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勇丨1935年:青岛火柴 全国第一 - 世说文丛

张勇丨1935年:青岛火柴 全国第一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微信图片_20240503142154.jpg

《海王》杂志创刊于1928年。1935年9月10日出版的第三十六期,刊登署名玄贞的文章,题目是“青岛的火柴工业”。

以“江西之瓷器,浙江之绸缎,安徽之茶叶,均以出产丰富,占全国第一位”为起始句,在介绍青岛的城市地位和工商业背景时,提及“纱厂面粉厂,受沪津济之压制,产销两方,均难争先。独火柴厂如雨后春笋,先后成立,合中日两国商人所创办者计有十三家之多,占全国第一位。”

从1934年的调查数据看,东三省火柴厂有17家,其余共计89家。以省别算,山东最多、计23家。江苏、广东次之,各16家。河北又次之,计8家。鲁苏粤冀四省,占全国火柴厂家总数的六成之多。

再以地区计,青岛13家,数量占居首位。其次是广州,计10家。再次是即墨,有8家。然后是上海7家、天津6家、济南4家。其他有火柴厂的城市,不过一二家而已。虽说即墨归属山东省辖,但它与青岛南北相连、彼此互补,成为火柴工业协作发展的典范。其时,金口振东已在台东镇经营分厂,而沧口明华也在即墨设立了分厂。

就火柴生产数量而言,1932年度苏浙皖鲁豫湘鄂赣八省及福州分区,共生产火柴56万2690箱。其中,青岛数量最多,计21万5623箱,占比38.3%。1933年度,全国数量增至70.16万箱,青岛以实际出产的23.0675万箱,仍居首位。1934年度的上半期虽然较1933年同期有所减少,但青岛仍以第一位领先。

再以销售指标统计,1932年度全国销量55.5402万箱,青岛出产21.2104万箱,占比41%。1933年度全国69.0062万箱,青岛出产22.3066万箱。1934年度上半期虽比1933年度同期略有下降,但青岛所占的数目,仍不失为全国之冠。

微信图片_20240503142151.jpg

文章最后罗列的岛城火柴工厂的名称包括华北、振业、振东、华鲁、鲁东、明华、兴业、信昌、华盛等九家民族企业,以及四家日资的益丰、山东、青岛、东华。作者还提醒,“火柴厂之多,固以青岛占全国第一位,而外人在中国经营火柴厂者,亦以青岛占第一位”。也就是说,在当时全国的六家外资火柴厂中(东三省未统计在内),青岛即有日资四厂。

据1932年度的数字显示,四家日资火柴厂家约产8.6万箱,占全国产量的20%左右。1933年度出产约8.1万箱,占比18%的水平。该日资火柴的实际生产量,占比青岛本地总产量约四成的比例。可见,日资火柴厂的作用不容忽视。

究其原因,青岛一地的四家日资厂,其总投资额达到100.5万元,而九家民族火柴厂家,除了振业和华北的资本金共有50万元外,其他七家合计仅有14.5万元。日本工业资本以六成多的投资额,占居本市火柴约四成的出产量,正是以作者的视角观察而得出的虽然第一之名副其实,但却不能完全抱有乐观态度之所在。

值得一提的是,《海王》杂志的出版者是“海王社”,是由著名化工实业家,我国重化学工业的奠基人范旭东创办的久大精盐公司、永利化学工业公司、黄海化学研究社、永裕盐业公司等机构全力支持的。海王之名,来自范旭东设计的五角形商标,起名“海王星”。

微信图片_20240503142149.jpg

杂志刊头的左侧,四条“本团体信条”格外引人注目:

(一)我们在原则上绝对的相信科学。(二)我们在事业上积极的发展实业。(三)我们在行动上宁愿牺牲个人顾全团体。(四)我们在精神上以能服务社会为最大光荣。

世纪之前,一代实业家的思想理念和行为方式,确实值得当今的企业家们认真思考、借鉴学习。

2024.5.2


张勇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张勇丨1935年:青岛火柴 全国第一》 发布于2024-5-3

评论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