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 - 世说文丛

首页 » 2025年3月发布的文章
韩嘉川丨遥远的雪
往事
作曲家战士甬道渔网集贸

韩嘉川丨遥远的雪

绿蚁新醅酒 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 能饮一杯无? ——《问刘十九》(唐·白居易) 特别喜欢这首诗,总觉得白居易是一个很性情的人,无论他写“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还是把诗歌写出来读给老太太听。浓...

阅读(111)评论(0)2025-3-19

韩嘉川丨守望
随笔
抱怨原因灯光状态明晰

韩嘉川丨守望

夜黏稠得使人陷在里面难以自拔。 说不清什么原因,常常在似睡非睡的状态里出现一节火车尾部的守车,而且守车里的细节非常清晰,两边是长条椅子,中间一只正在燃烧的铁炉子,烟筒直直地伸出车顶棚。那一节守车同其他车厢不一样,它有着...

阅读(111)评论(0)2025-3-19

何美鸿丨如雾春梦
随笔
远方宁静缥缈春梦磁性

何美鸿丨如雾春梦

生命词典里,有些时候,“雾”和“梦”这两个字是可以互换的。 比如说,往事如雾;比如说,往事如梦。 比如说,远方未见其形未闻其声的某个人,就像雾一样缥缈;远方未闻其声未见其形的某个人,就像梦一样虚幻。 我想要给那个雾...

阅读(151)评论(0)2025-3-13

于学周丨“不折断”与“不吹灭”——从《马太福音》看怜悯与公义的永恒张力
随笔
福音公义怜悯折断张力

于学周丨“不折断”与“不吹灭”——从《马太福音》看怜悯与公义的永恒张力

“压伤的芦苇他不折断,将残的灯火他不吹灭。”(《马太福音》12:20)芦苇象征易折的脆弱生命,灯火隐喻飘摇的生存希望,而“不折断”与“不吹灭”的选择,揭示了一种超越世俗规则的神性智慧——在绝对公义中存留余地,于必然审判中...

阅读(147)评论(0)2025-3-12

刘禹轩丨刘彻怕老
随笔
民国臧克家诗人闻一多笔记

刘禹轩丨刘彻怕老

刘彻(前156-前87)是谁?听说的恐怕不多;汉武帝呢?知道的肯定不少。生前的刘彻就是死后的汉武帝(谥号)。对于这位汉武大帝,毛泽东在其《沁园春·雪》一词中做过这样的评价:“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阅读(161)评论(0)2025-3-12

李鸿春丨走近地坛
往事
空间城楼史铁生形体地坛

李鸿春丨走近地坛

一 北京有一处地坛公园,很早很早就知道了,但我曾经很久没去过地坛。我第一次去北京,是十四岁,是奔着天安门广场那血红色的城楼去的。那是个狂热且无知的年代。以后又去了多次,十几次或上百次,十八九个景地...

阅读(146)评论(0)2025-3-12

闲砚丨牛津的黄水仙开花了
旅记
伦敦公园园艺国花水仙

闲砚丨牛津的黄水仙开花了

牛津的黄水仙开花了,想必伦敦等地也都该开了,这是英国早春里大自然送上的最美好礼物。在料峭的春风里,甚至在晚来的冰雪里,黄水仙义无反顾地开出一簇簇耀眼的黄花,那是英国春天最强烈的讯息,就像青岛的迎春花。 十五年前我在温莎...

阅读(150)评论(0)2025-3-12

闲砚丨牛津的冬天不太宜居
旅记
黄昏场景沮丧牛津宜居

闲砚丨牛津的冬天不太宜居

第六次来英国小住,这回主要素描牛津生活场景。 第一周,睡眠一直还被时差零乱着。一周中只见过两三个小时的阳光,见过一回(一会儿)月亮,是隔着毛玻璃一样的云层。天空阴沉沉的,几乎天天都会下点儿雨,儿童乐园沙池里的沙子似乎永...

阅读(131)评论(0)2025-3-12

韩嘉川丨人道·狗道
往事
个性年代宠物人道厚道

韩嘉川丨人道·狗道

老默是条好狗 论狗品,老默属于善良厚道的。见了生人躲得远远的;走在马路上,听到汽车声便往路边避;见了同类站定了静静地看,或上前表示友好;有向它攻击的,它便狂奔回家。与它同来的小花猫做了母亲,它不仅前前后后...

阅读(163)评论(0)2025-3-12

韩嘉川丨阅读普洱茶
随笔
客栈金沙江光纤普洱茶泸州

韩嘉川丨阅读普洱茶

从乐山乘船顺流而下去重庆是1985年的秋天。及至泸州已是黄昏,船泊岸几小时,有人提出上岸看宋代的报恩塔和古街道,大家便到泸州城里去走。吞没夕晖的街道确实将时光古老了些,但觉得与川中其他小镇街道没有太大的区别,便失去了兴趣...

阅读(124)评论(0)2025-3-12

张凡丨我的青春年华(二)
往事
青春年华地主家务出身

张凡丨我的青春年华(二)

我居住的地方,在四九年前是一片别墅林立、庭院深深的优雅之地。那些拥有资产的家庭,往往选择购买宽敞的大院和楼房,作为家族的栖息之所。而普通的家庭则满足于购买一座二层小楼,足以遮风挡雨,温馨度日。这些家庭,无论贫富,对教育都...

阅读(255)评论(0)2025-3-10

张凡丨我的青春年华(一)
往事
文革青春家务羞愧伙伴

张凡丨我的青春年华(一)

“文革”期间,学校“停课闹革命”,于是我赋闲在家。两个哥哥早已被分配到外地工作,两个姐姐也相继结婚离家,就连比我大两岁的姐姐也远赴青海建设兵团。一时间,我成了家里的顶梁柱。由于我们兄妹几个从小就养成了干家务活的习惯,尽管...

阅读(305)评论(0)2025-3-8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