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萌之丨古典诗词欣赏一说 - 世说文丛

祁萌之丨古典诗词欣赏一说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有人编写的《中国古典诗词最高水平四十首诗》一文在网上疯传。但是《四十首》中有将近一半说不上是古典诗词中的“最高水平”。像王安石的《梅花》,周敦颐的《爱莲说》,王维的《相思》,曹操的《龟虽寿》,怎么能是古典诗词的“最高水平”?
杜甫的《蜀相》在杜甫诗中也不是“最高水平”。杜牧的《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虽然脍炙人口,论思想艺术价值却远不及他的那首《赤壁》。《赤壁》中的一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便成千古绝唱——涵有的丰富深邃的哲学思想,足以彰显杜牧是群星灿烂的唐朝诗人中卓越的思想者。
实际上,杜牧诗中的思想含量是其一大特色。特别是他的怀古咏诗诗,思想含量的丰厚成就“杜牧是怀古咏史诗第一人”。
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在李清照的诗词中也不是“最高水平”。
岳飞的《满江红》虽流传甚广,却谈不上古典诗词中的“最高水平”。岳飞的《满江红》有豪气、有激愤、有壮志、有民族情怀,也有广泛的影响力。但是这首《满江红》表达的审美思想是庸俗、野蛮的。例如“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这样血淋淋的语言,是写诗的大忌。作者的痛恨情绪可以理解,却不值得提倡,这样的情绪没有思想价值、没有审美价值。写诗虽然是为了抒怀,但应该抒发健康的情感。不好用血性文字宣泄咬牙切齿的痛恨情绪。
《四十首》借助媒体炒作“最高水平”其实名不副实。很多优秀的诗词并未入选。
虽然“诗无达诂”,欣赏诗词中常有见仁见智的问题。
但是,中国古典诗词浩如烟海,且不说喜欢古典诗词的人成千上万;就是历代研究古典诗词的专家也不计其数。专家与爱好古典诗词的读者,大都对优秀的古典诗词都能说上个一二三。
《四十首》借助媒体造势“最高水平”,其实是弄巧成拙,重蹈了买椟还珠旧辙中出现常识性的错误。这里试举一例,可以看出编者在古典诗词的常识上并不过关。
喜欢古典诗词的人都知道,边塞诗是古典诗词中的一个重要艺术流派。读者大都很喜欢边塞诗。但是《四十首》编者却没有选入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被历代诗话家认为是琳琅满目的边塞诗的压卷之作,是领边塞诗风骚的千古绝唱。这是古典诗词欣赏中都知道的常识。谈边塞诗不知道《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犹如谈中国历史不知道《史记》,岂不是个常识性的笑话?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无论是艺术审美的境界,还是思想内涵的分量,抑或抒怀中的情感档次,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不仅是边塞诗的压卷之作;也是浩如烟海的古典诗词中,屈指可数的名篇之一。
诚如古典诗词专家所说的,“诗贵乐感情调”,这是中国古典诗词最突出的艺术特色,也是西方人感兴趣中国古典诗词涵有的“东方艺术”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一笔在世界文学中是无与伦比的!为什么这样说呢?这要从格律体说起。
魏晋人创造的以平仄音律为中心的格律体,是中国文人自《诗经》后历经千百年探索诗的表现形式之最终成果。这个成果向汉语世界宣告:格律体是汉语写诗的最佳形式!
不是吗?汉语写诗,还有什么形式能比格律体更真实、更生动、更完美地体现“诗之所以为诗”的根本特性?
据美学家朱光潜考证,诗的根本特性源于《诗经》以前的远古时期“歌舞诗三位一体”:那时没有音乐,也没有舞蹈,更没有诗。饿了几天的人们狩猎带回猎物,大家饱餐一顿,高兴极了,便手舞足蹈起来,用嘴里带声调的念念有词,表达他们为吃了一顿饱饭而兴奋的心情!
随着生存环境的变化与历史的变迁,人类发现种粮食从根本上解决了吃饭问题。于是便不再经常挨饿了。
人类的生活质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先前表达心情的“三位一体”随着出现了蜕变:兴奋中的手舞足蹈从“三位一体”分化出来成了舞蹈;念念有词的声调分化出来成了音乐;念念有词中的语言分化出来成了诗。但是诗保持了远古时念念有词中的声调——这是诗的重要特征。
所以古代人欣赏诗没有读的,没有朗诵的,更没有默读的。都是吟诵中体会诗给人带来的精神快感。因为只有吟诵才能进入诗才有的特殊情调。
欣赏诗不在诗的特有情调中体味诗涵有的风情妙趣,犹如看京剧只看热闹的场面,不听鼓板琴师映衬的唱功,岂不是大煞风景?
诗的情调是在抑扬顿挫的声调中渐显出来的。用什么形式才能营造出诗句的音乐性声调,是《诗经》后历代文人想解决的问题。好在历经千百年的探索,终于在魏晋时期,人们发现了汉语四声后,又发现了平仄音律是营造音乐性声调的最佳形式。并对汉语诗的表现形式进一步完善为格律体。于是才有了“格律体是汉语写诗的最佳形式”的著名论断。所以有学者认为“格律体的出现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格律体实现了历代文人营造汉语诗音乐性声调的夙愿。
今人写旧体诗,多是照着葫芦画瓢,并不清楚格律体的上述来源。也不感兴趣格律体的具体意义与价值:
1.五言七言是汉语文字组合中最有节奏感的表达形式。五言七言的节奏感,人人都能读出来。朱光潜在《诗论》中对五言七言的节奏感有通俗生动的解释,读者可以参考。
2.对仗是优化诗词意义中相映成辉的完美形式。这是单音节的汉语文字得天独厚的语言优势。优秀的对仗既出彩了诗句,又深化了诗味,更提升了诗意的境界。
3.格律体的押韵贯通全篇诗句成为一支优美的旋律。可以说古典诗词所以家喻户晓,都是在押韵形成的优美旋律中实现的。这是古典诗词谁都能朗朗上口的根本原因,也是少儿喜欢古典诗词的直接原因。
——所以格律体的所有要求,都是为了体现诗之所以为诗的根本特性音乐性声调。诗有了音乐性声调,诗句营造的情调便在动听的声调中愈发丰富多彩起来!诗词没有情调便近索然。优秀的古典诗词都有着迷人的、动人的、感人的情调。没有情调的诗词,读之如同喝白开水。
所以“诗贵乐感情调”并非空穴来风;而是体现了诗才有的审美价值之所在。
然而诗的情调,必须在吟诵中才能完美地感受出来,古典诗词的审美价值与特有的艺术魅力,也只有在吟诵中才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
欣赏古典诗词,不会吟诵,则感受不到:踏着音乐性声调的节奏,身临其境诗词情调中必有的那种出神入化的“妙趣神”!
所以有人说,欣赏诗词,唯进入诗词的情调中,才能真正体味出诗词的深情妙义。才能感悟出古典诗词的文字在抑扬顿挫的声调中洋溢出声情并茂的感人力量!所以欣赏古典诗词,不能吟诵,则难得诗词之三味矣!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既然是名篇,其涵有的情调肯定也非同凡响。但是在文字上讲诗词的情调问题,难以讲出古典诗词情调特有的魅力。只有在吟诵中结合诗句的意义才能收诗词情调“出神入化”之妙。
不过《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在诗句文字上已经出现了既苍茫、凄清、悲凉、壮阔的情调;又在下片的情景交融中出现了怆然、无奈、雄浑、悠远的情调——思乡的迫切心情与忧国忧民的感人精神,将中国文化中的家国情怀,升华到一个崇高的境界!
可以看出,诗人在上片选择了颇具代表意义的生动意象,用白描的手法形象地再现了塞下特有的悲凉秋景。但是诗人将上片的秋景转化为下片情景交融中的抒怀,充分显示出诗人的大家手笔!
诗人的生花妙笔从上片悲壮凄苦的守边环境,顺理成章出守边将士的感人的家国情怀与威武不屈的英雄气概!其中的语言逻辑与情感逻辑得到了天衣无缝的和谐与统一: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可以看出,《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的诗意诗风非同凡响,涵有的情调以苍凉、旷远、雄浑、悲壮的情感力量直逼所有读者的心灵世界。
走出这首词的情调、平复情感的波澜、回到理性的认识中,不能不发出这样的感慨:《岳阳楼记》的作者写出《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这样卓然不群的边塞诗并不奇怪。作者能创作出《岳阳楼记》与《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都不是个创作技术问题。而是有着常人不及的思想水平、精神境界、审美情操、心理襟怀,以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格力量。
所以,《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能以悲怆雄浑的意境开阔了读者的视野;以气压乾坤、情贯古今的力量,领尽边塞诗的风骚,影响了豪放派宋词的发展!可以肯定的是,未来的读者仍会看到:《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在中国古典诗词的海洋里闪烁着不朽的光辉。


祁萌之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祁萌之丨古典诗词欣赏一说》 发布于2023-12-13

评论

  1. #1
    fire-楚天 游客

    只知道“浊酒一杯家万里” 特喜欢这句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