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岛居士丨游即墨龙山-天井山随笔 - 世说文丛

鲍岛居士丨游即墨龙山-天井山随笔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据说即墨东部有个龙山风景区,于是我在脑海里搜寻这个地方。即墨,因为工作的缘由我去过几十次,龙山街道办事处所属的村庄我也进去好多次,以前好像不叫这个名字,是个什么镇,记不起来了。昨天,哥们有车在家憋得难受,一早就把我堵在被窝里,说是要去即墨龙山去玩玩。不去不行,他给我电话后没有几分钟就敲响我的房门,原来他已经到了小区的门外,见老婆走出小区,他就进来了。晚上老婆回来也证实了这件事情。

龙山在哪里?现在科技真实发达,你只要想去哪,GPS就可以随时告诉你,那怕是犄角旮旯,只要你在这个地球上存在就无处躲藏。很快在美帝大叔先进技术的指引下,走高速,下国道,穿小路,不一会就到了即墨的龙山。在一条正在修建的马路旁,龙山是一座不高的小山,海拔绝不会有100米,也是一个被郁郁葱葱树木包裹的小山丘,隔着被挖开的山路,远远望去是一片寂静的建筑工地。

没有山门,却有两爿空灵的铁栅栏门,看门的大哥从简易房出来,说是不开放。俺说,俺大老远的从青岛赶过来,叫俺进去瞅瞅吧。为了套近乎,我俩尽量把话说得土一点。大哥仔细看看我们,好像不是坏人,用手一指山路南边的一排工房说,你们去那边跟领导说说吧。领导,也是一个稍微年纪大一点的满头白发的大哥,一听我们是专程来游览的,顿时笑容满面。他告诉我们这座山原来叫天井山,是东北黑龙的祖庭,山北面有个村子是黑龙王的老家,原来,东北的黑龙江叫白龙江,因为闹大水,就请了黑龙去治水,水患驱除之后才改成了黑龙江。哈哈,原来还有这么一说,那么山东人早年闯关东也不是没有依靠的了。那么天井山呢?大叔再一说我们也就明白了,山上有深潭,据说发源于南宋,至今也有千年,潭中有神水,不仅黑龙王潜栖于此,而且深水还滋润方圆百里百姓,无论天有多旱,这湾深水却千年水旺不涸,于是被民众奉为天井,小山也自然而然地冠以天井山之胜,山顶更有龙王庙,名扬天下。一山二名,恐华夏不再有出其二者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先哲刘禹锡生在大唐写就的《陋室铭》好像就是为了几百年后的南宋天井山而宣。天井山不高,几步就登了上去,放眼四周,尽是一片无尽的工地。据说这座小山已被即墨城里有钱人租下,欲投巨资打造江北第一佛教寺院——龙山禅寺。本人孤陋寡闻,无以远游四方,已经被眼前的布局震慑,东西南北皆有恢弘建筑,均为歇山顶,圆柱林立,亭台高耸,飞檐斗拱,已具雏形,虽然已将木拱换成水泥浇筑,倒也整齐划一,据现场局部已经描金画栋的效果来看,非行内人士也难以分辨清楚。斗胆设想,不久的将来,这里必将是金碧辉煌,称雄江北佛界。只是所有建筑四周排列,东西各有一座宝塔,犹不似一般寺院成几进院落,有些令人费解,尤其是在山脚西南龙山精舍内还有青岛某大学民间艺术学院教学基地。登上不是很高的山顶,远眺远处从北到西再到南面的群山,透出着崂山逶迤的俊美,虽然龙王庙大门紧闭,但是想象每年的庙会还是人山人海,思绪倏然有些神驰,只是龙王庙的大门紧闭,我们难以入内,稍留些许遗憾。

就在我们欲下山回府时,见几位打扮颇为鲜艳的女子手捧鲜花、供果和香纸向天井山走去。我们随即搭讪问道:“你们是去天井山吗?”他们回答:“是呀。”接着他们又笑着反问:“你们是不是没有进去?跟我们来吧,我们有钥匙。”于是我们又转身跟随他们再次登山。正面的庙门依然没有开,我们是从西面侧门进入,可能因山顶地域小的缘故,庙堂不大,共有三间,分别供有李龙王和观音菩萨及比干等诸神。正间的门楣上悬挂据说是慈禧太后亲笔所书“泽周壮武”,意喻褒扬李龙王雨露滋润即墨大地,壮武指西汉时的蓝村一带,今归即墨所属。传说中的天井在院子中央,被翠绿所遮掩,难见真容。这时,听见那边位女子爽朗笑声不断传来,我上前打趣,你们一定是有大喜事来还愿吧。其中一位喜上眉梢地说,“我们的孩子都考上了北京的大学,211,985,都是重点大学!”“哎呀,金榜题名,那我们要恭喜你们啦!”赶紧上香三柱,祝贺他们,也祝福我们的亲人好运。

出得西侧的庙门,我们再次转回龙王庙的正门,已是艳阳高照,望着阶梯中间镌刻的汉白玉祥龙不禁心生感慨,一座小小的民间寺庙,突破常规,体现民意,不供诸佛敬诸神,心无旁骛,爱其所爱,求子祈福,风调雨顺,生意兴隆,惟祈愿着诸信众天天都有幸福安康的美满生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鲍岛居士丨游即墨龙山-天井山随笔》 发布于2020-9-6

评论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