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周丨阅微知著识沧桑(1)——简述纪昀和《阅微草堂笔记》 - 世说文丛

学周丨阅微知著识沧桑(1)——简述纪昀和《阅微草堂笔记》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纪昀.jpg

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纪昀在滦阳(承德)督促编纂秘籍——《四库全书》,那一年纪晓岚岁。这是有史以来最宏大的文化工程,这位总编辑好整以暇,举重若轻,居然能偷出时间“追录见闻”写自己的笔记。于是我们多了一份阅读的享受、一段人生的体验、一种超越和自在。

从两首诗看《阅微》

平生心力坐销磨,纸上烟云过眼多。
拟筑书仓今老矣,只应说鬼似东坡。

前因后果验无差,琐记搜罗鬼一车。
传语洛闽门弟子,稗官原不入儒家。
                        ——观弈道人自题

这两首置于《阅微草堂笔纪》卷首的诗,可以看作是开启《阅微草堂笔记》的钥匙。就让我们从这两首诗入手,走近纪昀,走进《阅微草堂笔记》。

两首诗的大意是:平生的心力已经消磨得差不多了,在书纸堆里领略了几多过眼烟云,构筑自己书仓的计划已经太晚,只好学苏东坡说说鬼话了(“只应说鬼似东坡”典出《避暑录话》:“(苏轼)所与游者亦不尽择,各随其人高下,谈谐放荡,不复为畛畦。有不能谈者,则强之使说鬼,或辞无有,则曰‘姑妄言之’,于是闻者无不绝倒,皆尽欢而去。”)。前因后果种种因缘屡验不爽,拉拉杂杂搜罗了很多鬼话,告诉你们这些理学正统吧,稗官原本就没想进入儒家的门槛(洛闽,是指宋代洛阳人程颢、程颐兄弟二人及曾居闽地紫阳书院讲学的朱熹。此处“洛闽门弟子”指的是理学家。)。

纪晓岚晚年喜欢下围棋,自号“观弈道人”,在纹枰之间他细细体味官场、世道、人心。乾隆五十一年(1786),他曾经请朋友沈云浦画了一幅《桐荫观弈图》,自题诗一首:

不断丁丁落子声,纹楸终日几输赢。
道人闲坐桐荫看,一笑凉风木末生。

在这里,他以“观弈道人”自比,闲看世间风云变幻。7年后,他再次检视《桐荫观弈图》时,又有感叹。他认为当初请人作观弈图,其心中仍然存在着胜负之心,而如今看来,连这个胜负之心也都是幻象呢。这种心态在另一首与弈棋有关的诗中暴露无遗。这首诗是写《八仙图》的:

局中局外两沉吟,犹是人间胜负心。
那似顽仙痴不省,春风蝴蝶睡乡深。

“顽仙”既指铁拐李,也是纪晓岚自喻;“春风蝴蝶”,用借庄子化蝶故事,比喻自由自在,不存人间胜负之心。纪晓岚在这里表达了超然世外的态度,可算是勘破红尘。不过,他在乾隆官场上混迹了半个世纪,想要超然谈何容易。他从开始以“观弈道人”自号,可算从心态上入了“道门”。他像很多高寿的文人一样,靠儒学起家而功成名就,进而步入佛门,开始参悟因果,最终走进虚无之中,从而完成了意识形态的蜕变,获得了在尘世中的解脱。一部《阅微草堂笔记》,处处留下这样蜕变的心迹,能够完成这样蜕变的人实在少见。

纪晓岚家世、简历及写作《阅微》过程

纪昀,字晓岚,生于雍正二年(1724),卒于嘉庆十年(1805),享年八十二岁。祖籍为应天府上元县,明永乐二年(1404),奉命“迁大姓实畿辅”(乾隆《献县志》),始迁到献县,入安民里四甲籍,卜居献县城东九十里之景城镇。到纪晓岚,北迁已十四世。有据可考,自纪晓岚上推七世,都是读书人。父亲纪容舒(1685—1764),康熙五十二年(1713)恩科举人,历任户部、刑部属官,外放云南姚安知府,为政有贤誉。其道德文章,皆名一时,尤长考据之学。纪晓岚为纪容舒次子。至纪容舒,纪氏家道衰而复兴,更加重视读书,“贫莫断书香”是其家训,在这样一个世代书香门第之家,纪晓岚自幼聪慧过人,尤爱读书。24岁中进士,3l岁成为翰林院大学士。1764年,他在清廷开始了辉煌的文官生涯,由于乾隆帝赏识其渊博的学识和才能,他在本应被派往外省时,却奉旨留在了宫中。

但五年之后,他却受到“卢见曾事件”的牵连。卢是纪的儿女亲家,也是一高级官员,在盐税中大发横财。纪昀在他被揭发之前用以一个装着盐和茶叶的信封及时通报了他,但也因此受到牵连。随后便被谪戌乌鲁木齐。利用这段被谪之日,纪昀充实自我,广泛搜集各种材料,这些为他日后写作《阅微草堂笔记》积累了大量素材。

三年后,他作为翰林院编纂官回到北京,成为卷秩浩繁的《四库全书》的总纂官。这项工作耗去他十三年的时光,在此期间,他还曾多次被晋升。

纪昀一生名声赫赫,其作品与其渊博的学识一样,涉猎广泛,内容杂博,包括了文学、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地理等各个方面。

然而,除了奉旨所作之外,这个兴趣广泛、修养不凡的人一生都没有放弃创作颇具个人特色的作品。在这方面,其影响最深,且最持久的作品当属《阅微草堂笔记》。《笔记》成文于1789到1798年间。这部涉猎广泛的集子,包括了笔记、轶事、评注和奇闻等。全书是用文言“信笔写来”的,也就是说,是陆续且自然地写就的。日后被结集,冠之以《阅微草堂笔记》一名。

这部著作由五个部分组成:《滦阳消夏录》《滦阳续录》《槐西杂志》《如是我闻》和《姑妄听之》。

这五个集子自1789年后相继写就,起初是单独发行,均大获成功,以至于每一面世,便立刻被盗版。后来是纪昀的一个门人盛时彦将这五集认真汇编,统称为《阅微草堂笔记五种》。

《阅微草堂笔记》总计24卷,有将近1200则笔记;其中1000则左右带有叙事或轶事性质,其余的则主要是纯考据式的。从题材看,400余则故事或属于作者亲身经历,或属于其左右、亲戚、家人向其所叙之事。另有几乎相同数目的故事,如他自己在《槐西杂志》“序”中所述,是他在好友聚会时闻知的,在这种聚会中,每个人都力争讲述某个不同寻常的故事以吸引听众。正是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纪昀逐年收集了多少笔记!在北京和乌鲁木齐(百余则笔记是与这个西部边陲之地直接有关的,他谪居于此,但并未对世事漠不关心)时均如此。

《阅微》与《聊斋》之比较

《阅微草堂笔记》与《聊斋志异》同样闻名,后来蔡元培认为:“清代小说最流行者有三:《石头记》、《聊斋志异》及《阅微草堂笔记》是也”。纪昀作《阅微草堂笔记》时,《聊斋志异》已广播海内。但纪昀认为《聊斋》一书“燕昵之词,媟狎之态,细微曲折,摹绘如生,使出自言,似无此理。使出作者代言,则何从而闻见之?”在他看来,《聊斋志异》兼志怪和传奇两体,既非作者自叙的文字,又过于隐微浪漫,不合情理。所以,纪昀撰《阅微草堂笔记》以继承魏晋志怪之遗风,以求拨乱反正,即用简朴的叙述,写真的笔法;短小的形式,展示一种信雅并举的审美境界。虽谈狐说鬼,不脱旧时迷信之惯习,而结构谨严,论断精切,每事下一评语,说理之确,衡情之当,措词之典雅简赅,能于《聊斋》外别树一帜。

但是,纪晓岚对《聊斋》的一番评论,让他自己和《阅微草堂笔纪》很长时间广被诟病,贬纪扬蒲之声不绝于耳。在绝大多数文学史里,《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一直被认为远远超过《阅微草堂笔纪》。的确,《聊斋》是一部任谁都不能妄加非议的小说集。《聊斋志异》植根于民间,它是“草根文学”,身为塾师一生困顿的蒲松龄大多从“处在贫贱地位上的书生的角度,来观照社会人生,揭露、讽刺的对象总是贪酷的官吏和为富不仁的豪绅”(袁世硕语)。蒲松龄的困顿生涯和他对文学的执著,也使得后世论者对其作品激增了几分美誉。相反,纪昀出生世家,历代书香,少年得志,仕途显赫,一生顺遂(相对蒲而言)。

如果说《聊斋志异》是蒲松龄文人一生的不懈追求——是他的“命”,那么,《阅微草堂笔记》对于纪晓岚就是士大夫玩票,是他的业余爱好,是他文学才情的自然发挥。尽管二人构筑起看似差不多的两个宏伟建筑,但付出的心力毕竟不同。我们在阅读《聊斋》时,经常看到悲愤之情溢于言表,但在《阅微》里面就是娓娓婉婉絮絮道来,看到的是一种平和和调侃。身居乡野终生为生计奔忙的草根文学家注定不会轻松得像在庙堂之上衣食无忧的士大夫那么优闲,那么平和,那么逍遥自在,这是很多人贬纪扬蒲的因素。

对《阅微草堂笔记》诟病最多的是“议论过多”,文学性差。甚至纪晓岚自己的嫡亲后代作家柳溪也对其先祖很不以为然,这从作家孙犁致柳溪的信中就可以看出:“你来信说:‘我常想,如果我这位太高祖,当年不是乾隆的编修,而像蒲松龄那样一生贫困、治学、读书、著书,当比留存下来的《阅微草堂笔记》会好些。不知你同意我的看法否?’”对于这样的疑问,孙犁自有他的真知灼见:

“我不同意你的看法。第一,作家和作品,不能作等同比较。第二,贫困并不是决定作品质量的因素。虽然,中国有一句‘穷而后工’的说法。但这个穷字并非专指贫困。第三,《阅微草堂笔记》的成就,并不能说就比《聊斋志异》低下。

“《阅微草堂笔记》是一部成就很高的笔记小说,它的写法及其作用,都不同于《聊斋志异》。直到目前,它仍然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其他同类作品不能超越的位置。它与《聊斋志异》是异曲同工的两大绝调。

“这是一部非常写实的书,纪昀用他亲身见闻的一些生活琐事,说明社会生活中的因果问题。它并不是唯心宿命的,它的道理是从现实生活中演绎出来的。因果报应,并不完全是迷信的,因果就是自然规律。

“至于文字之简洁锋利,说理之透彻周密,是只有纪昀的文笔,才能达到的。我常常想,清代枯燥的考据之学,影响所及,使文学失去了许多生机。但是这种一针见血、无懈可击的刀笔文风,却是清朝文字的一大特色。”

这番话让我们更加透彻地理解纪晓岚。“益于劝惩”是他这部笔记的宗旨,因此“议论”恰恰就是其真正的价值所在。

《阅微草堂笔记》内容丰富,医卜星相,三教九流,无不涉及,知识性很强,语言质朴淡雅,风格亦庄亦谐,读来饶有兴味。内容上多多涉及因果报应,有不少篇章,尖锐地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尖刻讥讽道学家的虚伪,对百姓的悲惨遭遇多有人性关怀,对当时社会上习以为常的许多悖情之论,大胆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主张。他选择和记录了奇闻轶事、各类杂闻,予以艺术而朴实的写作,并加上了自己的思考。对于一些表面上无法解释的现象,他常常投之以批评或嘲讽的目光,这些看法都是最具个人特色,且最有趣的。从文笔上说,纪昀力求恢复汉、晋风格那种简约,甚至朴实无华,以此表明他对矫饰甚至娇柔造作的强烈反对。整部笔记文笔简约精粹﹐不冗不滞﹐叙事委曲周至﹐说理明畅透辟﹐有些故事称得上是意味隽永的小品。此外评诗文、谈考证、记掌故、叙风习,也有不少较为通达的见解和可供参考的材料,不失为一部有很高思想价值和学术价值的书籍。鲁迅先生对纪晓岚笔记小说的艺术风格,给予很高的评价,称:“纪昀本长文笔,多见秘书,又襟怀夷旷,故凡测鬼神之情状,发人间之幽微,托狐鬼以抒己见者,隽思妙语,时足解颐,间杂考辨,亦有灼见。叙述复雍容淡雅,天趣盎然,故后来无人能夺其席,固非仅藉位高望重以传者矣。”(《中国小说史略》)



于学周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学周丨阅微知著识沧桑(1)——简述纪昀和《阅微草堂笔记》》 发布于2020-9-2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