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永生丨七彩云南之一:来到阿诗玛的故乡 - 世说文丛

苏永生丨七彩云南之一:来到阿诗玛的故乡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关于阿诗玛的故事有不同的版本,我觉得以下的故事是最好的:

从前在云南阿着底地方,贫苦的格路日明家生了个美丽的姑娘,爹妈希望女儿像金子一样珍贵闪光,给她取名叫“阿诗玛”,也就是金子的意思。阿诗玛渐渐长大了,漂亮得像一朵艳丽的花。她能歌善舞,许多小伙子都喜欢她。她爱上了和她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相亲相爱的孤儿阿黑,立誓非他不嫁。一年的火把节,她和聪明勇敢的阿黑订了亲。财主热布巴拉的儿子阿支也看上了美丽的阿诗玛,便请媒人去说亲,但不管怎样威胁利诱,都无济于事。热布巴拉家乘阿黑到远方放羊之机,派人抢走了阿诗玛并强迫她与阿支成亲,阿诗玛誓死不从,被鞭打后关进了黑牢。阿黑闻讯,日夜兼程赶来救阿诗玛,他和阿支比赛对歌、砍树、接树、撤种,全都赢了阿支。热布巴拉恼羞成怒,指使家丁放出三只猛虎扑向阿黑,被阿黑三箭射死了,并救出了阿诗玛。狠毒的热布巴拉父子不肯罢休,勾结崖神,乘阿诗玛和阿黑过河时,放洪水卷走了阿诗玛。十二崖子的应山歌姑娘,救出并使阿诗玛变成了石峰,变成了回声神。从此,你怎样喊她,她就怎样回答你。她的声音,她的影子永远留在了人间。

这正是云南旅游的魅力所在。秀丽的山水,丰富的民间传说,众多少数民族以及他们那些极富有民族风情的习俗……当然,还有另一点就是,四九年以后,好几部表现少数民族生活爱情的电影选这些地区为背景,而且就是在此地拍摄的。如《五朵金花》《阿诗玛》《芦笙恋歌》等。特别是电影中那些优美的民歌,更是穿越时空,长久地流传在人们的心中,象“蝴蝶泉边”“马铃儿响来玉鸟儿唱”“婚誓”等。这些电影和歌曲,影响人们的审美,影响人们的道德太深了,所以凡是喜欢这些电影以及其中歌曲的人,无不向往亲自到产生这些民间故事,以及优美音乐的土地上,亲自体验一下这里的民族风情,重温一下那些高尚、纯朴的感情。

我们云南旅游的第一站就是到昆明附近的石林。一泓湖水碧波粼粼,湖畔屹立着一座独立的石峰,它的外形竟非常像一位少女,颀长高挑的身段,风姿绰约的动人体态,还有那包头衫,身后的背篓,人们说,这就是那位美丽的彝族撤尼少女的化身!

“马铃儿响来玉鸟儿唱,我跟阿黑哥(陪阿诗玛)回家乡,远远离开热布巴拉家,从此阿妈不忧伤,不忧伤……”

用葫芦丝演奏的电影《阿诗玛》的插曲,回落在风景区的上空,使游客在传说与现代之中穿梭……

石头变人是不可能的,可人们包括我却宁愿相信这是真实发生的故事。这是因为人们的心理中都渴望得到爱情,能与心上人永远相亲相爱。真挚的爱情,是人的情感中最美好最持久的感情,也可以说是人的一种“永久不变的人性”吧。因而,人们到这里来,固然是观赏那为周围的绿色草木所衬托下奇特的山石,而阿诗玛的传说也为这山水增添了一股灵气。人们在欣赏和感叹大自然鬼斧神工之力的同时,也再一次回味那远古流传下来的美妙故事,得到一种情感上的感动与愉悦。这正是石林的吸引人之处。

在石林的山峰前,有当地人出租民族服装(阿黑哥与阿诗玛穿的!)供人照相,10元钱一件,我与妻子虽然也算是老夫老妻了,也难得在这样一个美好的地方,再做一次婚姻与爱情的承诺,于是我们也穿上撒尼族男女的衣服,相拥着照了几张像。回来后,与女儿一起看时,大家都禁不住笑弯了腰。

2007年5月28日


苏永生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苏永生丨七彩云南之一:来到阿诗玛的故乡》 发布于2020-6-20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