保罗丨闯山东(长篇小说选载-11) - 世说文丛

保罗丨闯山东(长篇小说选载-11)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第十三章  下岗大军

金隆一掀起的这场风波就这样摆平了。李德信被迫给了金隆一两千块钱,还给金隆一在滨河路靠近河底那块儿租了间房子,又无偿提供了一个摊位,地角还比较好。金隆一倒是也守信用,对天盟誓说不会说出李德信受通缉的事儿。李德信暂时放了心。
但这件事在他的心里蒙上了阴影,使他久久不能平静。特别是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虽然忙了一天了,非常得累,但有时他就睡不着。“管它呢,没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去他二大爷的,不管了!”李德信拽过被子就蒙在了头上,他把这件事抛在脑后了。

哈尔滨公安局刑警队的办公室里,大鼻子的靳队长正一边抽着烟,一边翻阅着案卷。案卷里贴着一张黑白的犯罪嫌疑人的照片,照片下面,是用钢笔写着“李德信”三个字。
“你能确定李德信就是去了蓝岛吗?”靳队长看了一眼旁边站着的侦查员民警说。
“报告队长,”民警回答,“是听李德信的街坊邻居们说的。其中有一位街坊说,曾经在蓝岛看见过李德信。不过叫他签笔录的时候,他又说不敢确定。所以具体是不是去了蓝岛,暂时还不好说。”
“那必要时就得考虑去趟蓝岛了……”靳队长嘴里的烟卷耷拉下来,他若有所失地自言自语道。

“可是,万一呢,万一黑白颠倒了怎么办?唉,麻烦么!”
李德信也自言自语,在夜里。他又开始担心了,他推翻了自己原先的决定。因为他老琢磨七叔的话,越琢磨心里头越怕。这成了他心头挥之不去的梦魇和心病。
他觉着他得解决这事儿,他非常聪明,很快,他就想出了一个主意。“嗯,这个办法好!”
他觉着他得使劲儿干,必须使劲儿干,必须闯出个名堂来。只要发展好了,买卖儿做大了,有了钱,到时候就能给自己伸冤!对!他打定了主意。
于是担心和忧虑反倒成了他前进的动力。当然他也闲不住。李村的商业此时就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伸了个懒腰打了个哈欠,站起来开始一天正式地张罗买卖儿干活了。再就是东北老乡的下岗大军,浩浩荡荡地杀奔山东、杀奔蓝岛而来。黄岛,城阳,浮山后,李村。李村是首选。因为有大集,需要大集的乳汁来哺育这群嗷嗷待哺饿得发慌的孩子们。俺们东北人会做大拉皮儿!还有四平的熏肉大饼,东北的锅包肉。大集开始膨胀了,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大集又是一块海绵,似有无穷无尽的水可以挤出来。你拥抱她,她就接纳你。
这一年,是一九九七年。
这一年东北的下岗潮又达到了顶峰。计划经济的神话彻底破产了。工厂倒闭,矿山关门。为了讨生活,无数的东北儿女离开了那片黑土地,到全中国去寻找机会。因为他们是北方人,他们大多数又是山东人的后代。中国人投亲奔友的传统起作用了,他们大多选择了山东。而山东最发达的地区又当属蓝岛。他们来了!
这是共和国成立以来最伟大的一次人口大迁徙,又是为了生计,为了填饱肚子。赵本山在电视上让我们听到了东北话,而东北的活雷锋们现在就在我们身边陪着我们唠嗑!
这次大迁徙,足以载入史册!
李德信又承包下一片河床。

“伙计们都加把劲儿啊,中午咱吃锅贴铺的锅贴,牛肉的,还有带虾仁的!”李村河底的市场工地上,李德信朝工人们招呼着。一边又往手心吐了口唾沫,拽过一把铁锹和起了水泥。冬天了,干活儿的人手不够,他每天都要跑跑龙套,客串个小工。
市场南边的九水路上,一辆喷着“12315”的工商执法车停了下来。车门打开,一位身着工商制服的女工商下了车。
“走,大集上看看去!”连科长朝开车的小刘招了招手,“李德信说又开发了一片市场,咱去给他鼓鼓劲儿!”
李德信扔下铁锹,陪着连科长在河底走了一圈儿。
“连科长,谢谢您能来!说实话,您这一来呀,大家伙干劲儿更足啦!本来,这次是咱工商又帮助给协调了李村镇政府,把这片河床开发成市场。所以,这心里头啊……感谢的话都说不出来啦,反正是感谢啊!”李德信的眼里噙着泪花,联想到以前跟这位女科长的误解,到最后不打不成交,一起渡过了难关。他现在心里是感慨万千。
“行啦,李老板,就不用客气啦!这也是形势需要。市场发展了,也有利于社会稳定,养活了老百姓,解决了吃饭问题。这也是工商工作的职能啊!”连科长微笑着说。
“好、好啊,连科长您就是谦虚!咱认识了这么长时间了,您也不赏光吃个饭!反正啊,一个篱笆三个桩,你说我李德信怎么这么有福呢?认识了这么多好兄弟好姐妹,支持我帮助我!”
“李老板,你太客气啦!”
两人一路前行,忽然看见前面一条汉子,长头发都耷拉到脸上,冬天了还穿着一双单薄的老北京布鞋,正是龙三爷。
“他妈的,都给我好好干!”龙三爷在那儿喊着,“李老板对你们好,那是李老板,我可没那份儿闲心!这个月底就得把毯子给我弄好啰!年集就得租出去。谁他妈偷懒,我就没他工钱。都给我好好干!”
“龙三爷在那儿当监工呢!”李德信笑着介绍道。
“你李经理确实厉害啊,上次龙三给你当卧底,这次又给你打工啦,呵呵!”
“连科长过奖了!”
两人走到了近处,龙三爷远远就瞅见了连科长,急忙过来打了声招呼。
“哎哟,连科长,亲自过来视察啦!你这一来好啊!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德信这市场啊,噌噌地就上去啦!哈哈!”
“关键有你龙三爷在这扛着啊!”连科长朝龙三爷一笑,“亲自在这儿监工。你这个兄弟不发都不行啦!”
两人继续往前走着。那一排排的摊位,实际就是一行行的水泥垛子,分成了几大溜。因为是建在了河床上,中间的过道还是土路。无非已经挖深了基础,正等着硬化呢。
“李老板呀,”连科长忽然问道,“你这次的投资不小哇。这么多的摊位!我担心,就怕别到时候,再租不出去呀!”
“没问题,连科长,我已经统计过了,现在来李村发展的东北老乡是越来越多,都是亲戚奔亲戚。再说了现在李村的商业蒸蒸日上,一天比一天好。你放心,有大集呢!”
“那些老乡都和你签过合同了?”
“签什么合同呀?都是东北的老乡。东北人,就是山东人,实诚着呢!再说了,要是没钱租,合同签了有什么用?没用!”
“这倒也是。”连科长琢磨着,点了点头,“哎,李老板,你这摊位,多少钱一个呀?”
“怎么,你要租摊位?”李德信笑了起来,“你租,不要钱,免费,送你一个!”
“我不是那意思。我是说,你这里的摊位,你是怎么收的钱啊?是半年一交,还是按月?”
“哦,是这样:因为前期摊子的投入比较大,也借了些钱。为了赶快把钱还上,把投资收回来,我打算摊位费一年一收。”
“那,交不上来怎么办?”
“交不上就没有、不给。租给别人呗!”
连科长脸子刷的就变了。
“德信呀,我觉着,你这个办法不妥呀!”
“噢,怎么不妥?”
“不知你了解了没有:你觉着所有的老乡有那么多钱吗?是不是他们还得留点儿,当流动资金?”
“对呀!”李德信一拍脑袋。
“我看这么着,”连科长笑了起来,“你可以根据情况:老乡愿意呢,你就租长摊儿,一年的,两年的,都可以,有的还愿意长呢!但是那些没钱的,你可以仨月一收,实在不行,一个月一收也行。”
“我明白啦!”李德信把手放在了额头上,“问题是投资……”
“只能这样啦!人跟人情况还不太一样。但是只要是摊子能租出去,那就是钱,不能闲着。同时,你这不也降低了风险嘛!”
“嗯,好,这个主意好!”
“不过我就是建议哦!”
“嗯,我再考虑考虑!”
李德信采纳了连科长的建议,将一年一交地铺钱的老规矩改成了三个月,甚至是按月收。在此基础上,他又想出了一记奇招:那就是以“拍卖”的方式进行出租,根据地角的好坏,租金各不相同,把钱收在了明处。这种营销策略很快得到了商户们的响应,一时间摊位卖得红红火火。但也触动了一些人的利益。
“哎哎哎,大哥!”临近春节了,这天一清早,李德信正准备上市场买点儿鱼虾之类的,给龙三等几个老伙计送去。突然看见八哥风风火火地跑了过来。
李德信一看是八哥就没好气,因为他一来,准没好事儿。之前母亲过世,还有工商局过来检查,都是八哥过来报的信儿。所以八哥现在不是“八哥”,简直是“黑乌鸦”了!
那这次呢?
“什么事儿,八哥?”李德信问。
“大哥,我刚才去了趟河底。咱那些摊子,全给、全给、掀了!”
“什么!”


参见作者更多作品
参见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保罗丨闯山东(长篇小说选载-11)》 发布于2020-11-15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