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断深入研读圣经时,越来越注意到中英文版本的不对应问题。于是想把自己针对这个问题的探究陆续与各位分享。
首先来看一段经文:
耶和华神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名叫亚当。(创世记 2:7)
And the LORD God formed man of the dust of the ground, and breathed into his nostrils the breath of life; and man became a living soul.(Genesis 2:7)
从英文版KJV可以很明显地看到,并没有最后四个中文字“名叫亚当”。显然两个版本是不对应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经过研读得知,在创世记2:7这节经文中,上帝创造了第一个“人类”。于是许多英文译本选择将其翻译为man,以强调他作为“人类”代表的身份,但也没有点出“亚当”的名字。而直接点名“亚当”则是在后续经文中,当他作为故事中的一个具体角色出现时。但似乎没有铺垫,直接就出现了亚当的名字:“又对亚当说:‘你既听从妻子的话……’”(创世记3:17),这里的“亚当”很明显成为人类始祖的名字。
创世记前两章其实包含了两个不同侧重点的创造叙述。
创世记第一章是宏观的、宇宙性的创造顺序。在这里,神在第六日“照着自己的形象造男造女”,这里用的是希伯来文אָדָם作为“人类”的总称。
创世记第二章是微观的、聚焦于人类和伊甸园的叙述。它像是把镜头拉近,详细描述了第一个男人和第一个女人的被造过程。在2:7中,神造了“那个人”,然后在2:19-20节,让他给万物起名,这确立了他作为管理者以及与万物区别开来的独特地位(2:19-20)。直到夏娃被造出来与他相伴,“那个人”才真正有了一个具体名字——亚当。
在2:7的语境中,重点在于 “人类”是如何被创造的(来自尘土和神的气息),而不管他叫什么名字。他的名字是在后续的互动和叙事中自然呈现的。
之所以在2:7末尾加上“名叫亚当”四个字,这实际是意译。其目的显然是为了让叙述更连贯,让读者从一开始就清楚地知道,这个被造的人就是后来故事中的主角亚当。这符合中文叙事喜欢尽早明确主角的习惯。这个补充很可能综合了后面经文的信息。虽然2:7没有直接说“名叫亚当”,但紧接着的经文(创3:17,20,21等)明确地使用了“亚当”这个名字。中文译者将这个信息提前,使故事更紧凑。
再看一段经文:
「以色列中凡头生的,无论是人是牲畜,都是我的,要分别为圣归我。」(出埃及记 13:2)
Sanctify unto me all the firstborn, whatsoever openeth the womb among the children of Israel, both of man and of beast: it is mine.(Exodus 13:2)
其中的openeth the womb among the children of Israel”仅就字面意思看,并没有“头生的……分别归我为圣”的意思,这句话的直译是“打开以色列人子宫的孩子”。
经过研读得知,“openeth the womb”(打开子宫)就是指“头生的”。whatsoever openeth the womb 这个短语来自希伯来语习语。在希伯来文化中,“打开子宫”是一个固定的、生动的比喻,特指“母亲所生的第一个孩子”或“头胎”。它强调的是这个孩子是子宫的“开启者”,是第一次生产。
如何理解这句话呢?出埃及记13章一开始的第二节,是上帝在晓谕摩西关于如何纪念逾越节和奉献头生的律例。这个律例的背景是上帝在埃及地击杀了所有埃及人头生的(人和牲畜),而拯救了以色列人的头生。所以,以色列人头生的孩子从此要归给上帝,作为记念和感恩。
英文KJV版直译的意思是“凡是头生的,都是我的”,而和合本意译为 “(所以,你们)要把一切头生的分别为圣(归给我)。”
整体含义是,当上帝说“所有头生的都是我的”时,其实质的命令和要求就是“你们要把它们分别为圣(即:从普通用途中分离出来,归给我)”。所以,“分别为圣”这个动作,就是对这个“头生归我”的所有权宣告的直接回应和执行。
KJV中的Sanctify,意思是“使成圣”“奉献给神”。和合本将这个核心动词译为“分别为圣”。
和合本的译者可能认为在中文语境下,直译“打开子宫”会让不熟悉希伯来文化的中国读者感到困惑甚至怪异。而意译为“分别为圣”,则直接、清晰地传达了上帝命令的核心——一个神圣的归属和分离行动。和合本没有直译这个词组的字面意思,而是采用它在上下文中的神学功能和实质命令。即上帝宣告头生者“是我的”,那么对以色列人的要求就是“要把它们分别为圣”。
再看看其他中文译本对这句话是如何处理的,以便我们更好地理解。
思高本:“祝圣于我的一切首生者;凡以色列子孙中,开放母胎的首生,无论是人或是兽,都属于我。”它同时保留了“祝圣”和“开放母胎的首生”这个直译。
现代中文译本: “要奉献每一个头胎的儿子和头胎的公畜归给我;这一切都是我的。”与和合本思路类似,用了“奉献”和“头胎”。
吕振中译本:“要分别为圣归我一切头胎的;以色列中凡是头胎的,无论是人是牲口,都是我的。”几乎与和合本一致。
从中可以看到形式对等的直译,即保留原文结构和功能对等/动态对等的意译,即传达核心意思两种翻译理念的不同。和合本在很多地方为了中文的流畅和意义的清晰,选择了后者。
以上仅仅是初探,如有不当,请各位指正。
2025.10.29子夜
信仰与见证文选
世说文丛总索引
首先来看一段经文:
耶和华神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名叫亚当。(创世记 2:7)
And the LORD God formed man of the dust of the ground, and breathed into his nostrils the breath of life; and man became a living soul.(Genesis 2:7)
从英文版KJV可以很明显地看到,并没有最后四个中文字“名叫亚当”。显然两个版本是不对应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经过研读得知,在创世记2:7这节经文中,上帝创造了第一个“人类”。于是许多英文译本选择将其翻译为man,以强调他作为“人类”代表的身份,但也没有点出“亚当”的名字。而直接点名“亚当”则是在后续经文中,当他作为故事中的一个具体角色出现时。但似乎没有铺垫,直接就出现了亚当的名字:“又对亚当说:‘你既听从妻子的话……’”(创世记3:17),这里的“亚当”很明显成为人类始祖的名字。
创世记前两章其实包含了两个不同侧重点的创造叙述。
创世记第一章是宏观的、宇宙性的创造顺序。在这里,神在第六日“照着自己的形象造男造女”,这里用的是希伯来文אָדָם作为“人类”的总称。
创世记第二章是微观的、聚焦于人类和伊甸园的叙述。它像是把镜头拉近,详细描述了第一个男人和第一个女人的被造过程。在2:7中,神造了“那个人”,然后在2:19-20节,让他给万物起名,这确立了他作为管理者以及与万物区别开来的独特地位(2:19-20)。直到夏娃被造出来与他相伴,“那个人”才真正有了一个具体名字——亚当。
在2:7的语境中,重点在于 “人类”是如何被创造的(来自尘土和神的气息),而不管他叫什么名字。他的名字是在后续的互动和叙事中自然呈现的。
之所以在2:7末尾加上“名叫亚当”四个字,这实际是意译。其目的显然是为了让叙述更连贯,让读者从一开始就清楚地知道,这个被造的人就是后来故事中的主角亚当。这符合中文叙事喜欢尽早明确主角的习惯。这个补充很可能综合了后面经文的信息。虽然2:7没有直接说“名叫亚当”,但紧接着的经文(创3:17,20,21等)明确地使用了“亚当”这个名字。中文译者将这个信息提前,使故事更紧凑。
再看一段经文:
「以色列中凡头生的,无论是人是牲畜,都是我的,要分别为圣归我。」(出埃及记 13:2)
Sanctify unto me all the firstborn, whatsoever openeth the womb among the children of Israel, both of man and of beast: it is mine.(Exodus 13:2)
其中的openeth the womb among the children of Israel”仅就字面意思看,并没有“头生的……分别归我为圣”的意思,这句话的直译是“打开以色列人子宫的孩子”。
经过研读得知,“openeth the womb”(打开子宫)就是指“头生的”。whatsoever openeth the womb 这个短语来自希伯来语习语。在希伯来文化中,“打开子宫”是一个固定的、生动的比喻,特指“母亲所生的第一个孩子”或“头胎”。它强调的是这个孩子是子宫的“开启者”,是第一次生产。
如何理解这句话呢?出埃及记13章一开始的第二节,是上帝在晓谕摩西关于如何纪念逾越节和奉献头生的律例。这个律例的背景是上帝在埃及地击杀了所有埃及人头生的(人和牲畜),而拯救了以色列人的头生。所以,以色列人头生的孩子从此要归给上帝,作为记念和感恩。
英文KJV版直译的意思是“凡是头生的,都是我的”,而和合本意译为 “(所以,你们)要把一切头生的分别为圣(归给我)。”
整体含义是,当上帝说“所有头生的都是我的”时,其实质的命令和要求就是“你们要把它们分别为圣(即:从普通用途中分离出来,归给我)”。所以,“分别为圣”这个动作,就是对这个“头生归我”的所有权宣告的直接回应和执行。
KJV中的Sanctify,意思是“使成圣”“奉献给神”。和合本将这个核心动词译为“分别为圣”。
和合本的译者可能认为在中文语境下,直译“打开子宫”会让不熟悉希伯来文化的中国读者感到困惑甚至怪异。而意译为“分别为圣”,则直接、清晰地传达了上帝命令的核心——一个神圣的归属和分离行动。和合本没有直译这个词组的字面意思,而是采用它在上下文中的神学功能和实质命令。即上帝宣告头生者“是我的”,那么对以色列人的要求就是“要把它们分别为圣”。
再看看其他中文译本对这句话是如何处理的,以便我们更好地理解。
思高本:“祝圣于我的一切首生者;凡以色列子孙中,开放母胎的首生,无论是人或是兽,都属于我。”它同时保留了“祝圣”和“开放母胎的首生”这个直译。
现代中文译本: “要奉献每一个头胎的儿子和头胎的公畜归给我;这一切都是我的。”与和合本思路类似,用了“奉献”和“头胎”。
吕振中译本:“要分别为圣归我一切头胎的;以色列中凡是头胎的,无论是人是牲口,都是我的。”几乎与和合本一致。
从中可以看到形式对等的直译,即保留原文结构和功能对等/动态对等的意译,即传达核心意思两种翻译理念的不同。和合本在很多地方为了中文的流畅和意义的清晰,选择了后者。
以上仅仅是初探,如有不当,请各位指正。
2025.10.29子夜
信仰与见证文选
世说文丛总索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