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萌之丨科学与宗教问题(2) - 世说文丛

祁萌之丨科学与宗教问题(2)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5.“大一统”是民族与国家落后的罪魁祸首。

文化意识形态化,虽然具有或多或少的宗教意味,却不是宗教,不可能有宗教的重大意义。

从历史上可以看出,文化意识形态化,皆源于政治的原因,都是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而实行文化意识形态化。文化意识形态化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搞全社会的“大一统”:统一的思想、统一的目标、统一的标准、统一的要求、统一的行动、统一的步骤、统一的说法、统一的生活方式、统一的工作方法、统一的生产模式……乃至统一的思维方式!

这种“大一统”的结果,必定扼杀了文化自我更新与自身创造的能力,从而造成这个民族愚昧的心智状态。文化意识形态化的国家可能长期存在,却不可能进步与发展。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

文化意识形态化中的“大一统”,扼杀了人的天性“自我判断与自我决断”的能力,造成了人的思维僵化与心智愚化。致使这个民族失去了创造能力与创新能力。文化意识形态化的社会,必定没有了社会活力,必定死水一潭,必定停滞不前,永无进步与发展的可能。在这种死气沉沉的“大一统”社会,生产力停滞不前,经济普遍匮乏,老百姓普遍贫穷——这是“大一统”社会最突出的特征。

“大一统”的中国历代王朝,都未能解决老百姓吃饭问题,历代王朝都有“人相食”的惨剧发生。教科书盛赞的“康乾盛世”,其实是官修史编造的假话。教科书没有告诉学生,乾隆年间出现过大规模的饿死人现象。大饥馑中的“人相食”是对满清王朝编造“康乾盛世”的最大控诉。

在“大一统”的社会,老百姓都在生存线上挣扎,仅仅是为了能吃上饭。这样的社会,人生的唯一目的就是按照“大一统”的要求活着,仅仅是活着,在极端贫穷中挣扎地活着。

教科书没有讲到:“大一统”才是中国“封建社会”落后与贫困最直接的罪魁祸首。“大一统”与专制主义政治相辅相成为一种牢不可破的统治基础。这种文化意识形态化中的“大一统”,是一种野蛮的统治方式,实现了对国民的洗脑。洗脑是一种人性戕害。洗脑的严重后果是,国民心智的普遍愚化,成为统治者任意驱使的奴才。这是东方专制主义社会能够存在两千多年的根本原因之一。

宗教仅是在其信仰的精神意义上,在其宗教世界里呈现出意识形态化。宗教的意识形态化并不涉及世俗文化。所以会有不同宗教的人类享受着同样世俗生活的现象。例如基督教文化世界的人使用手机、电脑、空调、汽车、飞机等工具,其他如伊斯兰、佛教世界的人也使用着同样的生活工具。

不难看出,在文化意识形态化的“大一统”社会里,不可能产生真正的宗教。即便出现宗教,也是“大一统”化了的宗教,与宗教的原旨要义相去甚远。

6.儒教、道教不是宗教。

有人将儒教、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并列为“五大宗教”。其实这个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儒教与道教都回避了宗教应该解答的以下问题:

人是从哪里来的,又到哪里去?人是什么?什么是命运?世界是什么?宇宙是什么?人为什么活着?人性为什么既有善,又有恶?人为什么天生知道“惩恶酬善”?为什么可以惩罚登堂入室盗窃的人有罪,却不可以惩罚闯入菜园子吃蔬菜的牛羊有罪?婴儿为什么会有审美意识?在无外力干预的正常情况下,人类社会为什么会出现男女一样的比例,而不会男女比例失调?都说太阳是一团火,太阳燃烧了上万年、几十万年,为什么燃烧不完……

宗教应该解答的这类问题是人类不得不面对的生存环境。但是儒教、道教都回避了这些问题,还自作聪明地认为“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所以儒教、道教不考虑超越世俗的东西,没有超越性的思想理念。儒教、道教在“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中,不可能触及宗教必须解答的上述问题。实际上儒教、道教所有的思想都缘于世俗生活,又回过头来指导世俗生活。例如四书五经其实都是世俗生活“指南”,并无高深的哲学思想。儒教、道教都是世俗文化,不是宗教。没有宗教是中国文化没有创造力、不能自我更新、没有发展的根本原因。

学界老生常谈的儒教、道教中含有的那些所谓的哲学,其实都是对哲学的“浮光掠影”,未能深入到哲学的堂奥。被誉为中国哲学经典的《道德经》,严格说不是哲学著作。

7.《道德经》是世俗文化。

《道德经》是道教的经典著作。又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哲学经典。但是历代不计其数的硕学大儒,皓首穷经研究了一辈子《道德经》,却无人能解答哲学必须面对的一些基本问题。末了,这些硕学大儒,都是拿着一个什么也说明不了的“道”自欺欺人:一个“道”字,成了哲学的精粹,成了人类的最高智慧、成了无穷无尽的大学问。这是只有中国学者才能创造出的天方夜谭文化!这样说不是贬义《道德经》的价值,而是指出《道德经》不是研究哲学的书。

至于《道德经》的语言达到了古汉语的很高水平,行文不乏生存智慧的闪烁,那是另一回事了。

《道德经》虽然是先秦文化中最优秀的一篇文章;但遗憾的是,研究《道德经》的人没有从崇拜天的《道德经》中,发展出中国文化的宗教。究其原因是,先秦诸子百家与老子一样,都是凡事站在世俗立场、用世俗的眼光说话。所有的说法都是“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都没有超越性理念,都提不出超越性的问题来。

仅有五千言的《道德经》,没有超越性的哲学思考,没有提出哲学思想。所以中国文人出于哲学目的,研究《道德经》两千多年,都是在“道”字上转圈。《道德经》仅是一部世俗文化精粹。只是《道德经》中讲的东西,不像四书五经那样都是泛道德主义中的教条,而是不无精辟之见的世俗生活智慧。例如“治大国若烹小鲜”,便体现了世俗生活中政治思想的智慧。

“道德经”里的“治大国若烹小鲜”,从字面上看十分浅显:治理国家就像烹调鱼一样,锅里的鱼是不能随便翻动的,锅里的鱼一翻动就碎了!治理国家是一样的道理:国民的生活是不能轻易干预的,一干预就打乱了国民的正常生活秩序,破坏了国民致富的道路。民富才能国强,民富都是在统治者不治国中实现的。所以治国是个伪命题。治国都是折腾国家与国民。治国的后果都是人心混乱、社会黑暗、国民贫穷、国家落后。

所以老子把这句通俗的话,升华为“无为而治”的政治理念。“无为而治”就是:统治者不治国,不干预国民的正常生活,国民自己管理自己,从而实现民富国强。“无为而治”中的民间自治,才是国泰民安的奥秘所在。

不好说“治大国若烹小鲜”升华出的“无为而治”,是人类现代政治文明中民间自治理念的精神源头。但是老子这句话含有民间自治思想的价值是永恒的。只是今日那些华而不实、徒有虚名的国学大师没有读出来罢了。

8.“文景之治”是“无为而治”的成功例证。

老子用“治大国若烹小鲜”这句通俗生动的话告诫人们:老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的生活,不是统治者治理出来的。而是老百姓在没有统治者的干预下,自己创造的。

其实用周有光的说法(世界眼光)研究过中国古代文化,应该看出:古代文化糟粕太多,只有“无为而治”才是先秦文化留给后人最有价值的精神遗产。

老子能在两千五百年前发现:人类自己知道怎样生存,知道怎样生产,知道怎样创造财富;知道怎样邻里乡间相安无事,不需要统治者指导,更不需要治理。老百姓的正常生活、正常生产、正常社会秩序,都在治国中打乱了——这个思想是个了不起的重大发现。遗憾的是,这个思想在秦汉以降的两千多年里,被以治国为主旋律的儒家文化淹没了。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盛世”——“文景之治”就是在实践“无为而治”中出现的。文景两帝都接受了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放弃对社会的具体管理,不治国。让老百姓自己管理自己,自己发展生产,自己想方设法发财致富。文景两帝推行“无为而治”国策,不仅老百姓富裕了;国家收入也增加了,国库殷实了。

当然“文景之治”创造的大量财富,打下的雄厚经济基础,为汉武帝的穷兵黩武、连年征战提供了物质保障。汉武帝自以为“厉害了我的国”,在位五十年,“南征北战”不断,把“文景之治”的丰厚家底都折腾光了,成为西汉走向衰落的始作俑者。所以史学家骂汉武帝是败家子。

但是,中国主流文化却把汉武帝美化成创造大汉气象的神武大帝。这是对历史的误读,是一种荒谬的审美思想——汉武帝不管老百姓死活,“南征北战”反倒成了英雄。这种审美思想与古典文学名著“双典”,把杀人犯美化成英雄的说法都是同出一辙的审美价值观。毋宁说,这种审美观是野蛮的、反人性的。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看看著名文艺理论家刘再复先生的《批判双典》,这里不赘。

西汉文景两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实践“无为而治”思想的帝王,“文景之治”用国富民强的事实,佐证了“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是真理。所以文景两帝才是给老百姓带来福祉的、值得称颂的帝王。这样的帝王在中国历史上十分罕见。教科书称颂的那些毕生治国不辍却并没有给老百姓带来任何福音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们,在文景两帝“无为而治”创造的民富国强的辉煌中,都黯然失色为历史的罪人。

发人深省的是:中国的文学家不用小说、电影、电视再现“文景之治”中“无为而治”思想的丰功伟绩;却不吝笔墨地推出《英雄》《大秦赋》《汉武大帝》《贞观之治》《长生天》《康熙大帝》《乾隆皇帝》等数不胜数的作品,为治理国家唱赞歌——实质上是为折腾老百姓的帝王歌功颂德!

但是《道德经》涵有的“无为而治”这个卓越的政治思想,不仅淹没在为帝王治国歌功颂德的文学作品里了;也淹没在历代硕学大儒空谈《道德经》是“道教经典”里了。其实《道德经》是世俗的文化,不是超越性的哲学,并非后人所说的宗教。

既然儒教、道教都不具备超越性的思想理念,都不是宗教;那么流行于世的“五大宗教”说法就不成立了。

9.宗教是超越世俗的,科学是世俗的。

前边已经谈过:宗教的首要特征,是具有超越世俗的精神特性。所有的宗教都不解决“油盐酱醋柴米”问题,不解决发财致富、不解决考学升迁问题,不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是,哲学是所有学问中的学问,宗教又是哲学中的哲学。宗教解答了如上所述哲学与科学未能解答的问题,使人类摆脱了荒蛮与蒙昧,进入了正常的文明社会。宗教又为人类前行提供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宗教是人类的生存需要。

世俗文化的任何理想、目的、目标,都有程度不同的功利意识。唯独宗教中确立的理想、目的、目标没有功利意识。明白这个道理,就明白了“为什么一部人类近现代科学史,基本上都是基督教信徒科学家谱写的”;为什么中国文化里没有科学?因为中国文化是讲究功利的世俗文化。科学是一项非功利的事业,那些出于功利目的鼓噪的“大力发展科学事业”都是空谈,都“无功而返”,都以失败告终。科学在功利性的世俗文化中不可能发展壮大。  

于是,问题就来了:科学是什么?为什么科学家大都是宗教信徒?科学与宗教是什么关系?(待续)


祁萌之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祁萌之丨科学与宗教问题(2)》 发布于2021-9-8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