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瑶本丨悉尼,秋天里的春天 - 世说文丛

陈瑶本丨悉尼,秋天里的春天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海港大桥与悉尼歌剧院 2014.11.1.jpg
海港大桥与悉尼歌剧院 2014.11.1
 
2014年11月1日天气晴朗,上午8点我们来到悉尼皇家植物园参观游览。植物园濒临波光粼粼的南太平洋,温暖的海风熏得游人欲醉。岸边嶙峋的岩石上被凿出两级光滑的台阶,面朝大海,坐上去看海非常舒服。这里叫做“麦考利夫人的椅子”。——1770年,英国探险家库克船长发现了澳洲这片土地,英国就把这里作为流放罪犯的地方。1810年,一些罪犯把此处的岩石凿出两级台阶,雕成一把椅子的形状,献给当时英国驻澳总督麦考利的妻子伊丽莎白,这里便留下了“麦考利夫人的椅子”这样一处风景。大家轮番在“椅子”上坐一坐,看看海,拍拍照,体验一下二百多年前麦考利夫人的情怀。

离开“麦考利夫人的椅子”前行不远,就是隔水欣赏悉尼海港大桥和悉尼歌剧院的最佳场所。昨天,我们亲临大桥并进入歌剧院参观,领略了两大建筑的宏伟与壮丽,二者都是建筑艺术的经典之作。今日远观,却另是一番景象:上有蓝天,下临大海,远远望去,海天之间,大桥和歌剧院一个直线,一个曲线;一个黑褐,一个洁白;一个雄伟,一个婀娜;反差强烈又浑然一体。从这边看,剧院紧靠大桥的一端,二者像是在偎依;换个地方,剧院又被大桥的拱圈搂在怀中,二者像是在拥抱。站在不同的位置,可以看到大桥和剧院不同的组合,不同的组合有着不同的风采。大家变换着位置,选择海港大桥与悉尼歌剧院为背景,拍下许多弥足珍贵的照片。

沿着海岸继续前行,园内的花树逐渐多了起来。建于1788年占地30公顷的皇家植物园,仅仅澳大利亚特有的桉树就有200多种(桉树总共有600多种),这里还有山栌、丝柏、枞树、铁树、樟树、棕榈、雪松、独木成林的大榕树、浓荫蔽天的小叶榕、垂着铃铛的悬铃木、高达四五十米的山毛榉、树枝上挂着胡子的白蜡树、用高高的树干把树冠擎上蓝天的椰子树……一些树龄在200年以上的参天大树遮天蔽日;还有从世界各地移来的珍贵树木。——惭愧!由于对博物学的无知,大多数树木我都叫不出名字。植物园里的花卉更是数不胜数:斜坡上有繁花满树的蓝花楹,十几米高的树上没长叶子却开满浅紫色的花朵;有世界上最大的泰坦魔芋花,它的腐尸一般的臭味让人只可远观不敢近前;有红花满树的瓶刷花,红色的条状花序随着春风摆动,好像正在洗刷一把把无形的酒瓶;池塘里有叶子直径近两米的王莲,直径逾尺的大花可以由白而红逐渐改变颜色……还有一些我叫不出名字的花在春风里开得轰轰烈烈,如火如荼,满园里姹紫嫣红,争芳斗艳。

“乱花渐欲迷人眼”,看得累了,我坐在树荫下的长椅上休息。林下路边,一座白色大理石少女雕像,亭亭玉立地站在高高的台座上,俯视着园林美景和南来北往的游客;小路的对面,一对年轻的情侣亲密地依偎在绿草地上晒太阳,不时地传来一阵阵呢喃细语或是格格轻笑。

满天的阳光明媚,温煦的和风拂面,粉色的花瓣柔柔的、香香地从面前飘落。我仰起脸,眯上眼,默默地享受着一片片温馨的花瓣从面颊上轻柔地滑过;不大一会儿,头上、身上、座椅上全是落花。受到这纯洁地温柔地触动,心里暖暖的、润润的,泛起了美好往事的涟漪:母亲的慈祥,妻子的温柔,小儿女的娇憨,好朋友的知心……亲情、爱情、友情多少美好记忆一起涌上心头。这些在匆匆的岁月中成了“曾经”的往事早已随风而逝,有如眼前飘飞的落花;如今却又被飘飞的落花勾了起来在胸中澎湃,心里酸酸的,甜甜的,泪水溢满了眼眶……

蓝天上写爱                   摄于2014年11月1日.jpg
蓝天上写爱     摄于2014年11月1日

上午10点,晴空万里的天空来了一架小飞机,在空中绕来绕去,用尾部吐出的白烟,在蓝蓝的天空中书写出5个英语大写字母:MARRY(嫁给我)。真有创意!真够浪漫!蓝天当纸,飞机做笔,把心中之爱表达到天上去了!我想:地上某处,定有一个幸福的女孩,仰望蓝天,泪眼婆娑,感动得不能自已。

想起此时秋风萧瑟中的青岛,在悉尼皇家植物园里享受到的这个“秋天里的春天”,将使我终生难忘。

本文徐晓洋参与润色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陈瑶本丨悉尼,秋天里的春天》 发布于2020-9-13

评论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