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钮丨高考志愿规划师徐静 - 世说文丛

牛钮丨高考志愿规划师徐静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高考志愿规划师徐静.jpg

“就算未必光芒万丈,却总可以温柔有光,去照亮每个孩子前行的路。”

这是徐静老师给自己的人生格言,这句话同样可以概括她与青岛一千多个家庭之间的故事。

去年7月,参加高考的考生们录取结果陆续出来,报喜的信息如雪花般密集地飞进了徐静老师的手机。

“太好了!”她心中唯一的想法是,“孩子们都去到了自己心仪的专业与院校,他们该多开心啊。”

1978年出生的徐静,从记事起,父亲就经常向她讲述“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道理。她从一个经过七年科班学习的师范毕业生,历经20多年的实践与磨砺,成长为今天家庭教育、高考志愿规划领域的专业导师,这也与其父母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徐静的学习成绩一直是全年级第一名,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一路保送的升学经历培养了她的社会责任感。在青岛师范与山东师范大学求学的经历,也让她时刻谨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校训,并始终以此为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走入社会,开办实体学校的十几年过程中,引发了她对亲子教育、家庭教育等诸多问题的思考与探索。她先后受聘成为人社部家庭教育指导(合格家长)认证课程青岛首席导师、普爱阳光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特聘讲师、青岛合格家长学习中心暨青少年综合能力咨询辅导基地负责人、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青岛地区评审员,组织了多次家庭教育师资和合格家长方向的多种课程的培训。

在开展家庭教育领域的工作中,她对每个来访的孩子都用心观察、研究,在充分尊重孩子的基础上与他们平等沟通、对话,对孩子身后所处的家庭关系进行认真梳理,以便找到孩子问题的真正根源所在。

“从没见过哪个老师像徐老师这样,既关心着我们孩子的心理健康,又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激发他的学习动力。每次孩子回来我们都能感受到明显的变化,我们真的觉得非常幸运,遇到了改变孩子人生的徐老师……”一个来做孩子心理疏导、学习动力激发的妈妈这样形容徐老师。

这个孩子就是曾经别人眼里的“熊孩子”:成绩差,厌恶学习,每天作业完不成,上课也不听讲;人际交往出现障碍,脾气也很差,没有好朋友,甚至做不到和同学们友好相处……然而,无论妈妈多么努力地想要改变孩子,孩子的“熊性”依旧丝毫不减。妈妈坦言,其实那段时间已经和孩子爸爸在考虑给孩子换学校的事了。

就是这样的一个孩子,在徐老师与他进行五次沟通后,每次回家父母都能感受到他的变化,他也逐渐成长为了一个自信快乐、积极阳光、内驱力强的孩子。同时,徐老师也与孩子的爸爸妈妈进行了三次沟通,帮助他们进行自我觉察与内省,不要把所有精力放在“改变孩子”上,而是应该放在“改变自身”上。

“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就是每一个家长最重要的事业。”怀揣着这样的理念,徐老师继续着自己在家庭教育领域中前行的步伐。

多年来的教育工作,让徐老师在青岛的教育圈树立起了较高的口碑。据助教回忆,当年报名徐老师一对一高考志愿规划填报的50多个家庭,几乎都是慕名而来。

2020年之前,往年的志愿填报是采用“1个学校+6个专业”的填报方式,而且学生可以选择服从调剂;而从2020年起,开始实行以“专业+学校”为一个单位的平行志愿模式,普通类最多可以填写96个志愿,并且不再进行专业调剂。

在高报短短的两周时间内,徐老师直接住在了工作室里:一日三餐都是叫外卖解决,真正忙起来的时候甚至会忘记吃饭;困了就到旁边的桌子上趴着眯一会儿,醒来就继续给孩子们比对志愿。她开玩笑说:“每做过一年志愿填报,我都要再去配一副新眼镜。”

但人的精力终究有限,徐老师的精力集中于工作时,难免就会疏漏对家人的关照。女儿升入初中后的第一次入校报到,恰巧是咨询的高峰期,她竟忙到忘了把女儿接回家,幸亏是同班同学的家长帮忙送回了孩子。所幸的是,家人们始终坚定地与她站在同一战线,在接到妈妈的道歉电话后,女儿却反过来催促妈妈迅速回到工作状态,不用担心自己,让妈妈认真给哥哥姐姐们进行志愿填报。

孩子们用稚嫩的声音叫出的一声声“徐老师”,让她深感责任重大,不敢辜负。

自第一批试点省份新高考改革以来,三年间,徐静填报志愿180余例,她的高报团队老师填报志愿480余例,全部实现了压分录取、精准填报。

被问及有什么话想对正在从事或想要从事高报事业的同行说,徐老师答:“要保持时刻学习的心态,不为名不为利,要真正地走入其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一定要能担当起那份责任,担当起孩子和家长对你的那份信任。每个孩子、每个家长都能够清清楚楚地看到你的所作所为,体会到你的用情与用心,金杯银杯不如家长们的口碑,能让孩子最终进入到适合自己的专业与院校,少走弯路、错路,这才是这份工作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在徐老师看来,教育就是生命唤醒生命的事业,而首先需要被唤醒的,就是家长们自己。

她对孩子们的希望是脸上有笑、眼里有光、心中有爱,而“有一分热,便发一分光,因自己的存在而切实帮助到需要帮助的家庭”则是她给自己立下的行事准则。

钻研家庭教育领域工作期间,她被特聘为青岛理工大学(临沂)客座教授、多家高校特约心理咨询师、青岛市总工会职工心理健康讲师、青岛市教育局睿师汇平台特约讲师,开展线上线下大型讲座百余次,受众十万余人次,个案辅导达到千余例。

每个家长的背后都是一个家庭,成千上万的家长的背后就是千千万万个家庭。徐老师相信,当这些家长的观念发生转变,那么他们的家庭就拥有了改变的契机,他们的孩子就会因此而大大受益。在她看来,每一个孩子都拥有无限可能的未来,只要有机会,就要去点燃他们心中那小小的火种。 

徐老师说,她现在最大的心愿,其实是很想多多陪伴自己的女儿,希望有机会能够陪伴女儿走遍天涯海角,踏遍万水千山,见证女儿的成长,丰富自己生命的体验。当然,实现这一切的前提是影响更多的人走在家庭教育的道路上,点燃更多的孩子内心渴求进步的小火苗!


徐静.jpg

原载《青岛财经日报》“人物周刊”
2022.1.27 A8版
组稿编辑:周晓方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牛钮丨高考志愿规划师徐静》 发布于2022-1-28

评论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