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周丨读李白《战城南》札记 - 世说文丛

学周丨读李白《战城南》札记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偶尔读了李白的《战城南》一诗,读后心中奔涌着一股不平的气息。

《战城南》是汉乐府旧题,属《鼓吹曲辞》,为汉《饶歌》十八曲之一。我喜欢李白的古风和乐府词章,读着解气。这一首反对战争的诗作,于当下有特殊意义。

诗如下:

战城南
题注:一作鼓吹曲辞 战城南

去年战桑乾源,今年战葱河道。
洗兵条支海上波,放马天山雪中草。
万里长征战,三军尽衰老。
匈奴以杀戮为耕作,古来唯见白骨黄沙田。
秦家筑城避(一作:备)胡处,汉家还有烽火然。
烽火然不息,征战(一作:长征)无已时。
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
乌鸢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树枝(一作:衔飞上枯枝)。
士卒涂草莽,将军空尔为。
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关于这首诗,历代评注抄录如下:

《李太白诗集》:
严羽评:此篇乏雄深之力,成语有入诗似诗者,生割不化,典亦成俚。虽豪情不拘,而率笔未善。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周珽曰:写到淋漓痛快处,觉笔化为戟,血化为碧,巾帼化为须眉。又曰:作乐府等篇,非有坠铁深刻之候,则琅玕之出不奇;非有凿道蜀山之力,则钩栈之设不险;非有落羽层云之巧,则风雨之观不大。青莲《远别离》《蜀道难》诸(诗)脍炙人口外,如《战城南》苍而浑,《胡无人》奇而壮,……俱多开天落地语,可谓极力于汉者,六朝安望其津畦!

《唐诗别裁》:
奇句(“匈奴”二句下)。端庄语以摇曳出之(“乃知”二句下)。末句用《老子》。

《唐宋诗醇》:
古词云:“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又云:“愿为忠臣安可得!”白诗亦本其意,而语尤惨痛,意更切至,所以刺黩武而戒穷兵者深矣。

《诗比兴笺》:
陈古刺今,此乐府之至显者。

《昭昧詹言》:
结二语虚议作收,陈琳、鲍照不逮其恣。

《竹林答问》:
诗至八言,冗长啴缓,不可以成句矣,又最忌折腰。东方朔八言诗不传,古人无继之者。即古诗中八字句法亦不多见,不比九字、十字奇数之句,犹可见长也。有唐一代,惟太白仙才,有此力量。如《战城南》“匈奴以杀戮为耕作”,“圣人不得已而用之”,《蜀道难》“黄鹤之飞尚不得过”,《北风行》“日月照之何不及此”,《久别离》“为我吹行云使西来”,《公无渡河》“有长鲸白齿若雪山”等句,惟其逸气足以举之也。

学周按:
严羽对这首诗评价不高,也是一家言。这首诗是抨击统治者穷兵黩武的。萧士赟说:“开元、天宝中,上好边功,征伐无时,此诗盖以讽也。”所评颇中肯綮。天宝年间,唐玄宗轻动干戈,逞威边远,而又几经失败,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战争就是地狱,打仗不仅耗尽国力,还是要死人的,在上者绝不可轻言开战。汉古辞主要是写战争的残酷,相当于李白这首诗的第三段。李白不拘泥于古辞,从思想内容到艺术形式都表现出很大的创造性。内容上发展出一、二两段,使战争性质一目了然,又以全诗结语表明自己的主张。艺术上则揉合唐诗发展的成就,由质朴无华变为逸宕流美。如古辞“水深激激,蒲苇冥冥。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和“野死不葬乌可食,为我谓乌,且为客豪,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本诗锤炼为两组整齐的对称句,显得更加凝炼精工,更富有歌行奔放的气势,显示出李白的独特风格。


于学周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学周丨读李白《战城南》札记》 发布于2020-7-26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