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白波丨世纪沧桑忆九中(四) - 世说文丛

张白波丨世纪沧桑忆九中(四)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下乡劳动

1958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新的教育方针,即“教育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于是伴随着大跃进,转过年来学校就开始有下乡劳动的事了。

1959年春,学校除了初一、初二因为同学年龄小没安排下乡外,我们初三年级和高中同学都被安排了下乡一周的劳动,这是有史以来,青岛市的在校中学生第一次有组织的下乡劳动。

起初,老师怕我和班上几个年龄小的同学体力不行,不让去。那还行!对于我们这些从未离开过城市的学生来说,毕业之前这次“下乡劳动”具有极大的诱惑力,于是我找班主任郭淑华老师苦苦要求,最后终于被批准同意去了。

那时人民公社刚风行全国,以村为单位叫“大队”,下面分为几个“小队”,故有“大队干部”“小队干部”之称。我们下乡各班被分配在不同的“生产小队”干活,都是干农田里的活,好像主要是麦收和翻地吧。那时村里全体农民社员都以小队为单位到集体食堂吃大锅饭,我们同学也随各自的小队在大食堂吃饭。

记得当时每人午饭发一个苞米饼子,不够就配地瓜干,还能吃饱。这次下乡劳动白天虽然很累,但晚上同学们坐在场院的草垛旁,跟着带队的年轻老师(一位北大被开除的右派学生任代课老师)一起学唱俄罗斯歌曲《伏尔加船夫曲》和苏联歌曲《海港之夜》,歌声在夜空中回荡,倒也甚感浪漫快乐,以至终生难忘。

baibo1.png
笔者1959年初中毕业时,在同学纪念册上的留言

从1959年下半年我上高中直到62年毕业,这段时间就是史称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了。也就是从这年开始,开创了中学生每年夏秋两季都要下乡劳动的惯例,初夏参加“麦收”,秋季参加“三秋劳动”,这个惯例一直持续了很多年,直到“文革”期间。

算来我上高中三年,一共至少下乡劳动过6次。后来农村大食堂垮了,都是学生自己开伙。下乡一周的话,每人交10斤粮票,要交多少钱记不清了,班上出两三个同学负责做饭。在半饥饿的状态下干农活可就没有初次下去那么浪漫了。

每次下去,同学们大都分小组住在农户家,农民腾出一间屋,一个大炕睡4个人。肚子饿,晚上已不再唱歌,有时把白天在地里捡的豆子用瓶盖盛着,放在油灯上烤着吃,随后晚上就轮流放屁,搞得小屋臭烘烘的。有一次到即墨七级公社参加“三秋劳动”,劳动一再延期,在农村连着干了45天。天气渐冷,期间学校安排各班派代表回青岛为同学捎衣服。时逢八月十五,母亲趁机在棉背心里夹了两块月饼。我把月饼和同屋的3个同学分吃了,结果胃已承受不了半块月饼的油腻,第二天拉肚子了。

我们每天早上都是由小队长分配活。有一次我们几个人被分配“车水”浇地,即用人力推着水车把井水从井里提上来,顺着水沟浇地。

水车上面有三根杠子由三个人一组来围着井转圈推,哦,也就是说本来是一头驴或骡子干的活,现在由三个同学干了。不巧一次浇地灌了一个老鼠洞,一只老鼠跑了出来。这只老鼠被带班的那位农民抓住,从它鼓鼓的两腮中抠出一小堆黄豆,农民老伯高兴坏了,立刻提着老鼠和那把豆子回家美味去了。从此我也长了见识,原来老鼠搬运粮食是这种方式。

许多故事记不得了,但我记得有次下乡我得了疟疾,没地方看病,腹泻几天差点要了命。

获准提前回家,从大港火车站走回家,背着行李,当中不知坐在马路边歇了多少回,家人见我惨状,大惊。

高中期间,学习秩序不再正常,班委会设立“生产救灾委员”(简称“生救委”),我们班的生救委是团小组副书记王宝平同学担任。除了下乡劳动,同学们经常要有组织地去参加五花八门的“生产救灾”活动,也是随时待命,有时不管上不上课,学校一吹哨,我们级部的各班就在白果树院集合出发。那时候班上的女同学上学都备有一根带铁钩的绳子,身体比较强壮的男同学拉车(当年运输用的人力地排车)驾辕,女同学就拉边绳(当年也叫“拉沿”)。记得搞过“十五养”,还到观象山晒过粪;大冬天学校组织到四方湖岛、台西团岛海里捞过海带、海菜,不过我怕水凉,一次也没敢赤脚下海。王宝平同学住校,他告诉我有时饿得在宿舍用茶缸子煮海藻吃。

当年演绎着许多现在匪夷所思的故事。饥饿,在摧残人的生理机体的同时,却也在磨砺着人的理性和意志。班上有些同学退学了,我在家庭生活极端困难中坚持到高中毕业。那年代,对社会现象的观察思考,让我们的精神视野早已突破校园,具有了朦胧的忧国忧民意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班我和几个要好的同学会经常私下议论社会问题。特殊的年代,特殊的社会环境,无疑会使我们这些高中毕业生早熟,对此,我深有感触。

baob2.png
1985年九中85年校庆时,56级初中初三5班部分校友到校合影。右1立者为本文作者张白波

banhua.png
春耕(版画)  1969

张白波,1944年10月出生,1956—1962年初中、高中就读于青岛九中。曾执教于青岛六中,系青岛画院专职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理事。历任山东版画家协会副主席,青岛版画研究会会长,青岛市美协副主席,青岛美学学会副会长,青岛画院副院长。为青岛市首批拔尖人才、终身接受政府津贴的青岛市高级专家,国家艺术基金专家委员会评委。连任4届市政协委员。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及国际美展,并获金、银、铜、优秀等多种奖项。1999年荣获中国版画最高奖“鲁迅版画奖”。


张白波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张白波丨世纪沧桑忆九中(四)》 发布于2020-7-19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