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维丨游寒山寺有感 - 世说文丛

徐维丨游寒山寺有感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hss.jpg

多年前,我应邀去了苏州,被这座钟灵毓秀的江南水乡名城深深迷住。流连忘返之际,朋友问我,再去寒山寺看看如何,这正中下怀,欣然从命。

我对寒山寺心驰神往已久,这缘于唐代诗人张继那首脍炙人口的诗《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记得年少时初读此诗,立刻被它的诗情画意深深吸引住了。脑海中呈现出这样的图景:深秋萧瑟,清江寒冽;山间荒径,千年名刹;古树参天,乌鹊绕枝;霜雾中枫树的红叶格外醒目……,诗中第二句“江枫渔火对愁眠”尤为打动心灵,是啊,尽管有如此美丽的风光,但在封建时代,农樵渔夫这些升斗小民却在为生计发愁而夜不成寐。诗人那种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在这廖廖几字之间流淌,感人至深。这首诗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车开出不久就到了寺庙近前。只见黄墙黛瓦围成了很大的院落,后部有些高塔、殿堂好像还在施工之中,门前人头攒动。初见不由心中起疑:这就是“姑苏城外”了?那么“寒山”在哪里?寺庙平地而起奈何以“山”名之?青岛就有个 “湛山寺”,那山头可是实实在在的啊!很快请来了导游,疑问马上冰释:原来寺庙是以唐代住持方丈寒山大师的法号命名的。远在唐代初年,寒山与拾得二位高僧曾于此聚首,相洽甚欢,后来拾得到了日本,建立“拾得寺”。二人圆寂后幻化为民间传说的“和合”二仙,他们深厚的友情堪为楷模,传颂着人间的至善与和谐。得闻此言,才知寒山是个人,和合乃为仙。想是数十年来孤陋寡闻至此,愚叟诺诺,唯以汗颜。

导游先让我们观赏寺庙四周的风光。但放眼望去很快又疑窦丛生。门前是有一条河流,水流徐缓,河道平直,两岸是一排高大齐整的速生杨树。说白了像灌溉渠,似不宜称之为“江”吧?江边也没见有枫树呀?本来嘛,枫树生长在北方高凉之地,江南平原一带应为少见,这难得一见的江南“枫光”在哪里呢?导游又为我释疑解惑了。她指了指庙门前的一座圆形高拱石桥说,这叫“枫桥”,又指了一下门右方,较远处一座较为平直的石桥说,那叫“江桥”。张继诗中的“江”、“枫”二字是指这两座桥。这实属意外。可更让我意外的是她后面的一番说辞:她遥指河对岸的一座山峰说,那山名为“何山”,但当年张继写诗的时候,那山却叫“愁眠山”。依这般说法,再看看眼前的景物,名句“江枫渔火对愁眠”原来是一幅水墨画,大自然的至纯至美使人心灵升华。若是把沉重的社会意识先放一边去,这样说觉得倒也贴切入耳。我不免好奇地追问道,为什么山名改了呢?这位胸有成竹的好导游便娓娓道来:当年乾隆爷六下江南,到处赋诗题词,盛况空前。游至此意兴阑珊,遥指愁眠山道:“此乃何山?”随行一干人等,都无法判断皇上此言到底是句号还是问号,竟无言以对。过后,溜须拍马之徒们分析:依乾隆爷之大风大雅满腹诗书而论,此言当为句号无疑。山便由此得名,原名无人敢再提。

参观寺庙门票要价不菲,但却见山南海北的游客直如过江之鲫。不少外国人也凑热闹,其中日本人居多。进门后,迎面看到了和合二仙的雕塑以及画像,感觉形象怪异,近仙而又似妖,一人持荷叶,另一人捧宝盒,暗合“和”、“合”二字。寒山寺是“和合”传说的发源地,把二仙恰如其分地置于门口算是一大特色。另一特色就是门廊里那十几座《枫桥夜泊》的诗碑了,颇为引人注目。众多古今书法名家笔走龙蛇,精彩纷呈,我在那儿驻足观望良久,难舍爱诗还是爱字。忽见一座枫桥夜泊的诗碑,落款竟是“张继”,本尊自题,惊讶不已!导游却说这是一位民国的书法家遗墨,与诗人同名罢了。

庙内有“大雄宝殿”等三进殿堂,庄严典雅、香火鼎盛。游客们顶礼膜拜之余还不忘慷慨解囊,在功德册留名。但一路观览下来,总觉似曾相识。说来也是,寒山寺虽历1400余年沧桑,位列全国十大名寺,但其间经历了多次毁损,现今状况,已是清末重修时的建制。到文革期间,又遭浩劫,佛像、宝物尽皆毁损散失,后来只寻回了几个安放,其余大多都是新近重置的,难免雷同。我见大殿里有一位年轻和尚戴着耳塞机在学外语,倒觉印象深刻。

出大殿后随人流到了钟楼前,众人排起了登楼敲钟的长队。有告示上书:敲钟一下如何,二下如何……(不外是发财升官、金榜题名、觅得佳偶等等),每下5元。见到好事连连,本人已不能免俗,遂交上钱加入队伍鱼贯登楼。那钟硕大古朴,人们把号牌交给管钟的和尚后,按数扶木撞钟祈愿。在整个游览过程中,这钟声不绝于耳。但听上去时而急促散乱、时而鲁莽沉重,诗中“夜半钟声到客船”那种空灵悠远的韵味已是荡然无存。

敲完钟导游引我们参观寺院后部新建的庙堂。钢筋水泥架构,宏大敞亮,气度非凡。因小部分尚未完工,还不能入内游览。细以观之,形制上与国内的庙堂颇多不同。导游说这是日本寺庙的样式。她又加了一句:日本可是跟唐朝时寺庙样式学的。说来,《枫桥夜泊》诗在日本广为流传、尤受追捧,几乎是人人耳熟能详。据说若找个日本人,让他随意背诵一首唐诗,那就是它了。所谓爱屋及乌、爱乌及屋,寒山寺就成了很多日本人心中向往的去处。他们组织寒山寺旅游专线,让大批游客涌来,依次进香上贡敲钟,当然完事后他们还要去苏州住宿消费购物。我仔细观察了让人感觉异样的新佛塔:它是全寺最高建筑,四方形的大飞檐重重叠叠有好几层,尖角向上翘起,塔最上方是长尖的圆棒直插云空,看来避雷针是不必安装了。

游玩后的归途中,不由感慨良多。诸如:这样千古绝唱的诗真乃圣品,由不得凡夫俗子依想当然去解读。但导游说的就全对吗?细细推敲一番,还有不少疑问,比如:既然没有枫树,“枫桥”何以名之?山名之说虽为有趣但是否略显牵强?还有,“夜半钟声”又是怎么回事?没见有寺庙半夜里敲钟啊?……还望饱学之士释疑,愿闻其详。感受之二:《枫桥夜泊》仅廿八字,但空濛迷离的诗境给人以无尽联想,感动了古今中外无数人。诗人的如椽巨笔为寒山寺搭起了一个文化大舞台。现今寒山寺人气兴旺、财源广开;日式佛塔让日本游客纷至踏来,拉动了GDP。可这文化舞台上的大戏却是走板荒腔,这番盛况应是张继提笔写诗时始料不及的吧?感受之三:现今当和尚可以不用撞钟了。刚才见识了:俗人们六根不净难抑诱惑,争相掏上钱,尽心卖力地敲个不完。但若以此类推,和尚们都忙别的去了,找人代替念经能行吗?显然不妥。我想说:和尚念经之功不可废弛,这是职业操守也是佛教事业的长久之计啊!更想说的是:念真经别光念生意经。住持长老们自重啊! 

归途,成诗一首:

日出人喧尘满天      浮屠香火对笑颜
神马城里浮云寺      白日敲钟闹得欢
 
2012.07 终稿


参见作者更多作品
参见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徐维丨游寒山寺有感》 发布于2020-12-4

评论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