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言而不周发给我的有关克隆版《青岛符号》的有关文字介绍,这些文字虽然从目录看上去具有相当的可读性,但它却与我所编所见的完全不同,完全成为了一个房地产企业的策划书——这就怪了!
由学轩执笔、中宇置业出品、青岛出版社出版的《青岛符号》一书正式出版了,首发式之后新华书店将公开展售。个人网页也将部分转载——
书稿目录如下:
题记:符号,一种鲜活的识别。对青岛而言,首推“红瓦、绿树、碧海、蓝天”,在于山海风情、欧韵建筑的城市镜像,以及“诗意地栖居”这一生命体验。
前言:寻找建筑语境
开篇:历史的见证
1.印象栈桥;2.“不其山”传说;3.灵山卫与鳌山卫;4.“五月的风”;5.最爱“八大关”;6.扬帆青岛
上辑:读城,品山,乐海,观建筑
一、城记
1.军防、集市和渔村;2.第一张城市规划图;3.里院文化;4.“一湾、两翼、三极”;5.时尚活力之城
二、山不在高
1.“我昔东海上,崂山餐紫霞”;2.道法自然、泉泽性灵;3.“千难万难不离崂山”;4.中山公园的周末;5.浮山脚下
三、激情拥抱大海
1.海风吹来的方向;2.浴场沸腾之夏;3.漫步木栈道;4.相约石老人;5.在啤酒和海水中荡漾
四、建筑之美
1.依山借势面朝大海;2.标志建筑与街区对景;3.“总督官邸”的形制;4.哥特式天主教堂;5.精致花石楼;6.一脉相承的建筑肌理
下辑:人居、社区与家园
一、青岛的宜居密码
1.推窗听潮;2.同一纬度下;3.藏风聚水之地;4.生活在此处;5.山海城的天际线
二、城市成长与造宅运动
1.加速度下的房地产业;2.迷失中的新城图景;3.孤独“八大关”;4.蓝色地产;5.最后的宅基地
三、再现欧韵建筑
1.一种历史坐标;2.原乡欧洲小镇的故事;3.高尚住区的基因;4.细节魅力;5.期待“第九关”
四、我们筑家
1.移民潮与聚居时代;2.中产崛起;3.韩流来袭;4.故土情结;5.纯粹的社区文化;6.诗意栖居
结语:细节建筑·青岛符号
作者简介
作者:王音,笔名戈多,1963年生于青岛。音乐人、自由撰稿人、民风观察者。
以下是言而不周撰写的《青岛符号》书评。姜先生的感受(“实话说,在出书之前的零星阅读中我没有感受到这些文字的独特和深度,只是感到一种亲切缓缓来袭,留下一种类似地方土著似地狭隘快感……”)也是我在编辑过程中最初的印象。说句实话,对此书最初并不太看好,作者的语言实在是不合规矩。但是,昨天下午到出版书屋去找这本书时,却被书店经理陈老师告知:此书已告售罄。乖乖~市场反应这样强烈真是没想到的。前几天看到《中国图书商报》上对2008年畅销书做了一个展望,有专家对《货币战争》《圈子圈套》以及影视与图书联动的书以及职场搏杀一类的书相当看好,这就有了一个困惑:现在人们心目中的好书的标准究竟是什么?
平民视角里的青岛表情
——读王音《青岛符号》
在我的印象里,王音是一个现代意识嚣张的音乐人。
他虽然也教授钢琴,但和他发生关系最多的还是现代摇滚音乐。于是他经常出没于酒吧,啤酒和音乐是他的重要生活方式,在泡酒吧和弹钢琴的余暇,他也一直侍弄点有关青岛的文字,不经意之间他的这些文字也结集出书了,而且就叫《青岛符号》。
实话说,在出书之前的零星阅读中我没有感受到这些文字的独特和深度,只是感到一种亲切缓缓来袭,留下一种类似地方土著似地狭隘快感。我知道在这些轻松的悦读中不要去追寻厚重的历史。
最近,我打开这本图文并茂的小册子,我被浓厚的平民视角所企图达成的民间话语回归意识所感动,我以为这是众多的书写青岛的图书所忽略的,在这一点上王音的“来过”可谓弥补了一个空白。值得一提的是本书序言的主题句是“青岛,鲁迅没来过”。是的,毛主席来过,鲁迅没来过,作为现代文化标杆的鲁迅没有来过,这使“名人青岛”的表述无法达到最高。鲁迅没有来过,但是青岛港的生死场上芸芸众生们或喜或忧、或贫或富、或荣或衰,都在社会变迁的年轮上喘息着,期待着,奋斗和挣扎着,演绎着现代都市人的平凡世界……
在这片迷人的土地上有八大关的绿树、红瓦,石楼、别墅;也有西镇平民大院,大小鲍岛的娼寨妓寮;更有老少喜欢扎堆的四方路、菠萝油子、劈柴院、大庙山、礼拜集……王音在不断沿着时间的长河回溯百年青岛,拾取着青岛百姓们共同蹋下的脚印,在被高楼大厦一次次抹掉的时空缝隙中,竖立青岛人生活的标识,写实一个城市表情。
正如作者所言:“一个人在自己的城市里待久了可能麻木了也可能困惑了,正如东坡大人所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倘若漂泊他乡站在另一个角度上反而更能清晰的看清自己家乡的真面目。那种距离的审视和思乡的情愫定然能准确的指认出城市的身份和符号。但我还是要不顾一切的去寻找去辨认青岛的符号,因为我始终深深地眷恋着这座城市。”
辨认是因为模糊,树立是不想遗忘,一座城市的旧表情不应该随着扩展和发达的现代化触角走远:我们现在这样活,我们也曾经那样活,我们的平凡存在,我们曾经的生活和这些地方密切联系——那些老门洞、石阶路,甚至澡堂、茅房都躺在我们的生命历程中。它们存在,我们存在,如此在短暂时光中遭遇,相互关照,互为道具。无论老青岛,还是新青岛,这种归属和认同的普适性不能不拴在若干代表性符号上,这大概是我对这本书的钟情所在。
王音的文字表达很有特色。主题随着流动的文字漂泊,许多段落有摇滚乐般地动态节奏,写意式的笔法随意而浪漫,从而凝聚了大量的信息,为人们探寻民间青岛留下了一份厚重的礼物。
言而不周 2008年3月14日于青岛小鲍岛
以下是王音著《青岛符号》目录
代序——
007 青岛,鲁迅没来过
一、寻找自己的家门
018 恶之华—四方路大茅房
020 儿时的道具一台东六路水龙池子
022 意象的石阶一上上下下黄岛路
024 银幕外的蒙太奇一市场三路石阶老巷
026 城南山梯一禹城路大台阶
028 三重奏—大窑沟老台阶
二、就算摇滚吧
032 摇滚摇篮一兰山路礼堂
034 那天,摇滚以运动的姿态侵略了城市
037 在路上—青岛亚文化现象面面观
042 无棣路变奏
三、永远的街里
048 街里的内脏——四方路商区指南
050 大地艺术一即墨路小商品市场
052 时光门槛—北京路牌坊
054 端详小港
058 大港站春秋
061 记忆齐东路
064 永远的街里—中山路过街天桥
四、云上的童谣
070 天堂的阶梯一平原路石阶小巷
072 邓丽君的夜
074 边缘夜景一新兴旅社夜市
077 傲兀的望火楼
081 云上的童谣一贮水山电视塔
五、暗访民间
086 热水池子里的幸福时光
089 情歌老巢
091 又上南山
094 幻象集市
097 文化高地—青岛独立书店备忘录
102 边看边读—昌乐路文化市场一条街
六、似酒流年
106 崂山大院羊肉馆
108 啤酒桶波尔卡—青岛啤酒馆群落及民间话本
113 酒鬼说“吧”
115 青岛狂欢节
119 夜幕下的路标—青岛酒吧文化断想
七、整理记忆
126 栈桥叠影
129 老墙
132 穿过老门洞
136 重温黄县路
139 孩子的庙会——清和路圣路德教堂
141 烂漫的嬉戏—大港火车站地下通道
八、街头布鲁斯
146 马路情歌
150 转出来的风景
152 后现代青岛街头上飘着鸡毛的某些瞬间
160 红与黑—家,街道和煤店的一组镜头
163 大盒子里面看光景
167 二路无轨电车回旋曲
九、人说青岛好地方
173 青岛,我想象的翅膀没了
176 街
182 海关后,琴岛最后的探戈
187 后记
原载轻博客
2008-03-19 14:07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