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文革”病历
1968年“闹革命”,我们到济宁专区医院实习。这是山东省最大的地市级医院,外科、小儿科的老大夫,“文革”前都在省内赫赫有名,据说山东省的第一例阑尾炎手术,就是在这里开刀完成的。
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把医院搞得乌烟瘴气,专家权威被轮换批斗,谁都可以对他们考试。老主任误将肛表当口表含在口腔测体温,于是被污蔑成狗屁不如。对医学一知半解的赤脚医生进驻医院,曾闹出不少笑话,然而最倒霉的还是病人。我曾亲眼看见一个加压输血的女病人,因护士去开批斗会忘了观察,造成气栓立即死亡,病人从床上带着输液架直接甩出观察室门外,女儿惊恐得说不出话来,而她爸爸刚刚被隔离审查。
济宁革委会成立,群众分成两派,认为“革委会”好得很的称“好派”,认为“革委会”好个屁的称“屁派”,两派天天斗来斗去,甚至动过枪炮,高音喇叭让医院也白黑不得安静。
我还在中医科病房见到一份住院病历,好像是进驻医院的赤脚医生所写,十分滑稽可笑,至今记忆犹新。抄录下来,奇文共赏:
最高指示:
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
在路线问题上没有调和的余地。
王八弟,男,41岁,出身:贫农,住址:南阳湖公社向阳大队三小队。
此人不懂科学,任意玩弄炸药,忽然轰的一声,炸伤环跳,躺地不起,痛苦万分。于是四人在前,四人在后,八抬大椅抬到医院急救。
八弟出身贫农,医院“好派”接诊,“屁派”怀疑炸药来源,要求调查武斗背景,于是‘好派’“屁派”辩论不休,将病人晾在一边,他们全没有贫下中农的阶级感情,统统应该批斗。病人抬来我科,由无产阶级大夫治疗。
查体:血压130/84,心跳99次。
八弟印堂发黑,有眼无神,两手两脚活动正常,没有残废。裤子烧伤,右环跳烧伤,皮上有血水有血(加)
诊断:炸药烧伤
处理意见:
(1)每天背诵老三篇三遍。
(2)医院自制紫草油外用,每天三次。
(3)针灸止痛。
(4)口服云南白药每天三包。
记录:丁文革
原载 轻博客
1/28/2020 10:32:35 AM
“你才是鳖蛋!”
“文革”中批判老爷卫生部,批判资产阶级医疗作风,要求大家举例说明,结果有人说出一个“看病难”的实际例子来。
姓“别”的很少见,社员别老头,几百里路赶到省立二院看病,先排队领号码,然后凭号再挂号,他天不亮就去医院排了第一名。八点上班,护士喊“幺号”,喊了几遍无人答应,于是二号三号依次挂号。别老头看看急了,大喊:“我是一号,为什么不先叫我挂?”
护士不满地说:“我喊了半天幺号,你不答应,这怪谁?”
“幺号是什么?”
“幺就是一,一就是幺。”
“啊,幺就是一,一就是幺。”他只怪自己是个乡下人,不懂济南城里的语言规矩。
别老头挤上前去,掏钱挂号。窗口扔出一张表格来,随之命令:“填填!”
别老头在乡下从未填写过表格,还以为大医院治病的药都浸泡在这张纸上呢,于是一丝不苟地用舌头舔,舔啊舔,直到纸张舔破为止。结果不言而喻,招来一番讥笑和责骂,不得不再交钱取表。
他这次吸取了教训,请别人代笔填写。
“姓什么?叫什么?”
“我姓别人的别,名叫梧桐树的桐。”
“别彤!”那人将桐写成彤,因为红彤彤的“彤”字是当时最时髦的字,起名的改名的都喜欢用,文化大革命一片红海洋。叫卫东的,叫卫彪的,更是好多好多,一个大院能有好几个。
挂号看病进了外科诊室,大夫问他哪里不舒服?本来是因为腰痛来省城的,可护士说过,幺就是一,于是就说“一痛”。
“什么?胰痛?”大夫不太相信,反复检查胰脏都无问题。后来才知道别老头是腰痛,于是给他更正:“胰就是胰,腰就是腰,胰不等于腰,腰不等于胰。”
大夫和护士说法不一样,别老头懵懵懂懂,搞得一头雾水。
大夫诊断他是腰肌劳损,需要打封闭针治疗。于是又排队划价、再排队交款、再排队拿药,最后好不容易排队将药交到护士手上。
没想到这位护士好唸错别字,她把“彤”字唸成“丹”,“别彤”喊成“别丹”,喊了几遍别老头在一旁也没有反应。那你应该好好再看一下处置单吧,护士还是没仔细瞧,见别老头一人很着急,便随口问他:“你叫别丹?”
“你才是鳖蛋!我叫别桐。”
护士自知有错,不觉面红耳赤,不再争辩,悄悄抽药打针。
封闭针头很长,一长针扎下去,别老头痛得大呼:“我是贫下中农,不是地富反坏右。”
原载轻博客
1/18/2020 12:27:55 AM
史晨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