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瑶本丨莎士比亚故居前的遐思 - 世说文丛

陈瑶本丨莎士比亚故居前的遐思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2016年10月3日上午,我们乘坐的沃尔沃大客车开进了英国瓦维克郡斯特拉夫镇,参观莎士比亚故居博物馆,去看看这位选择出生和逝世都在同一个日子①的人类文学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是什么样的地方孕育出这样的伟大?今年恰逢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到他的家乡参观,也算是对莎翁的纪念吧!
斯特拉夫镇亨利街头的小丑塑像  摄于2016年10月3日

小镇地处埃文河畔,古朴而整洁。亨利街头显眼的位置有一个戏剧小丑的青铜塑像。他单腿立在高高的台座上,头戴一顶伸出三个圆球的帽子,帽子下边连着带有圆球的披肩,身穿一件缀有六个圆球的外套。左腿立地,右腿上翘,右手背在身后,左手食指上立着一根细杆,细杆顶上是一个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小丑头像。这大概是莎士比亚生活时代舞台上经常出现的小丑形象吧?塑像下面有一个黑皮肤长头发的中年民间艺人,衣冠不整,面容憔悴,手拿一件我叫不出名字的乐器,正弹奏着一首我很陌生的乐曲。

大家驻足欣赏了一会,跟着导游向东走去。不远处可见一座坐北朝南带阁楼的二层楼房,楼前插着绘有莎士比亚头像的旗子,这里就是莎士比亚故居博物馆。博物馆古朴典雅,斜坡瓦顶、土黄色的外墙、凸出的窗户和门廓。这座和邻近的建筑融为一体的16世纪的老房子,虽然历经风雨几度沧桑,但经过修缮和保护,仍然保留着莎士比亚生活时代的风貌。 

一进博物馆就是小小的电影放映室,我们在这里看了介绍莎士比亚生平的电影短片。从后门出来,是一个漂亮的花园。花园中央的树下有木制的桌椅,可供游人休息。花园的东北角,有几个女演员轮流演出莎士比亚戏剧的精彩片段。我的英语水平差,不明白演的是什么角色,只能凭猜想:一会儿一个年轻的女演员又哭又笑疯疯癫癫,这是因父亲死亡、爱人(哈姆雷特)远离而发疯的奥菲利娅?一会儿女演员理直气壮侃侃而谈,这是《威尼斯商人》中美丽善良、聪明机智的鲍西亚在法庭上为丈夫的好友做辩护?一会儿是一个年轻纯情的少女,还是充满青春活力勇敢追求爱情的女孩朱丽叶?一会儿是一位伤心欲绝奄奄一息的少妇,或是有着一颗孩童般纯净透明的心耽于爱情却死于爱情的苔丝狄蒙娜?……看着演员们的精彩表演,观众们神情专注忘却了时间。

花园东南角临街的房子是莎士比亚当年的厨房和起居室,其中的陈设都是按当年的样子布置。楼上的卧室里陈列着莎士比亚用过的家具、睡过的被褥、穿过的衣服等。木制的桌、椅、床、柜等都极其普通。故居隔壁的“莎士比亚中心”是一幢现代展馆式房屋,里面陈列着莎士比亚各种版本的戏剧、诗歌和研究专著,并用文字、图片、雕塑等形式介绍莎士比亚的生平和著作。一组真人大小的蜡像,展示了莎士比亚剧作《皆大欢喜》《哈姆雷特》《威尼斯商人》《奥赛罗》和《第十二夜》中的主要人物。

ssby_副本.png

莎士比亚故居

452年前,在这个平凡的小镇的这个平凡的家庭里,出生了一个男孩。多少年后,他以富有哲理和诗意的语言写成一部部巨著,歌颂正义、歌颂善良、歌颂美丽的爱情,揭露批判社会的种种罪恶和黑暗;创造出不朽,成就了伟大,给人类留下一笔极不平凡的精神财富!他就是戏剧大师莎士比亚。雨果说:“莎士比亚这种天才的降临,使得艺术、科学、哲学或者整个社会焕然一新。他的光辉照耀着全人类,从时代的这一个尽头到那一个尽头。”

徜徉在这美丽的花园里,思考着这位文学大师的生平:莎士比亚7岁入学,13岁时原本富裕的家庭因为父亲经商破产,少年时不得不中途辍学,先后当过肉店学徒、乡村教师。1586年,他徒步来到伦敦,当过马夫、干过杂役,一路走来,备尝艰辛。当时戏剧正迅速流行起来。他加入了剧团,做过演员、导演、编剧,并最终成为剧院股东,成为作家,创作出一部部文学巨著。

于是想到,一个人成长的过程太顺利了,往往未必是好事。苦难是成功者的一堂必修课,是一个人成才的催化剂。苦难的童年成就了高尔基;曹雪芹家道中落成就了《红楼梦》;李煜不遭遇亡国之痛写不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荡气回肠的佳句;苏轼命运多舛多次遭贬,却成为难以企及的一代文豪……莎士比亚学历不高,只读了6年书。也许正是少年时的坎坷和挫折,在社会大课堂里摸爬滚打,磨炼了他的意志,丰富了他的阅历,积累了他的知识,培养了他的能力,再加上他的天才和自身的努力,才成就了这位旷世巨擘。如果不是家道中落,一直过着养尊处优的日子,说不定他只是一位纨绔子弟,不会有这样的成就吧!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古今中外的道理应该是相通的。
 
【相关阅读】斯特拉夫镇的另一位名人——约翰·哈佛    

莎士比亚的故乡斯特拉夫镇还出了另一位名人——约翰·哈佛牧师。

美国波士顿鼎鼎大名的哈佛大学初创时的名字是剑桥学院。这位莎士比亚的小老乡,当年在美国的剑桥学院当院长。1638年去世时(他只活了31岁),他为学院捐赠了720英镑的钱款和400余册图书,这在当时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后经当地议院投票通过决议:为了纪念他的无私奉献,把学校名子改为哈佛学院,成为美国第一所高等学府,也就是今天赫赫有名的哈佛大学的前身。

约翰·哈佛的故居离莎士比亚故居不太远。我在他的故居门前站立良久,看着他简陋的住宅,默念这位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伟大的普通人。

注:①莎士比亚1564年出生日期和1616年逝世日期都是4月23日。4月23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图书日和版权日


参见作者更多作品
参见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陈瑶本丨莎士比亚故居前的遐思》 发布于2020-11-18

评论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