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瑶本丨峨眉天下秀 - 世说文丛

陈瑶本丨峨眉天下秀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从峨眉山下来,吃罢晚饭住进成都的旅馆已经是晚上九点了。盥洗完毕,累了一天的身体渴望入睡,精神却处于亢奋状态:峨眉山秀丽的金秋美景,在脑际挥之不去,游山前后的情景又一幕幕浮现在眼前——

昨晚入住的秀湖大酒店依山面水,在茂林秀竹的拥抱中,环境十分清幽。晚餐时竟有一对五彩斑斓的蝴蝶飞入餐厅,自由自在地在餐厅里翩翩起舞。野生动物与人类这样亲近的现象国内少见。大家惊喜地停箸瞩目,有的人含着一口饭顾不得下咽,有的人端着一杯酒停在半空,直到它们盘旋了一会儿又从窗口飞去,大家还一直目送到夜色朦胧的窗外。今晨6点半离开酒店时,面对着晨雾迷蒙的湖光山色,还真是有点依依不舍。

进得山门,迎面是一座高大的牌坊,上书郭沫若题“天下名山”四个大字。过了牌坊,经过古木参天的林荫道,在报国寺客运中心换乘景区的观光车,沿着山路盘旋上行。一路上,烟云峡谷、峭壁断崖、红花绿树、飞瀑流泉轮换着从车窗外飞速闪过。一个半小时后到达海拔2540米的雷洞坪。下车后步行1.5公里来到接引殿索道站,再排队乘吊笼到达峨眉山的最高处——海拔3099米的金顶。金顶上大雾迷天,有的游客撑起了雨伞;树叶草棵上挂着残雪,怕冷的游客穿上了租来的绛紫色大衣。

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峨眉山,是普贤菩萨的道场。金顶广场中央有一座连同底座总高48米的四面十方普贤菩萨镏金骑象塑像。通体金光闪闪的塑像果然有“四面”:不管从东南西北哪个方向看,都是一样的面孔,一样的金身,一样的大象。菩萨双目微闭,手持如意,一副大慈大悲普度众生相。塑像镂刻精细,工艺精湛,不仅有善的启迪,还有美的召唤:像前的游客,可以同时感受到宗教和艺术的双重熏陶。

金顶广场上有金殿、银殿(卧云禅寺)和铜殿(华藏寺),均修得高大巍峨,金碧辉煌,一些游客来来往往观赏庙宇、佛像;一些善男信女跪在佛前上香叩拜,祈求人世的福祉。三大殿在缭绕的云雾中若隐若现,不由人联想到神话传说中的佛国天界。这里就是峨眉十景中的“金顶祥光”。“金顶”是看到了,因为天气原因,“祥光”却无缘邂逅。

中午,我们乘吊笼返回接引殿,再步行下山回雷洞坪。在这1.5公里的步行路上,路边有猴群在林间嬉戏。一位在金殿拜过佛的女子走在我前面,她穿着时髦,挎着坤包,拎着果袋。突然,一只硕大的棕色猕猴凌空一跃扑到她的身上,女子倒地后惊慌失措,大喊“救命!”我让她扔下果袋,她照做后,猕猴果然不再纠缠她了,拾起从果袋中散落到地上的葡萄,旁若无人地坐在台阶中央,津津有味地吃起来。衣偏发乱的女子惊魂未定,小心翼翼地爬起来,果袋也不要了,紧抱着包包从猕猴身旁悄然绕过,慌慌张张向着山下快步走去,顾不得整理自己的衣服和乱发,甚至没有拍去沾在身上的尘土和草叶。猕猴抬起头来,瞥了匆匆离去的女士一眼,不予理睬,依旧一心一意地享受它抢来的美味。

前行不远,又有一只小猕猴跳到一位中年男子的肩上。男子站下不动,任凭小猕猴在他身上搜索,但是它无法打开背包上的拉链,无可奈何,只好纵身一跳回到树上,回头向游人作个鬼脸,然后和它的同伴戏耍去了。

看来猴子并无恶意,只是想搞点吃的犒劳犒劳,有点顽皮、有点淘气罢了。上山时很多游客都花两元钱买一段米把长的青竹竿,做打猴防身之用,现在却没有一人能派上用场。面对这些顽皮可爱的小动物,谁还忍心去打它?许多游客倒是主动给它们喂食、拍照,还争取机会与它们合影留念呢!

从雷洞坪乘车下行约1个小时,到达万年寺停车场,下车后再换乘缆车到达观心岭下,我们从索道站出来,登上一组一百多级陡峭笔直的台阶路,走进庄严巍峨的三重檐山门。来到峨眉十景的“白水秋风”——万年寺。

万年寺曾名白水寺,是峨眉山规格最大、建院最早(始建于晋)的寺院,位于峨眉山中山区。寺后山岚起伏,寺前密林翠竹,环境十分清幽。寺内有大雄宝殿、巍峨宝殿、行愿楼、无梁殿等。一位女子在巍峨宝殿神像前烧香、跪拜,见我来到,连忙起身道谢:“大叔,谢谢您了!”我一楞,这是谁?仔细一看,原来是那位被猕猴抢去水果的女子。“没事儿吧?”“还好。幸亏大叔及时提醒,谢谢大叔!”“不谢!你来游山?”“不是。我刚满一周岁的儿子病了,上山许愿。”“还是看医生好。”“是啊!我也想去看医生,可是我婆婆非让我来,她说峨眉山的菩萨最灵……”“你让她来啊!”“她疼爱孙子,自己也病了!”“……”我摇摇头,真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告别许愿的女子,我来到砖砌穹隆式无梁殿。无梁殿通体黄色,高大雄伟,异域风格,在我国的古建筑中别具一格。殿内有7米多高62吨重的普贤菩萨骑象青铜塑像。普贤菩萨趺坐在大象背部的莲花座上,头戴金冠,身披袈裟,手持如意,体态丰润,衣纹流畅,表情庄严慈祥;座下六牙大象,雄浑古朴,神态安详,象鼻垂地,四肢粗壮。此像造于北宋初年,为峨眉山镇山之宝。大殿周边佛龛内有铜、铁铸就的罗汉数百尊,一个个面容、身材、衣着各不相同:或慈眉善目,双耳垂肩;或衣带飘飘,儒雅倜傥;或半身赤裸,须发怒张。形象生动,镂刻精细,是精美的雕塑艺术品。

普贤塑像与罗汉群像同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想:如果把这些塑像和巴黎卢浮宫博物馆那些艺术大师们的雕塑杰作摆放在一起,也将毫不逊色。 

寺门左侧有白水池,波平如镜,听说夜晚可以听到如琴的蛙鸣。时当秋季,万年寺周边的枫叶红了,银杏叶黄了,黛绿色的白蜡树开着小白花,丹桂飘香,红叶如醉,斑斓的秋色特别美。“白水秋风”得名于此。

出了万年寺步行下山,一路上满眼的茂林修竹。峨眉山位于北纬30度,植物种类异常丰富,有各种植物3200多种。有珍贵的黑皮楠,有苍翠的马尾松,有直刺蓝天的水杉,有婀娜多姿的垂柳,有腾挪夭矫的古松,有黄叶如蝶的银杏,有羽状复叶朝开夜合的合欢树,有药用价值很高的白腊树,有结满小球的悬铃木,有花形似鸽的珙桐树,有火红欲燃的五角枫……一棵树龄一千多年的桢楠,胸径5.1米,树高40多米,树冠投下的荫影可达2亩。很多走累了的游客坐在大树下休息。树下有卖饭、卖水、卖旅游纪念品的小店铺,形成一了个小市场。山上还有熊猫爱吃的箭竹,一年可长到十几米高的粗大毛竹;更多的是我叫不出名字的乔木灌木,花花草草。它们共同给大山披上了一件漂亮的彩衣,把大山装扮得分外秀丽。

步行下山40分钟后,我们来到了古楠参天的白龙洞。传说这里是当年蛇仙白娘子修仙之所。院内的大雄宝殿前,有两株被称作活化石的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桫椤树。一棵树龄300多年,一棵树龄500多年。虽然树龄很长,树身却不高大,看来桫椤树长得很慢。白娘子在此修仙时在桫椤树下对镜理过妆吧? 

出了白龙洞继续下山,半小时后,我们来到被誉为峨眉山第一胜景的清音阁。清音阁现在正在大修,门前插着“工地禁入”的牌子。清音阁下有两条并流的深涧——黑龙江和白龙江。两涧相距约20米,涧水有如流动的水晶,喧闹着,跳跃着,溅着浪花,吐着白沫,奔腾在布满乱石的山谷中。两涧上各有一座拱桥——双飞桥。两江之水在离桥不远处汇合,汇合处有一巨石,形似牛心,名牛心石。石上“有亭翼然”,名牛心亭。一亭两桥呈等腰三角形分布。这里山环水绕,飞阁流云,玲珑秀雅,景色宜人。坐于亭内,仰观群山环抱,嘉树翠竹如一片绿海;俯瞰拱桥双飞,两涧秋水于乱石间奔腾流泻,水激石响,声如鸣琴。这便是峨眉十景的“双桥清音”。古人有诗赞曰:“孑然高阁出清音,仿佛仙人下抚琴。试向双桥一倾耳,无情两水漱牛心。”            

从牛心亭出来,沿江而下。当我们在五显岗车场乘车开出山门时,已是下午六点了。

游山前我查过有关峨眉山的资料。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写道:“(峨眉山)秋日清澄,望见两山相峙,如蛾眉焉。”这是至今发现解释峨眉山名字由来的最早记载。《峨眉郡志》云:“云鬘凝翠,鬒黛遥妆,真如螓首蛾眉,细而长,美而艳也,故名蛾眉山。”这段香艳十足的文字,仿佛不是写山,更像是在写美女。

蛾眉是什么?蚕蛾之须弯曲细长,用以比喻女子美丽修长的眉毛也。如《诗·卫风·硕人》:“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后来蛾眉又被引申为美女的代称。如李白的《王昭君》:“燕山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现代人不是也以“美眉”代称美女吗?看来古人早就把峨眉山定位为一座美女山了。“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东坡不是也把杭州西湖比作美女西施吗?所以西湖有了西子湖的雅称。

峨眉山正如它最初的名字蛾眉。山的最高处金顶,绝壁凌空,高耸入云,螓首天姿,俊秀幽奇,殿阁壮丽,风光旖旎,那是她的脸。女儿家脸皮儿薄,羞见生人,所以常年云遮雾罩,看上去隐隐约约,蒙蒙胧胧,半遮半掩,难见真容。轮廓优美、线条流畅、凹凸有致、景色多姿的山体,那是她的身。漫山遍野的植被是她华丽多彩的衣裳。春天杜鹃的红,夏天草木的绿,秋天霜叶的黄,冬天冰雪的白,是她衣裳颜色季节性的变换。一条条清澈蜿蜒的溪涧是她飘动的衣带。一座座金碧辉煌的寺庙是她闪亮的佩饰。山风过处,林涛起伏,那是她的喘息;林木馥郁,花草芬芳,自然是她的体香了。

可是,蛾眉毕竟是山,后来山的名字就渐渐演化成峨眉山,也被写作峨嵋山;离开山名的出处是渐行渐远了。

人们都说:“峨眉天下秀。”秀是什么?秀是美丽,秀是漂亮。为什么不说泰山天下秀?因为泰山雄伟壮丽,要说得说“泰山天下雄”。为什么不说华山天下秀?因为华山险峻峭拔,要说应说“华山天下险”。那张家界呢?天子山、黄石寨危峰耸立,怪石嶙峋。那也不叫秀,那是奇!峨眉天下秀,峨眉天下秀……想着想着,在身体的疲劳和心灵的陶醉双重作用下,我终于合上眼睑,沉入了梦乡。        

2013年11月8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陈瑶本丨峨眉天下秀》 发布于2020-7-11

评论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