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嘉川丨节奏 - 世说文丛

韩嘉川丨节奏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那个女人在拉二胡,她是带着女儿在乞讨的,她在拉的二胡只不过是招揽人们的注意,也就是说是一种乞讨的手段而已。已是除夕了,人们照例在忙年,用时下的话说人们在忙着购物,手中是否真的有很多钱且不去说,这个传统色彩极浓的节日使人们对来年寄予了吉祥的期望,因此物质的准备是寄寓了象征意味儿的,因此,但凡经济来得及都尽可能搞得齐备一些,吃的穿的用的,至少预示着来年生活的富足。这也是商家大把捞钱的大好时光,尤其是各种媒体一再鼓励人们消费,以激活市场进而促使经济发展。于是市场街上到处都是叫卖声,到处都是劣质音响发出的噪音、杂音,由是,那带着女儿乞讨的女人用二胡发出的那点儿声音便被埋没了。天气虽说还是冷了些,幸好还有太阳,席地坐在阳面的那个女孩子在万般无奈中,眼睛怔怔地望着眼前来来往往匆匆忙忙的脚步,手上那只本来应该举起来伸向施舍者的茶缸却是另一只手伸在里面,用一枚硬币随着妈妈拉出的曲调敲打节奏,是那种懒懒的,似乎是下意识的在敲打着节奏。
我是在陪妻子去为儿子买一条新裤子的时候看到这番景象的,陪女人逛商场很无奈,于是就看到了更无奈的她们。传统意义上的节日离她们很遥远……
除夕夜里下了一场雪,早晨父亲开门看到雪后很有些兴奋地说:这就叫瑞雪盈门。踩着白雪去为我的一个老同学拜年的时候,又见到一个女人和两个女孩儿在前面走,和我同样踩得雪咯吱吱响,记不清我在市场上看到那一对母女的模样了,因此也就很难判断前面走着的是否还是她们。就在那时候,竟然想起年夜里看央视播出的文艺晚会上,有两个孩子在打架子鼓,特别是那个小男孩儿,据说只有五岁,还不到上学的年龄,将手中的小鼓槌玩儿得滴溜溜转,他们打鼓已经有几年历史了,有人赞叹为:完全达到了“物我两忘”“情随鼓生”的境界,尤其是那小小的脑袋长长的头发随着震响的节奏拼命地摇晃,看得出来那是在追求“星们”的风采。那也是一种节奏,是一种“积极的向上的”,却是成年人为他们设计的节奏。那孩子没让我感到有什么可爱之处,更谈不上美感了。不知道年夜里我在看那两个孩子藏起天真模仿大人的时候,拉二胡的母女以及我眼前这些要去挨家乞讨的孩子是在什么地方过的除夕夜。
曾看过一部反映二战题材的影片,有那样一个情节,纳粹的军队在街上行进,几个孩子也排了队跟在军队的后面,随着那些戴了头盔手握钢枪的军人行进的节奏敲打着铁皮鼓……
二战后世界的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科技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而战争依然存在,依然在残害杀戮着妇女儿童和老人,除此还有天灾人祸,还有我们在推进经济的同时所带来的负面破坏,还有呢,还有就是因我们急功近利所造成的愚昧的灾害。
据报道,气象专家谈我所生活的这座城市在节日期间,大气由于治理得好,会出现少有的纯净现象,这太难得了,不知道这场大雪的到来是否与空气纯净了有关,但雪的确是纯净了我们新的春天。我想需要治理的还不仅仅是大气污染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给孩子留一份纯净,如果每一个孩子不仅少年老成,甚至是儿童老成,他们的心灵皱痕累累,那我们还有什么希望。
他们在向我们乞讨他们应有的世界……


韩嘉川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韩嘉川丨节奏》 发布于2025-5-14

评论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