啸天丨青岛武林那些事儿(七) - 世说文丛

啸天丨青岛武林那些事儿(七)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微信图片_20210322152032.jpg
杨明斋,青岛国术馆实力派人物


提起山东四大著名武术拳种之一的孙膑拳,自然会想到民国时期青岛国术馆大名鼎鼎的杨明斋老师。他不仅是孙膑拳一代宗师,更是青岛早期武术的领军人物,其名气和影响力至今无人能与其媲美。

杨明斋(1882—1942?),名廷栋、字明斋,山东阳谷县人。自幼习武,师从东阿县张好春习练孙膑拳。1917年出任山东武术传习所教习(教练),主授孙膑拳。1922年兼任曲阜师范国术教员,1923年山东省军士武术传习所解散,韩愧生与杨明斋携技来青岛创办“国技学社”。1929年青岛国术馆建立任国术馆编辑科长,一生献身武术事业。

将孙膑拳带至青岛

1923年王子平、韩愧生、杨明斋、常秉毅(字涧斋)等人在山东省军士武术教习所解散后先后来到青岛。韩愧生在齐燕会馆成立“国技学社”,王子平在三江会馆成立“中华武术会”,杨明斋则在北平路小学、台西镇小学和台西五路等小学任国术教员,并利用业余时间另辟教场,开始传授自己的主打拳种——孙膑拳。

孙膑拳,流行于山东的地方拳种,据说清末同治年间山东莱州府掖北人士施德始传孙膑拳。施德字仲义,号逸翁,精拳械、医术和气功。后施德将拳法传栾二公,栾传其侄栾秉信,秉信为人忠厚,长年在外赶脚(赶大车),栾又收山东东阿县张家楼张好春、张在春兄弟二人为徒(二人皆为赶车人),其中张好春收阳谷县杨廷栋(明斋)为徒。

据此推算,孙膑拳传至杨明斋已是第五代。

孙膑拳法招势刁钻猛烈,长击短打势势逼人,尤其身高体壮之人习之,其拳法更显凌厉。杨明斋身材高大,又擅“铁板桥”之类硬气功,因而在与人交手中往往利用体能优势和快准狠招法,极速致胜。据说杨明斋在山东军士武术教习所任教期间,经常会用孙膑拳法中的狠招、硬招教训不服者。

据我市著名拳师孙玉君生前介绍,杨明斋性情比较暴躁,处事霸道。1926年韩愧生病逝后“国技学社”由杨明斋掌管,一些想在青岛练拳或打算授拳的人,须要先经人介绍向杨明斋学练孙膑拳,否则难以“混下去”。孙玉君还特别列举了我市武术知名人士孙文宾(原青岛市武术研究会主任)上世纪三十年代来青岛后,拜杨明斋学练孙膑拳的趣闻轶事。

1930年杨明斋在青岛国术馆专职教材编辑工作后,亲自课徒机会渐少,但在青岛十几年仍教授出不少孙膑拳弟子,如刘慎思、谭会朋、高作霖、王茂祯、刘文炳、祝正森、杜玉岚、张文德、徐子良、栾秀云等一批武术名人。

1929年杨明斋曾编写过“孙膑拳三百六十手”,原本打算与高风岭所编著的“金刚十八势”在国术馆成立后印刷出版,无奈国术馆初建,经费紧张而未能如愿出刊。

如今杨明斋带至青岛的孙膑拳,经过近百年传承发展已根深叶茂,繁花似锦。“孙膑拳三百六十手”一稿经弟子再整理已在世间流传。2011年孙膑拳经青岛、淄博两地孙膑拳传人不懈努力,已成功荣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青岛地区排列首位的著名武术拳种。

青岛国术馆奠基人之一

1929年青岛特别市遵照南京国民政府通令,开始筹办国术馆。当时青岛市政府对其成立这种组织兴趣甚少,他们也许不明白建立国术馆的目的意义,更不清楚所辖区域内有多少人操练国术,只不过遵命行事而已。

通过商会,青岛齐燕会馆“国技学社”和青岛三江会馆“中华武术会”的武术活动纳入政府眼帘。此时,“国技学社”在杨明斋主持下武术活动更加活跃,学校及社会上的武术活动也开始萌动,加之军警界训练之需要,促成了青岛市政府对国术馆建立的决心。

1929年9月1日以“国技学社”和“中华武术会”为业务支撑的青岛特别市国术馆正式成立。

青岛特别市国术馆初建虽暂时没有固定办公、训练场地,但国术馆组织架构及人员配置则完全对应中央国术馆建制,同样设立董事会、正副馆长及所辖秘书处、教务科、编辑科、总务科和视察员。杨明斋出任编辑科首任科长。

重要的是,国术馆成立不足半年就率先完成一件大事——1930年1月出刊了由副馆长李郁廷牵头、编辑科长杨明斋以及朱正森、常秉毅等参与编写的《青岛国术馆月刊》第一期。千万不要小瞧这本普通打印的小册子,它是一本十分珍贵的武术刊物,是我市至今唯一保存较为完整的武术历史资料,它对了解和研究青岛武术近代历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可以这么讲,以青岛国技学社为基础建立的青岛国术馆,不仅成就了杨明斋国术馆奠基人的历史地位,其历史功绩更为武林后人所敬仰!

抗日救国  为国捐躯

历史上的青岛国术馆不仅仅在武术竞赛方面光鲜照人——历届全国国术比赛包括华北第十七届、十八届运动会国术比赛,多人多项披金挂银。而且在招贤纳士方面也尽显气派——像查拳名家沙吉福、八卦掌及摔跤名家常涧斋、太乙门名家高风岭等武术大腕纷纷从全国各地涌入青岛国术馆。更为自豪的是,1936年中国第一次组队参加第11届德国柏林奥运会,其中由八人组成的中国武术表演队,其中就包括青岛国术馆的张尔鼎。
这位来自日本的中国留学生代表青岛国术馆参加南京选拔赛,一路过关斩将进入国家集训队,最终进入8人名单走进奥运赛场,这不能不说是青岛国术馆的骄傲……

其实,这还不算什么。最让人佩服的是,在国难临近之际,青岛国术馆一部分教习和青年学员义无反顾地脱下运动装换上军装,扛起枪英勇奔赴前线,而杨明斋就是首当其冲的一员。

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短短几个月就占领华北大片土地。12月下旬日军占领山东周村,开始沿胶济铁路东犯。此时,青岛已做好伺机撤离准备,青岛国术馆自秋季也停止招生及训练,各工厂武术练习所也因战事临近而陆续散去。

随着战事的吃紧,国术馆以及下属练习所部分青年已有报名参军意愿。某报还刊登出“放下枪杆没饭吃——为抗战的国术同志呼吁”小文,鼓励有志青年报名参军、报效祖国。

12月27日,沈鸿烈率海军陆战队舰艇官兵、保安队、警察局等6个总队6000余人撤离青岛。据孙玉君老师讲,保安队、警察局里面有很多国术馆历届毕业学生,他们一部分人随高芳先撤在崂山一带抗日。“杨明斋、周永福等人则随武术教导团撤离青岛。”孙玉君曾这样告诉笔者。

关于杨明斋撤离青岛,奔赴前线的详细资料至今无法查询,坊间有几种说法。一说,部队在河南大流庄一带与日军遭遇,经激战,杨寡不敌众不幸遇难,那年杨明斋已年届56岁。二说,那次遭遇战杨明斋并未死,后又跟随其他部队参加台儿庄战役,在那里英勇牺牲。还有一种说法,杨明斋1942年已升任营团级干部,在一次指挥与日军作战中牺牲。

无论杨明斋阵亡于那一年,他为打日本鬼子奔赴前线,为民族解放而英勇献身,他的牺牲可谓重于泰山,我们不能忘记这些英雄壮士。今天,我们武术人只能以更加热爱和参与武术运动,助推武术发展来告慰和缅怀杨明斋先辈……

杨明斋老师千古!



周啸天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啸天丨青岛武林那些事儿(七)》 发布于2021-3-22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