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周丨运河岸边大兜路 - 世说文丛

学周丨运河岸边大兜路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和老友约在杭州见面,他从苏州来,预订的酒店是杭州市拱墅区丽水路7号,杭州运河契弗利酒店。杭州的朋友开车带我去那里和他见面。老友特别说明,可以把车停在酒店停车场,我们可以从酒店走到后面的运河边。

酒店是一幢青砖建筑,高大宽敞,不像寻常所见的酒店样子。从大兜路上的指示牌知道,这幢建筑原来是国家厂丝仓库,酒店由仓库改建,怪不得它显得如此另类。仓库在运河边上,这是天经地义的安排,大运河,曾经的中国经济大动脉,如今只在这里体会它的余惠。
穿过大堂,过酒吧,外面就是大运河,真没想到会有这样的奇遇。如果说长城是王朝安全的屏障,那运河则保障了王朝的活力,它们一个横在北疆,一个贯通南北,一横一竖,呈丁字状,共同支撑了专制王朝江山永固。唐代诗人皮日休有《汴河怀古二首》即写出这层意思,诗如下:

其一:
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 
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

其二: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运河边上树立了一个标志,让老街保留的些许旧味变了味。很新的仿古建筑,那份新让人想到土豪做法。翻新与做旧是当下的主题,因为传统与现实已经割裂,于是就有了这样簇新的东西。其实这个标志有点多余,没有它或许历史感会更强,一个号称文明古国的地方应该有一份内在的自信,而这是自信还是自卑?这样的标志反而露了怯。河堤石护栏上布满绿苔,像是看过无数帆影,亏得这些绿苔存贮的沧桑,让历史的影子没有完全消失。据史料记载,宋代时,杭州城北重要的贸易中心在大关桥、江涨桥、卖鱼桥一带,即现大兜路区域。明代已有大兜路路名,长1100米,宽5米。明清时,大兜路区域增设集市,建立官办粮仓,成为杭州城北重要的集市、贸易、仓储中心,运河沿岸都是水陆码头,商铺林立,街市繁华。民国时期的期刊《杭州通》中曾记载:“大兜乃湖墅之一小地名也,亦为拱埠往来城内之要口。”1981年这里正式命名为大兜路。

和朋友选了一家茶楼,进去要上一壶熟普,磕着瓜子,吃着干鲜果品,天南地北聊着,时间像悠悠的运河水缓缓流淌。一扇格子窗,很有中国味,透过它看出去,风景有了别样的情调。窗外有一棵芭蕉树,对我这样的北方人,阔大的芭蕉叶就意味着南方,而南方便是细腻精致的代名词。

街上有卦师穿一袭白衣,远远望去道风仙骨的样子,在等待路人前来求卜,卦摊很冷清。抽签算卦也是文化的一种,人心不得安宁才会拜服在神灵前。我一向不信算卦,觉得没多人会把算卦当真,活在当下,谁敢说能把握未来?大运河从历史流淌过,它也未必知道自己的未来。

大兜路.png


于学周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学周丨运河岸边大兜路》 发布于2022-10-31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