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新丨此刻,人在旅途 - 世说文丛

高建新丨此刻,人在旅途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从头一天中午上车后,除不规律的短暂停车,我们一直身处疾驰的列车上,车轮和钢轨发出的规则而单调的撞击声,一直震动着我们的耳膜,以至于我们在下车后的一两天内,还仍然听到这声音在脑中持续的回响。
因为不是班列,那些没有规律的停车也是不会有播音报站的。只有自己从车窗上捕捉车站上的站牌,才能判断我们的行程。午夜时分,列车又停了下来。我一如既往地又被惊醒,打算起来上个厕所,伸伸懒腰。当我的目光穿过车窗向外张望的时,窗外的景象使我大吃一惊。这是一个不大的车站,候车室和值班室的窗户里,亮着七十年代那种白色的日光灯。在这白色灯光的映照下,我愕然地看到整个空间飘舞着漫天大雪。而地上已经有了厚厚的积雪,显然雪已经下了好一阵子了。在我怀着吃惊的心情看着窗外雪世界的时候,车厢里也有其他醒来的人看到了车外的雪景,并且发出了一些惊诧的动静。甚至有人推醒那些正在昏昏欲睡或者沉沉睡去的伙伴起来看雪,显然,在这个季节看到突如其来的大雪,在大家心里引起了不同寻常的震动!
随着这些醒来的人闹出的声响,许多人从沉睡中抬起了头,当他们搞清了状况以后,大家反应却和白天有些不同,坐在窗边的人们也许是因为浓重的睡意,也许是因为别样的联想,总之大家的眼神。都失去了白天那种好奇和兴奋,只是带着几分愕然望着窗外。有些人大概从雪色中感到了寒意,又开始在自己的包裹里翻找御寒的衣物。是因为旅途的疲倦,还是这突如其来的大雪给大家的心情也蒙上了凉意?我不得而知。有人在小声嘟囔着,这是到了什么地方?借着车站的灯光,我看到站牌上写着三个字“集宁站”,这是一个陌生的,我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地名。在那个年代,地图也并不是随手可得的物品。我们居住的那个办事处辖区内,有一条叫作济宁路的街道。我大概的知道,这是一个山东内陆的城市,而我们眼下所经停的这个车站显然不是那个城市。但是它究竟在哪里?似乎周围没有人确切的知晓。
在这些孩子的困惑和茫然中,列车又徐徐开动了,那单调而沉闷的铁轨声又自徐而疾地响了起来,列车继续西行,而车厢里的人们也渐渐地重新沉入他们或朦胧或深沉的睡梦中。我没有睡,一直望着窗外,希望能捕捉到一点其他信息,可是外面只是漆黑的夜色。
离开车站以后,在这个没有灯光的夜里,我再也看不到这个陌生的世界里其他的景物。车轮和钢轨单调的敲击声,似乎透着一种坚定和执着,可是我觉得在我内心深处,对新生活的新奇和兴奋已经在逐渐的冷却。从这一刻开始,我感到自己真的远离了家乡。窗外是深不见底的黑夜,黄海之滨的家乡,就在那夜色的尽头。家里人现在都该睡了吧?或者还在为他们远行中的儿子而担忧?我不知道这个车厢里有多少人和我有着同样的心情,和我一样因这突降的大雪而猛然意识到,我们已身处遥远而陌生的异乡。
在车轮声的伴奏下,一个昏昏沉沉的夜晚在似睡半醒中流逝着,突然,有一个声音把大家从这种状态中唤醒,抬起头来,只见一个身材高高的军人站在我们前面。这个人我这几天见过几次,知道他姓乔,倒是一个比较和善的人,后来他担任了我们团一个连队的副连长,我在几个场合也碰到过他,他后来的举止风范,至少在表面上,也证实了我当时的这种感觉。此时此刻,他脸上带着笑容,用一种略带兴奋的声调指着前进方向右侧的车窗对我们说:“看看,大青山,这就是大青山。大青山到了。”
在后来的岁月里,我经常想起这一幕,理解他当时的这一举动,一定是想用一个机会来激发和活跃一下大家的情绪。可是在当时,他的这个举动在周围的知青中间并没有引起什么反响。因为大青山这个地名,对于这个车上的绝大多数青岛人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地名,那一首歌唱大青山,实际上是褒扬包头钢铁公司的歌,我也是在到达兵团之后的岁月里才听到过。在那个身心疲惫的清晨,这个山名还完全引不起我们任何联想,拂晓时分的车窗外那一道朦胧的山影,实在没有引发我们任何情绪上的波动。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意识到我们已经进入了内蒙古。今天是我们在列车上最后一天的行程,当白天来临的时候,我们这列火车就会一站一站的停靠,让去往不同地点知青分批下车。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高建新丨此刻,人在旅途》 发布于2023-9-27

评论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