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知秋丨王世祯与秋柳园 - 世说文丛

落叶知秋丨王世祯与秋柳园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秋柳园_副本.jpg

济南大明湖东南有一条历史老街巷——秋柳园街,还有一座临水楼阁秋柳诗社。这两处景点是为了纪念清代诗坛领袖、神韵派诗人王士祯而重新修建的。王士祯(1634—1711),字子真,号渔洋山人,人称王渔洋,淄博桓台人。王士祯生于世家,自幼聪颖好学饱读诗书。十六岁应童子试,连得县、府、道第一名。中年官至礼部主事、刑部尚书。一生著作颇丰,曾受康熙皇帝召见。后来因受“王五”案牵连获罪革职还乡。(此案乃清初屠杀山东造反民众之极大惨案,蒲松龄《聊斋》中的连锁、公孙九娘两篇人鬼相恋、凄绝缠绵故事之中有记载)王士祯与蒲松龄是好友,曾为蒲松龄评点《聊斋》并题诗:“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听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时”。

清顺治十五年,二十四岁的王士祯考中进士。初秋在大明湖秋柳园附近的天心水面亭读书会友,赋诗《秋柳四章》一时传颂大江南北,和者甚众。

今值初秋,笔者漫步明湖堤岸,见湖水澄澈,天心如镜,萍荷根老,莲实初盈。曾堤横断七桥风月,名泉汇聚一片大明。山石叠嶂,桂子飘香醉游客;夕阳金柳,波光潋滟烁晚霞。

历下亭诗圣杜甫留墨宝佳句传颂千秋;
鹊华桥乾隆皇帝题御笔富贵繁华一梦。

南丰祠戏楼依旧,当年名角荟萃粉墨登场演绎世间百态;北极庙殿堂巍然,各路神仙在此际会风云保佑一方平安。郭沫若曾为李清照故居题写对联:“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且看易安居士李清照《醉花阴》婉约凄美:“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稼轩词人辛弃疾《水龙吟》苍凉悲壮:“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黛。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将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缅怀一代词人,悲秋读秋更爱秋!沿幽幽曲径,度亭台回廊至秋柳诗社,瞻仰当年诗坛领袖王渔洋之塑像,观赏四周潇潇垂柳、无边落木而赞叹:世人只道春柳好,哪知秋柳更迷人。端庄娴静情脉脉,风姿绰约自沉吟。金绦万缕拂水面,烟云寒波洗秋心。蒹葭苍苍与相伴,芦荻飞花共缠绵。超然楼外超然处,在水一方秋柳园。秋柳诗社秋柳下,拜读诗翁《咏柳》篇。

咏柳
清·王渔洋

谁剪初春一缕魂,江南塞北绿千门。
苏公堤上依依态,左氏坟前淡淡痕。
洁絮飘来浮玉片,柔丝荡起接烟村。
身轻自愧无红艳,嫁与东风任尔论。
几树飞花疑是霜,伊人梦罢问鱼塘。
伤情丝糸灞桥路,咏絮雪飞谢女箱。
愁绪但听红楼赋,细腰偏恨楚灵王。
今人未解折枝意,犹自欢歌醉酒坊。
纤质生来便可怜,一身白絮化飞烟。
随风随雨心悱恻,乘雾乘云意缠绵。
古渡牵衣伤缺月,离亭垂泪感华年。
柔肠几许愁中尽,都付青天恨海边!
小径流连湿露衣,几时万树竟成非?
柔条拂地风中软,细叶依枝雾里稀。
绿染千畴山隐隐,翠临三界鸟飞飞。
年年点缀春无限,心许青云不敢违。

此诗满篇32句咏柳,无一柳字,堪称奇文。山东出才子,齐鲁遍诗翁。王渔洋不愧为当时的诗坛领袖。
2013年秋济南



落叶知秋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落叶知秋丨王世祯与秋柳园》 发布于2021-1-20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