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丨《罪与罚》的第二次感悟 - 世说文丛

保罗丨《罪与罚》的第二次感悟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前几天看了一段介绍陀思妥耶夫斯基写的小说《卡拉马佐夫兄弟》的视频。没过几天便在晚上睡觉时思念陀氏的另一部著作《罪与罚》。睡不着,小说的故事和人物清晰浮现。又有诸多感慨,是当时不曾品悟到的,也愈发感觉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伟大,境界之深邃深沉。早晨便在书架里翻找,终于找到。看着发黄的书页,封面上蒙了丝丝缕缕的灰尘,还有些潮腐的味道——这本书是我十多年以前在延吉路青岛图书馆一楼的书店里淘到的,当时陪着孩子去学小提琴。在楼下等的时候便逛书店,10块钱一本,相当于地摊儿货——当时其实也就是鹤立在一堆散书里,就那么一本了,尾货,不过没有一点儿残缺。有些感概,嗟叹:就像以前和现在,无数的经典被人遗忘,冷落在了角落里。发黄的书页,封面上的尘封——已经有多年未曾翻阅了。觉得对不起它。又有一丝欣喜,忽然想重温一遍。情节还清晰地记着。还知道当时感觉读起来不是那么朗朗上口,甚至文字非常晦涩似的。
陀思妥耶夫斯基写的《罪与罚》,男主是一名大学生,因为穷困潦倒,于是产生了杀人抢劫念头,就持斧头砍了一位守寡的老太太,葛朗台一样的人物。在夺路而逃的时候又撞见老太太的妹妹,索性把她也做了,两条人命。而后便陷入了无尽的恐慌,身体开始发烧,处在一种严重的精神错乱状态,最终投案自首。而女主也是家境贫寒,为了养活几个妹妹,还要给被马车撞死的父亲安葬,不得已做了失足女青年。但最终男主被发配到西伯利亚,女主跟从了他。两人为自己犯下的杀人和淫乱罪行悔改,最终归向神,灵魂得蒙救赎。
小说故事的情节很简单,忽然觉得:这不正是某北小姐与黑社会的俄罗斯版吗?似曾相识。
怎么说呢?人在穷困潦倒时为钱活命都会作出极端举动,杀人越货与失身卖淫也就不足为奇了——在当时那个极端恶劣的条件下,是为了生存。
故事耐人寻味,主题发人深思——悲剧!
然而以上只是我第一次品读《罪与罚》的感受。而这次,在我睡不着觉、再次反思,并且通过记忆与回忆,重新咀嚼十年前阅读过的故事和情节,忽然体味到了作者的良苦用心!
一位伟大的作家所能提供给世界的,首先是叫老百姓吃饱饭,真正的文人心里心系的是民生。
拉斯科尔尼科夫打劫老太;索尼娅卖身求财,不都为了肉体的生存吗?这是对当时俄国那个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黑暗时代的鞭挞,这是小说要表达的第一层主题,也是基本和重要的主题之一。是陀氏的情怀所在。
而作品本身,一部小说,是提供的精神食粮、文化娱乐的精神产品——这毋庸赘述——陀氏选择了当作家。当然,如果写一部情色味儿浓重的金瓶梅,虽是精神产品,但那是“地沟油和三氯氰胺”,是精神的鸦片!
真正伟大的作家提供的是对信仰的追求,是对神的认识与持续信靠,这是世人获得灵魂救赎长生不老永生的药。
这便是男主作为杀人犯和女主作为卖淫女的最终悔改。即便是在恶劣的物质生存条件下。浪子回头,还是选择归向神,以求永生的救赎。这是作者所要表达的第三层意思或者说终极心愿。
人活着要有三件事:吃饭;读书;信神。在《罪与罚》所塑造的男主身上获得了体现。
小说的作用和意义在于这三方面,从故事从主题,还有作品本身。但从中更有感还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作为俄罗斯近代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从他身上所发掘出来的,他创作的目的与意图。这深深的人文关怀与拯救世人的悲悯之心,对我们现代作家应有所启迪。
还有一个桥段叫我颇有感触:失业的马尔梅拉多夫酗酒,与拉斯科尔尼科夫一起在酒馆喝啤酒的情节。我在长篇小说《套牢》里也有类似描写,正好应景,情场失意和失业的借酒浇愁,当时不曾想到,是冥冥中的天意暗合吧。

罪与罚.png



保罗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保罗丨《罪与罚》的第二次感悟》 发布于2022-11-25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