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方丨“大散人”陈祖晓速写 - 世说文丛

周晓方丨“大散人”陈祖晓速写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01-陈祖晓_副本.jpg “大散人”陈祖晓

那天,我如约走进陈祖晓的工作室。走进二百多平方米的空间,几百幅色彩浓烈粗犷的抽象表现主义风格和带有后期印象派风格的油画以及书法作品扑面而来,令我震撼,可见其勤奋和多产。这位艺名为“大散人”,集油画和书法于一身的两栖艺术家,早已沏茶等我多时了。聊天中,看得出陈祖晓是一位经历丰富,学养深厚,充满激情且真诚的人。
这位比我小几个月的同龄人,早年也有着与我相似的经历:下乡知青。不过他虽然比我在农村时间长一些,但他实际干农活的时间却没有我长,究其原因,是因为他在下乡前,就有着绘画和书法基础,他的书法特长在一次偶然的机会被县知青办领导发现,由此他被长期借调到县知靑办,后又转调到县文化馆从事美术创作,他有机会在那里跟随一些艺术家获取教益和启迪,也为他后来的创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对此,他常怀感恩之情。
知青生活终因知青点的“拨点”而结束,他回到了阔别三年的家乡靑岛。不过,他并未因此而改善生活状况,而是被分配到粮食局车队干装卸工,那种称为“老搬”的工作是极端的重体力工种,好在下雨阴天不上班,平时也只干一上午,他就有了一些时间,再加上年轻,又逢改革开放,社会上到处洋溢着开放、活跃、求知的气氛,他并没有因繁重的工作而放弃对文化艺术知识的追求,更未放弃自己的画笔,那段时间他画了很多油画写生,他临池不辍,频频参加省市和全国美术展览。下乡期间,他曾参加过高考,成绩在昌潍地区名列前茅,却因家庭成分问题未能录取,回青后在坚持美术创作的同时,他又想报考心仪已久的浙江美院油画系,也因诸多原因未被录取。虽然一度失落消沉,但他一直未放弃对艺术的追求。
是金子总会发光,陈祖晓的才能最终得以施展,他因在全国财贸系统美术大展油画获二等奖,省市粮食系统油画一等奖并入选省市诸多美展,被正式调入局工会任专职文体宣传干事,成为市工人文化宫首批彩画研究会会员。他还是国家一级田径裁判和篮球裁判,执法许多大型比赛。同时,他被保送进省工会干部学院学习,后又考取山东纺织工学院美术系,后来被评为工艺美术类高级职称。80年代,他曾组织和参与一些画展,在“青岛美”大展等前卫艺术的标志性展览中,他都是重要的代表性人物。他现在是青岛艺德画院院长,青岛市工人文化宫职工美术馆学术委员,青岛当代艺术研究院油画艺委员会秘书长,九三学社社员。

1-陈祖晓 备用_副本.jpg “大散人”陈祖晓

有很长一段时间,陈祖晓从事过多种行当,如食品安全监督、青岛粮食转站监督、艺海实业公司总经理,还曾受邀任海信地产工程专职顾问等。不过,正如他自嘲的那样,他骨子里就不是一个生意人。他对我说,那些年,他没法静下心来画画写字,为此憋得难受,六神无主。2008年,借着参与筹备青岛油画学会,他又拿起了画笔。2012年,他在青岛出版艺术馆成立了自己的艺术工作室,以多年来的人生积累和阅读思考加以贯穿,心无旁骛地投入油画和书法创作,推掉了许多与创作无关的社会活动。2016年,他与好友一起将工作室搬到了岛城知名文化街区十五大街。十多年来,他写生创作了近四百幅作品,他说,面对大自然,面对上天投洒下来的光,那种美无法用语言来表达,世间万物皆可变,唯光无法改变。他享受这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感悟,在感悟中激发创作的灵感。他认为艺术家必须因感而发,还要与时代节拍相合,不能太功利,太功利了创造不出打动人的作品。
看过陈祖晓作品的人都会留下深刻印象,其作品风格大气刚正,率真放浪,给人以酣畅淋漓之痛感。有学生和粉丝问他画画时会想什么,他说不要想或少想,什么构图技巧都是多余的,因为很多灵感是瞬间的火花,要尽快抓住它,这也是陈祖晓多年积累的艺术感悟。
陈祖晓油画作品的风格介于后期印象派、表现抽象派之间。但其绘画语言是独特、有个性的,在青岛油画界独树一帜。近十几年来,他将中国书法与西方油画相融合,创作了一批具有当代意味的作品,他的《物·语》综合材料系绘画作品,在去年青岛首届当代艺术双年展中,受到国内外专家和同行的高度评价。陈祖晓在这方面的研究是有深厚基础和独特性的。他认为,传统书法史将书法置于与绘画同等的地位,即“书画同源”,二者无论材料还是制作方法都有很大不同,但从艺术表达的角度看,却又有着诸多相似之处,都有线与墨色的抽象性。书法的线条是有质量、有力度、有生命力的。其实,早在20世纪50年代,西方的抽象主义艺术家如杜飞、波洛克、马瑟韦尔、毕加索、马蒂斯等,都试图将中国书法引入其绘画,从而使得绘画具有东方韵味。而绘画的书法化和书法的绘画化,也使抽象绘画与中国书法彼此打破了界限。由于对两者情有所钟,近些年来,陈祖晓有意无意地针对东西方艺术的结合做了大量的探索,成绩斐然。
陈祖晓淡泊名利,不入俗流,笔墨耕耘几十年,从形式语言到艺术观念的探索中心摩手追,再到实践创作中的灵活运用,归纳提炼,反复推敲和展现,他经历了从物的认知到精神诉求的升华过程,表达了其内心对意象美与抽象美的不舍追求和境界。他认为艺术不能固定在一种思维模式里,要随时打破它,冲出去,将记忆的碎片重新凝聚起来,再自然而然地呈现出来。
说起他的艺名“大散人”,陈祖晓笑道,当年他在装卸队,干活累了,买一扎散啤,站着就一饮而尽,打散,即打散啤,说久了,就成了大散,就成为了他的艺名,这其中既有他劳动之余的豪爽洒脱,又透着他的真诚和幽默。
陈祖晓说了一个段子。某日,他走进一个画廊,迎面是一巨幅书法作品,那是他的作品。店家见他感兴趣,便夸口道:“这个‘大散人’是京城大家”,意思是价值不菲,闻听此言,陈祖晓笑了,这笑透着自豪,也透着他的底气,因为这样的场景他不止一次遇到。这是社会和市场对他作品最好的褒奖和肯定。


老城写生1.jpg
老城写生2.jpg
老城写生3.jpg
老城写生4.jpg “老城写生”布画油画  60cm*60cm

崂山写生1.jpg
崂山写生2.jpg
崂山写生3.jpg
崂山写生4.jpg “崂山写生”布画油画  60cm*60cm

物语1.jpg
物语2.jpg
物语3.jpg
物语4.jpg "物·语"系列综合材料抽象绘画  1400cm*1400cm

书法系小品1.jpg
书法系小品5.jpg
书法系小品6.jpg
书法系小品7.jpg
微信图片_20240108114113.jpg
微信图片_20240108114114.jpg
微信图片_202401081141141.jpg
书法系小品2.jpg
书法系小品3.jpg
书法系小品4.jpg 书法系小品
20240117A7 人物版_00_副本.png 《青岛财经日报》“人物”周刊  2024.1.17 A7版


原载《青岛财经日报》“人物”周刊
2024.1.17 A7版
组稿编辑:周晓方


周晓方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周晓方丨“大散人”陈祖晓速写》 发布于2024-1-17

评论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