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丨闯山东(长篇小说选载-3) - 世说文丛

保罗丨闯山东(长篇小说选载-3)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第九章  栽赃陷害

一听要查封,李德信顿时火冒三丈。这一来李德信觉得自己的灯没什么问题,是厂家直销,有厂家的品质保证书可以证明。厂长,李德信也见过,一起吃过饭。这二来,是上次发生的打斗,因举报而起。头上那个疤,就像孙悟空的紧箍咒,时不时地疼两下,算是警告他,但也惹得他心烦。久而久之,无形中烧起了一股怒火,叫他心里觉着憋屈了。
他现在做的都是合法生意。所以一听举报格外闹心。一个字:烦!
李德信一个箭步就冲进了店里。
只见五名工商,三男两女,正在柜台里分头查着。为首的是一位女工商。这位女工商大约三十来岁,中等身材,不胖不瘦,穿一件夏天浅蓝色的制服短袖,下身是灰色的裙子,梳一头短发。看那脸色,大眼,蛾眉紧锁,不怒自威,颇有一幅女汉子的神态。过来带队检查,真是巾帼不让须眉啊!
“你们凭什么要扣我的灯?”李德信脸色铁青,也不管三七二十一,跟女工商一照面,劈头就问。
女工商上下打量了一眼李德信。
“你就是这个店的经理?”女工商问。
“那当然!”
“你叫李德信?”
“还用说!”
“李德信,我告诉你,你这个店卖的灯,侵犯了人家‘猴王’灯具厂的商标专用权,被厂家举报到了局里。你知道吧?!”那女工商见李德信来势汹汹,顿时也来了气,娥眉倒竖,杏眼圆睁,瞪着李德信,非常严厉地说。
“嘿,假冒?怎么是假冒?刚才你说‘猴王’,我正好要告诉你:我这里才是‘猴王’,正宗的‘猴王’!有厂家的代理证书哩!”
“我正要看你的证书!请马上出示!”
“嘿嘿,先别急!你是干什么的?我怎么不认识你!把你的证件先让我看看!”
“你!”那女工商胸脯挺了一下,呼出一口粗气,看来叫李德信是气得够呛,“好吧,我把我的证件先给你看看!”她掏出了工商局的检查证,“给,看吧!我们是区工商局经检科,经检科专门负责查处假冒!你可要看仔细啦!”女工商的声音突然平静了下来。
这一弄反叫李德信难为情了,下不了台阶了。他一向认为好男不与女斗,刚才是阴差阳错。他知道是自己错了,那女工商也正是年轻气盛的年龄,是自己把人家先惹毛了。现在人家倒先克制住自己。不行,得变被动为主动。何况,既然是工商,必然管得着自己,做商业可不能得罪啊!
李德信一阵后悔。他突然觉得自己刚才的冲动简直是愚蠢至极。他的精明告诉他要赶紧圆起场来,跟眼前这位女科长握手言和。
“唷,原来是连科长!啊哟,失敬失敬!刚才多有冒犯、多有冒犯!你千万海涵、千万海涵!来来来,连科长,请你先来我办公室坐。有什么事儿,咱慢慢谈!我是那什么、大集上的,往外租了几个摊儿。后来发展起来了。这不又搞了这个店嘛!呵呵!”
李德信满脸堆笑。一边招呼,一边双手奉还了连科长的检查证。但这番话里却是软中带硬,绵里藏针,表面上是谦虚客套,实则是告诉女科长:他可是有一定实力的,大集上有买卖!他的口音此时也改成了李村话。
哪知这位女科长脸子一沉:“对不起,李经理,我们是执行公务,就不麻烦了。你这个事情嘛,很简单:是侵犯了‘猴王’的商标专用权!案情,已经很清楚了。请你配合!这些灯,我们要查封!”
她的声音不高不低,不卑不亢,这可的确对李德信构成了杀伤力。
“连科长,我觉得你是不是搞错了?这些灯,都是正宗的‘猴王’呀。我是独家代理,有代理证书为证。所以,呵呵,你要查封,还是请慎重吧!”
“那就请出示证书吧!”
“这个……”
这下戳中了李德信的死穴,他挠了一下头发,“哦,是这样、连科长,证书因为已经过了有效期了,刚寄回厂家换新的了。”
“换新的?李经理,”女科长冷冷一笑,“那就对不起了!你这个店,是举报人亲自到我办公室进行的举报。举报人又提供了证据,并且强烈要求我们查封!所以,根据《商标法》,我今天是必须要查封呀!”
“强烈要求查封?”
“对!”
“也就说你们必须查封就是啦?”
“那当然!”
“不行!”
李德信的嗓门儿突然高了起来,这一是刚才说的举报人,把他给惹恼了。再就是骨子里还是带着欺负女科长的味道。再者说了要查封,这是砸场子呀!那面子上能好看?在他的观念里,这简直是不让他活了。好不容易才搞起这个买卖儿来呀!
“不能查封!”他又大喝道。
“那就由不得你了!同志们都过来!”连科长毫不示弱,她朝身后把手一摆,她手下的兵将们噌地就跳了过来。
“我看谁敢?!”李德信眼睛喷火,他大吼一声,伸开双臂拦在了门口。
“我就敢!”连科长厉声喝道,“看谁敢拦!”这清脆的一嗓子虽然带着脂粉气,但是号召力足够。后面那四名工商,包括另一名女工商,呼啦一下把李德信就围在了中间。店里的空气要爆炸了!
里面那三名店员一见这阵势,个个地面面相觑,在这犹豫呢。觉着李德信平时都对自己不薄,这可怎么办?犹豫片刻,他们相互一递眼色,也呼啦一下冲出来,站在了李德信身后。双方剑拔弩张。
“李德信,我告诉你,你今天敢拦挡,全部后果自负!这是举报人的打假证明,”连科长喊道,手里举起了一封举报信,“今天必须要查封!我们都掌握充分证据啦!”
“你!”李德信瞪着女科长,牙关紧咬,握着的拳头微微颤动着。女科长也圆睁二目,毫不退让。双方怼了起来。
“老板!”后面一名店伙计低声说,身子都要把李德信的肩膀头子给压垮了,“咱上吧!”
李德信当然明白什么意思了,那就是一个字:打!
“慢着,都不准动!”李德信突然把胳膊一抬,挡在了冲动的店伙计胸前。
他继续瞪着连科长,眼睛一眨不眨。当然连科长也瞪着他。对峙了一会儿,李德信突然大笑了起来。
“哈哈哈!好,连科长,我配合,我配合还不行吗?哈哈!”他说。
紧急关头李德信没干蠢事,这正是他最大的变化。当然这里面也有他的精明。但最最关键是他从老一辈那里得到了传承,或者说这是大集给予的。他按要求在查封公文上签了字。但是,他也没有示弱。

灯具给查封了,贴上了封条,店只好打烊。连科长他们一走,李德信立刻回到了老爹的帐篷里。
他这时就想见到老爹。现在老爹就是自己的亲爹了!
独臂老爹听完讲述,眉头一皱。
“德信呀,”独臂老爹想了想才说道,“我看,这个事情没这么简单。不过,幸亏今天你跟人家工商没冲突起来,来硬的就麻烦啦!”
“是呀,我也这么想的。不过,当时真把我给气坏了!”
“千万要冷静、冷静啊!你想哪,人家工商局没事儿能找你去?这要是干起来,你那真就名声在外啦!把人家工商都打了,以后谁还敢去你那儿买东西啊!所以说还是信誉最重要,做人最重要!幸亏呀、幸亏呀!”
“嗳,老爹说得对!”李德信呼了一口气。
“没了信誉咋整?一切都完了呀!做买卖最重要的就是信誉,要讲究信誉、要讲究诚信。我不是说了吗?千变万变不离其宗啊!”独臂老爹又啰嗦道,是不放心,把东北腔都带了出来。“这其中还包括了尊重人、善待人。这也是一种信誉。咱不欺负人家,更不能强迫人家。打人那更不行!是不是?这就叫作和气生财啊!”
“嗯!”
“记住啊,德信,记住啊!”
“我知道,老爹!”
李德信点点头,他完全理解。他忽然想起了连科长今天说的:举报人。他突然灵机一动,“老爹,我感觉,这次,恐怕是与同行有关。我觉着就是同行举报的!”
“同行举报的?你能确定?”
“嗯,能确定。我有感觉!”
“那就是恶意举报啦!”独臂老爹弓着身子走到桌前,他要倒水。李德信急忙站起身来,抢上一步,给老爹的搪瓷缸子把水添满了。
“嗯,很有可能啊!”老爹又想了想说,“现在做灯具的也多啦,觉着赚钱,就想出了这些歪门邪道。这样吧,德信,你还是赶紧去找一找邴所长。他跟连科长是一个局的,他们是同事,估计肯定能说上话。那个连科长不是说了:是有人当面向她举报吗?你就详细地问问,多了解了解举报人的情况。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啊!”
“对,我也正想去找老邴!”李德信会意地一笑,“我这就找他去!”他走出了帐篷。

李德信找到了老邴。老邴满口答应帮助协调。不过老邴又叫他先接受调查,“德信,你这么着:她叫你去你就去,不去也不好。去了先摸摸情况,听她怎么说,回头赶紧告诉我。我再想办法帮你弄!
“好嘞,哥,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啦!”

第二天一大早,李德信就来到了工商局,见过了连科长。那连科长也不跟他啰嗦,把他关在了一间屋里,叫手下人给他做笔录。李德信一看便慌了手脚。这怎么成?这是要录口供,肯定要挨罚,灯还得没收,假冒伪劣呀!没法儿赶紧又联系了邴所长。
老邴叫他先等会儿。过了一会儿,老邴才打来了传呼。李德信忙回电话。
“哥们儿,笔录你先做着。她怎么问你就怎么答。我问了我们家法律专家,说你这种情况,不能算违法!这里边估计是有什么事儿呀!她那边也搞不清。不过你放心。真的假不了!假的也真不了!还有我呢!”
对呀!真的我怕什么?!李德信开了窍,刚才怎么就没想到呢?他真想往自己脑袋上擂上一拳。
他的心脏忽然又一紧!问题我跟连科长她不熟呀,她能主持公道?万一再不主持公道怎么办?我可是把她给得罪啦!他放下的那颗心又提上来了。
“老邴,”他忙又找了个公共电话给老邴打过去电话,“连科长你没找找她呀?约她吃个饭,熟悉熟悉,咱得叫她主持公道不是?可现在我这不认不识的,怕别说不上话!”
“不用找!她这个人……哎呀!”那边老邴有点儿急了,好像是有难言之隐。“好好好,我就找找她。等约好了通知你啊,没问题!”老邴又信誓旦旦地说。
“好嘞,哥,就这么定啦!等约好了时间马上告诉我啊,我好定饭店。咱不见不散!”
“哦!”
李德信兴奋地挂了电话,心放下了。转念一想,他觉着老邴好像是在敷衍他似的。
“老邴办事儿,肯定靠谱!讲诚信,别去瞎想了!”他自言自语着,“对了,我再去找找连科长,正好探探她的口风!”他信步朝工商局的大门走去。
李德信打定了主意,这回硬着头皮主动过来找连科长了。这回连科长也亲自过来询问了。是怕他再跑了。嗯,这个女人倒是挺认真的。不过真的假不了,我就实话实说!李德信暗想。
那连科长确实认真,笔录做完了看了又看。很快签上字,连科长把李德信叫到了她自己的办公室里。
“连科长,昨天实在是不好意思,有眼不识泰山,冲撞您啦,实在是抱歉!希望您千万不要介意!有什么事儿,比方说买灯,您尽管找我就行。再就是,看什么时间,您定个日子,咱坐一坐,一起吃个饭,一块儿熟悉熟悉。邴所长是不是已经告诉您啦?呵呵,就是向您赔礼道歉!”李德信到底是精明,刚一进屋,见没外人,赶忙利用这个机会,把软话说了一大筐。说完了,又毕恭毕敬地把一张名片搁在了女科长的桌上。
“这是我的名片!以后店里您常来,帮着给指导一下。买灯呢,给您打五折!呵呵!以后生意上,还要请您多多关照哩!”他又堆着笑脸,非常谦卑地说。
连科长这时正专心地看着证据,对这些搭讪的话理也不理。这个武则天,软硬不吃呀!李德信心里埋怨道。“噢,连科长,”他又忙说,“邴所长是不是已经给您打过招呼了?这些货,就是真的!错不了的!这次啊,确实是被人家给冤枉啦,您看,代理证书都寄过来啦,没错!是真灯,正宗的猴王呢!连科长,您千万要主持公道啊!”
一听这话,连科长才抬起头来,但看他的这一眼目光非常冷淡。
李德信心里一紧,他觉着是不是她又要竖起蛾眉来批斗他了。他瞅着这位女科长,屏住呼吸不敢说话了。
“你不用这么客气。”思考了一会儿,连科长忽然说,瞅着他的眼睛不是那么冷淡了,“你也不用找邴所长。这事儿啊,我看确实有点儿冤枉啊!”
“噢?”李德信一阵窃喜,他不由感激地看了连科长一眼。
“这个案子有点儿疑问。不过你放心,如果是栽赃陷害的话,我们不会助纣为虐的。肯定要尊重事实、秉公处理。不过,我倒是要提醒你:这件案子背后的原因复杂,要想短期内洗脱罪名恐怕也不容易。我建议你也可以暗中了解了解。这里面,恐怕是有人在暗中栽赃啊!
“栽赃!”李德信挠了挠头发,他不由倒抽了一口凉气。

第十章  女中豪杰

从工商局的经检科出来,李德信在楼下想了半个小时。
他还是搞不明白。但他有种直觉,老邴肯定是没找连科长。是俩人不熟?还是迫于举报压力,不敢帮他呢?问题是我卖的到底是不是假货?连科长到最后也没个结论。真真假假,假假真真。问题是三人成虎,都说是假的,那就是假的了!他现在是没底了,他不知道他卖的到底是不是真货了。
李德信没回河底,而是一溜烟儿跑到工商所抱起了老邴的大腿,叫他组织饭局。他现在只认一个理儿了:关系——得有人!他还是怕工商局的连科长不主持公道。老邴满口答应。李德信叫他务必请到连科长。老邴支支吾吾。李德信说不管用什么法儿,连蒙带骗也好,反正交给你了,一定要把这尊菩萨请到。老邴最后说好。李德信又给龙三打了电话。龙三前两天刚置上一部手提电话。李德信当时撂下个话,说哪天给烧一烧,就是庆祝庆祝。龙三高兴得合不拢嘴。手机在那个年代叫大哥大。
饭局安排在了饺子楼,在沧口。沧口是在李村的西边,是原来老沧口区的一部分,现在属于新成立的山海区了。由此说来山海区就是李村的“山”,加沧口的“海”,组合而成。沧口当时算是市里,李村却是郊区。那边人说话的口音跟李村也不一样,主要是好多居民都是从市里来的,计划经济时代跟着厂子搬到了沧口,跟老蓝岛人是一个味儿。女人说起话来像银铃一般悦耳,男人的声调阴阳顿挫。是带着英语的重音吗?有那么点儿。反正跟李村的老崂山话是泾渭分明。不过李村话当时也是南腔北调,主要是隔着老蓝岛近,市内的跟郊区的一块儿杂居。许多年轻人说话都学蓝岛话,早已经变成了老蓝岛。沧口有一项专利或者说特产是够级扑克,这叫沧口名扬海外,不亚于蓝岛啤酒。主要是够级的打法就是在沧口发明的,六个人一起玩儿,三人组成“联邦”,就像踢足球,要讲究配合和团队精神,三人全赢了才叫赢,一人夺了第一没有用。所以打够级的时候,“联邦”之间必须要配合好,不是打乒乓球,也不是四个人一起搓麻。沧口的够级,在当时就是扑克里最早的中国中超!
九十年代沧口比较出名的还有几个国有大厂,就是刚才说的在计划经济时代落户在沧口的。有蓝岛啤酒四厂,欧式花岗石的大门垛子,跟台东老啤酒厂登州路56号是一样的。再就是六厂,七厂,八厂,九厂,都是国营的棉纺织厂,最早还是日本人建的,在解放前日占时期。建厂也得有一百年了吧,当时九十年代非常红火。里头至今还有几栋日式的洋楼,盖得精致。其他几个大厂有碱厂和钢厂,现在都是上市公司了,属于楼山后区域,在沧口的北部。搁在整个山海区的话就是西北方向了。其实山海区是由三部分组成:李村,沧口,楼山后。其中楼山后最小,沧口能占到了不足三分之一,剩余的大部分,还是李村了。
沧口又有几道名吃,基本都集中在了沧口广场这块儿。有三盛楼的羊肉蒸饺,锅贴铺的小宴锅贴,饺子楼的鲅鱼海鲜饺,这些都在清朝就有。再就是还有一个后起之秀的民联,做得菜也非常好。沧口广场就是刚才说的够级扑克的发源地。新的山海区一成立,这几个饭店的买卖儿就特别好。李村的商户们都赶潮流,相互学着来沧口吃饭了。这在当年也是一种时髦吧。
饺子楼那会儿就在沧口广场的东侧,两层的楼房非常简朴。不过饺子遵循了当时的宫廷传统,有牛肉蒸饺,三鲜虾仁,海鲜饺,鲅鱼饺,鲜虾饺,等等等等。还有其他菜品,做得地道细致,正宗的鲁菜风格。又加上了蓝岛本地的海鲜特色。其中一道菜:京酱肉丝,是龙三爷的最爱。
李德信搭上了一辆海牛出租车,这种车最早是一批来自捷克的进口原装“斯柯达”,是当时蓝岛市最早的、第一批出租车。跟邴所长和龙三爷一起,早早地就来到了饺子楼。沧口广场那会儿也是个市场,此刻刚收摊儿,空气里还弥漫着一股蛤蜊和海蛎子的海鲜腥味儿。三人上楼坐定,龙三爷问连科长怎么没来。邴所长笑着不答,就是叫点菜。李德信说等一等吧。又等了一会儿,还不见连科长来。李德信就问老邴:到底说好了没有。邴所长说你管那么多干吗,点菜!李德信马上明白是没戏了。那就点菜吧。三下五除二,点了六个菜。很快菜上齐了,三人开喝,河东蓝岛二啤的原浆,厚墩墩地像果汁,老邴超喜欢。很快酒过三巡。回头洗手间洗了一下手的工夫,李德信回来一看,房间里突然多了一个人。
只见来人坐在上首,在邴所长和龙三爷中间,一头蓬松的乌云在灯下闪闪发亮,是打了超级的摩丝,乱而不乱。再看下面,那张粉面恰似崂山顶上的千层雪,多娇又妖娆,两只大耳环增添了魅惑的力量,是勾引男人的利器,一双眼影鬼魅,再加上丰挺的双乳,秀丽的腰身,浑身自是散发着性感和风韵无疑了!
这不是钱二姐是谁?
李德信一怔,忙低下了头。
又一想不对,他突然记起了老爹的话:离这女人远点儿!对,快跑!一转身,他低头要逃出去了!
“哎、哎,李总弟!”那边龙三眼尖,急忙招了招手,“就这儿,没走错!来来来,我给你介绍个人!哈哈!”
李德信停住了脚步,他是犹豫不决,末了只好转身。一抬头,钱二姐又含情脉脉,正一脸微笑地看着他呢。
李德信只好坐了下来。
“哎哟,我的李总弟呀,”那边龙三又开了腔,“咱今天来得正好,虽然工商局的连科长没请的动。不过也算没有白来,认识了一位妹妹。呵呵,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就是咱大集上的第一美女:‘倩儿姐’,哈哈!”
“哦!”李德信敷衍地应着,忙又低下了头。
“怎么,德信,”龙三那边倒是不高兴了,他看出了李德信心里怎么想的,“我给你介绍个朋友你还不愿意呀?”
“啊,三哥,”还不等李德信回话,钱二姐那边忙接口说,“他不是不想认识,是有点儿不好意思。嘻嘻!”
“什么好意思不好意思的?都四十的人啦!来,喝酒。”龙三脸儿一沉,端起了杯子。
老邴那边却不说话,只是拿牛眼睛一直翻看他那汉字显示的摩托罗拉BB机。
“我说妹妹呀,”龙三看来跟钱二姐非常熟,跟她又谈起了生意,“上次我帮你介绍的钢厂,那批钢材你吃进去没有呀?”
“那批钢材资金太大。再说了钢材一天一个价。钢厂那边不是我们女人做的。我又转给朋友了。当然啰,回头谈成了肯定给三哥提成!不过,楼山后那边的关系,三哥你也多担待点儿,多给罩着,按时给帮忙协调协调。到时候叫妹妹请客你就说!事儿得办,咱关系也必须处理。不能抹了三哥的脸不是?”
“哈哈,好!妹妹办事儿牢靠,有男人气,哥我放心。哎,对了,二姐,我忽然想起来了:你向阳二支路上的那个门头,你租出去了没有呀?”
“这就不劳三哥费心了。那套房子,我准备卖掉……”钱二姐说着,不经意地扫了李德信一眼。李德信还是低着头。
李德信现在听出来了:钱二姐说的是蓝岛味儿,那嗓音简直像银铃。而龙三爷,就是崂山话了。
“噢?二姐,如果要卖,你一定先想着你三哥啊,先卖给我!啊?我给现金!明白吗,现金!”
“哦,我知道了。”二姐又瞟了李德信一眼,那眼神有些迷离,她开始心不在焉了。
龙三仿佛是瞧出了什么。他眼睛一亮,举起了酒杯,“来,德信,今天也是缘分,跟钱家的二姐认识了。二姐在李村街上也是能呼风唤雨的人物。咱这么着,喝一杯,喝个认识酒!以后生意上有什么事儿啊,互相通个气。有钱大家伙儿一块儿赚嘛!哈哈!”
还没等李德信举杯,那钱二姐就已经端起了杯子,她冲李德信一笑,“我们其实已经认识过了,在独臂老爹那儿。这次是一回生二回熟,咱就加深下感情呗!”
见李德信没有动的意思,她又扑哧一乐,身子也朝李德信这儿挪了挪,“德信哥,我最近认识了二啤的厂长,给他们代理原浆呢!像饺子楼、锅贴铺、三盛楼什么的,这些饭店都是我送。沧口的啤酒我全包!还有楼山后片上的。过一段时间,我还想把李村的都拿下来:脂渣店,紫晶。你如果想做的话,我可以保证给你的价儿最低!或者咱们合作也行,你出一部分资金,咱们合伙!你看怎么样?”
说着,钱二姐又把酒杯也送了过来,仿佛那张樱桃小嘴也跟着过来了。
李德信勉勉强强地端起了杯子。但他的眼皮却始终低着,目光半点也不敢跟二姐接触。他这时还是牢牢记着老爹的话:不能跟这个女人走得太近!
“哈哈,你们两个,还真是一对呀!”龙三在一旁大笑道,“我看,德信,你现在老婆也不在身边,二姐也算是离了婚。你们正好可以做个露水夫妻呀,如何?”
“这是什么话!”李德信勃然变色,他朝龙三眼一瞪,砰地放下酒杯,转身就走出了房间。
他这一走不要紧,那边钱二姐也不乐了意,“三哥,你说你这是唱的哪出呀!”不过很明显,她其实是在这里撒着娇,龙三的话正是说到了她心里。她根本没生气。过了一会儿,找了个借口,她也离开了。
李德信估摸着钱二姐走远了,这才回到房间。老邴正在那儿数落龙三爷。
“老三啊,我可提醒你啊,有些玩笑,可不能乱开啊!你说,你没事儿乱点什么鸳鸯谱啊!”
龙三有些尴尬,“呵呵,我这不就开个玩笑嘛!说着玩儿呢!”
“开玩笑?你都什么年纪啦?这种玩笑能开?关键是戳人家钱二姐心里头那伤疤呀!正好德信也在,咱统一起意见来啊,以后,这种玩笑不许开,都听好啊!”
“钱二姐她是有什么事儿?”听老邴这么一说,李德信倒是好了奇。
“她老头判了死缓。”那边龙三答道,“她也是个痴情的女子,一直等着他。寻思着能减刑。后来听说,前一阵子,她老头在监狱里又打了人。恐怕是活不成啦!唉,也挺可怜人的!”
“原来是这样啊!”李德信听罢心一沉,他开始同情起钱二姐来。原先对钱二姐的印象也一下子扭转过来。他能理解到钱二姐的苦衷了。
当然他也明白了独臂老爹的良苦用心。
“所以说也不能说是开玩笑,”龙三忽然又高兴地说,“我给你俩撮合撮合,钱二姐这个人也挺好的。一个人也不容易,也很早就没父母啦,姊妹们就她一个。我说德信啊,你来了都两年啦,也算是逐步逐步扎下了根。娶个!呃,不,应该说找个,找个当地的也没什么。呵呵!唉,刚才我问她,她说要卖房子了。估计是没钱啰。女人,她得有人帮啊!”
李德信低下了头,在心里他是说了“不”。突然,他开始想念安娜了。
“好啦好啦,你快别瞎叨叨了,喝酒!”老邴岔开了话题。
两人就是喝酒。李德信心里还在担心着灯的事儿。话不投机,李德信只好走出了房间。
他走到走廊尽头,想看看今晚的月亮。他是想家了。
“单独聊聊吧,李老板?”暗处一个声音突然幽幽地说。
李德信吓了一跳,急忙转身。旁边的雅间里黑着灯,依稀坐着一个人影。定睛一看,竟然是钱二姐!
“呃,就不啦,他们还等着我呢!”
李德信转身要走,他还是坚持原来的想法:不想招惹钱二姐。刚迈出两步,没想到钱二姐腾地从暗影里站了起来,“哎,德信,你回来!我知道举报人是谁!”
李德信马上停住了脚步。略一迟疑,他回过头来。
“想听,就跟我来,咱们房间里单独谈。”钱二姐这时笑吟吟的,目光充满了期待。
李德信相信了钱二姐。他跟钱二姐回到了雅间。那钱二姐倒是大方,打开了灯,两人坐下。钱二姐亲自给李德信倒上了茶。
从钱二姐的嘴里,李德信得知了举报的内幕。
“举报你的人,估计八成是厂家的业务员……”
原来钱二姐在大集摸爬滚打多年,人脉关系极广,可谓八面玲珑。她认识这个业务员。这个人常驻李村,是“猴王”灯的厂家总代。不过此人不太厚道,在拿着老板薪水的同时,还玩起了“老鼠仓”——搞点儿自己的!可谓胳膊肘子严重往外拐。最缺德的是:此人私底下卖的这些假冒伪劣,竟然是假冒东家的“猴王”!
“这个家伙竟敢这么搞!”听到这里,李德信不由惊叫了起来,“我的那些灯,有些就是用的‘猴王’商标,就是从他那里进的货!”
“对,他给你送的货里掺上了假冒!”钱二姐也咬着牙说。
“回头还举报我!这个王八蛋!”
“那就是啦!你买卖干得这么大,叫谁谁也眼红啊!”
李德信如梦方醒。怪不得呢!看来是商战了。这么说自己是错怪了连科长。连科长当时就告诉过他:他卖的那些灯好些都不像是真灯。他又看了钱二姐一眼,一股感激油然而生。
他觉得钱二姐现在简直就是女中豪杰!
忽然间,又有一股子恨,突然就涌上心头。他记起来了,他觉得那个人自己虽然未曾谋面,只在电话里通过话。但是跟两年前,自己在火车站遭抢的那次,几乎是一样的口音!难道是一个人,是他!?他攥紧了拳头。
蓦地,他又产生了一个念头,他知道怎么搞掉对手了。

李德信的“德信灯汇”关张大吉了。四个大字蒙了起来。门上打出了“处理库存,跳楼大甩卖”的广告。很快,店里的灯所剩无几。好端端的一个灯具店,红火了没几天,就这样门庭冷落鞍马稀了。
过了没几天,又传出龙三爷要把灯具店盘下来的传闻。龙三爷还到店里去转悠了几次。李村街太小,大集上的人又多。很快,李德信破产,龙三爷接手的事儿,全李村都知道了。
“德信灯汇”的门前不知何时又来了一个朝鲜族人。此人鬼头鬼脑,里里外外地乱踅摸,引起了店伙计的注意。
是金隆一。
但李德信并不知道被金隆一给盯上了。他的心思是在业务员身上。他经过暗中寻访,终于发现了这个销售假冒伪劣的神秘卖家。

第十一章  将计就计

大清早,在龙三的家里,龙三正拿着大哥大打电话,还说的普通话,不过极不标准,比水里掺了酒还难喝(听),“喂,我说哥们儿,咱做买卖儿可要讲究诚信啊!说好了的今天拿货,你可不能叫我白等啊!不行,我不能闲着老母鸡不下蛋!店马上就开张啦!反正我不管,钱我已经付啦!你今天必须得给我发货!行行行,我自己去提!”
扣了电话,龙三一脸得意,他转过脸来,“德信啊,鱼儿上钩啦!”
李德信这时正坐在旁边的沙发上,刚才电话听得是清清楚楚!
原来李德信为了查出这个幕后的黑举报人,故意玩了一手“引蛇出洞”。他把自己的店铺歇菜,伪装成倒闭的样子。又大肆宣扬出去:说龙三爷要接手。然后根据钱二姐提供的电话,叫龙三向举报人进货。不出所料,那边果然答应送货。李德信又甩给龙三爷五千块钱,作为进货的本金。为了不引起对方怀疑,把款子又打了过去。
他这次是一场赌博,他把宝押在了这个人身上。他认准了八成就是这个人:未曾谋面,给他发货却又举报把他给坑了!当然他这也冒了巨大的风险,因为那五千块钱很可能会变成肉包子打狗。但他非常胆大,他相信那个人还不敢得罪龙三。
再就是:叫龙三钓他出洞,也能增加这笔“交易”的信誉。
但他还是捏着一把汗,把钱打过去以后,他三天三夜没合眼。须知这五千块在当时不是小数,相当于他全部的家当。再就是,他担心咬钩的这个人不是举报人。
叫龙三出面也颇费了一番周折。不过龙三是最合适的人选了:生意在明处,又是李村的名人,能接手“德信灯汇”完全符合逻辑。当然,最关键是“钱”。
剩下的问题,就是靠运气了。
一切似乎水到渠成。在龙三的一番咋呼下,那人果然也着了急,叫龙三派车去仓库自提。这正中下怀。
“三哥,那咱就赶紧派车过去提吧。别时间长了再引起警觉,再变卦!”李德信站起身来,着急地说。
“慌什么?”哪知龙三不慌不忙,他把“大哥大”轻轻往那个手机专用的黑皮兜里一塞,“兄弟,你放心,我都安排好啦,这事儿啊,我好人帮到底!肯定帮你翻牌!”
“我想在路上就通知工商局,争取一锤子就把买卖儿搞定!”
“好!这个你拿着,好给连科长打电话!”龙三把“大哥大”递给了李德信。

这时,在工商局经检科的办公室里,连科长正在处理一起投诉。
消费者是一名朝鲜族人,坐在了连科长对面的沙发上。此人五短身材,精瘦,白嫩的小脸儿上一对小眼儿几乎看不出来。细皮嫩肉的脖颈上系了一条金链子,正是金隆一。
“领导,”只听金隆一说道,“这可太欺负人啦!明明租房的合同上都写好啦:只要交上定金,合同订立,就马上交房子!谁知这家人是说了不算算了不说,收钱的时候倒是挺痛快的,问题是钱收了不给房子。最后拖了半个月,说给钱叫走人,房子不租了。他说不租就不租啊!?俺们这些外地人也不容易,叫俺们睡大街上啊!”
“好啦好啦,你先别着急,”连科长急忙安慰道,“这么着吧,这事儿我差不多已经给你调解好了。收的钱给你要回来了。再就是又赔了你一个半月的房租,按照合同。这个房东还算挺守信用的。这样的话你的损失也补上了。你就别生气了。赶紧再想法儿另找房子租吧。”
“他要给我多少补偿?”一听有补偿,金隆一立马脖子伸得像长颈鹿。
原来这两年东北的经济开始陷入了大萧条。日子已经非常不好过了。金隆一属于社会闲杂人员,在哈尔滨靠出租场地开个饭店糊口。经济下滑,厂子纷纷倒闭,他的饭店也跟着关门大吉了。于是只好奔亲戚,辗转来到蓝岛,投亲戚门下。租了个房子,想慢慢等机会找个行当。哪知房东最后又不租了。
这只是当时东北大下岗的开始。不出三年,东北的大厂纷纷倒闭。这促成了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一次移民。足以载入了史册。至少一千万的东北下岗职工奔赴全国各地,这其中大部分是来到了山东。而来山东的,又有相当一批数量的来到了蓝岛,来到了山海。当然这是后话。后面再提。
所以一听说有钱补偿,工商局能讨回说法,金隆一顿时两眼来了光。因为他兜里已经快没钱了。
“补偿要根据合同来。”连科长这时答道,“按照合同约定:一个月的房租是八十。这样双倍赔偿你:就是一百六。再加上耽误了你半个月,再赔半个月的房租:四十。加起来正好就是两百。两百,你满意了吧?”
“不行!按合同是按合同。问题是现在房租涨啦,现在是一个月一百啦!”
“我也跟房东要求过,说现在房租都涨了。房东说就这样了:根据合同约定的。再就是他还说,你当时签合同的时候不是签的你本人的名字,用别人的名字冒用的。他这样赔偿你,已经很讲信用了。他还说,杨哥庄那边房子比较便宜。你可以去那边租,吃不了亏的。”
“那好吧,”金隆一一脸郁闷,“谢谢你啦!唉,都什么呀?主要俺们都是东北那疙瘩的,没工作,所以他才不租,怕不给他钱呗!唉,问题是还要重新找地儿!这出门在外的,难啊!”
“那你现在住在哪里?”连科长问。
“现在?就河北那疙瘩么。跟人合租的,仨人睡一个炕上。外头还有一家,也十个平方——我们老乡。夏天,热死啦!”
“唉,确实挺不容易的!”
“关键是没工作!有活儿干不就好了?没活儿,没收入。俺们是朝鲜族人。得去那什么、韩国的厂子。这儿没有。还得靠自己。老乡说给找,答应了。还没找着呢!”
“那你想怎么办?”
“继续等等呗。钱快花完了。不行就给人家饭店打打工,听说咱李村开了家‘三千里’,韩式料理。让我老婆去,碰碰运气,估计也不好找。李村的鲜族人也不少啦。没办法啊!”
那金隆一又嘟嘟囔囔,发着牢骚。发的也差不多了,这才站起来转身要走。他这一番话倒叫连科长心里紧缩起来。
“这样吧,你到李村大集去。那儿有个叫李德信的个体户,是东北人,来李村快两年了,发展得不错,人挺仗义的。你去找找他。你们是老乡,我估计他肯定能帮你。”
“李德信?”金隆一这回眼睛睁得像铜铃了。
“嗯,你去了,就说我说的就行。”
“他现在发财了?”
“怎么,你们认识?”
“噢,不认识不认识。”金隆一小眼睛一骨碌,“我就随便问问,呵呵。那他买卖做得挺大?”
“嗯,是挺大的。在书院路开灯具店呢,叫‘德信灯汇’,就是他的。不过关键是他人很仗义。他肯定能帮你!”
“好,我找他去!”
金隆一给连科长鞠了个躬,就离开了工商局。他心里怀上了鬼胎。
金隆一刚一离开。连科长桌上的电话就响了。连科长接起电话,“喂,是我!”

且说龙三爷带着几个弟兄,开车扮客商来到了指定地点。原来是位于东南山边上的一间仓库,在一个大院里。仓库又有好多间,全部用来出租的。那销售总代以前见过龙三爷,虽然狡猾超过了狐狸,可这次智者千虑,竟然看走了眼,以为龙三在明处,压根儿就没想到龙三敢举报他,下套子叫他往里头钻。岂不知龙三爷这次是拼命三郎,不管那一套,拼了老命也要帮朋友。两人在仓库的大院里见了面,互相寒暄了几句。龙三爷以前不认识这个业务员,这业务员倒认识他。业务员的脸上罩着一幅大墨镜。
“你贵姓?”三爷问。
“啊,龙三爷,免贵姓黄。”
“哦,黄老板。咱们以前见过面?”
“见过、见过!”“黄老板”一笑,“不但见过,咱们还一起吃过饭呢!在紫晶大酒店。龙三爷是贵人多忘事呀!”
“噢?那我想不起来啦、想不起来啦!”龙三继续装着糊涂。
“龙三爷,请到我办公室里坐一坐吧。”
“呵呵,就不啦,”龙三摇晃着脑袋,“赶紧装货吧!租的车哩!赶紧把灯拉店里去,好几家装修的承包头儿都急着要货呢!你放心,货款一共一万,剩下的五千我马上给你,都带过来啦,赶快装货吧!”他拍了拍腰上缠的黑腰包。
“好,”“黄先生”看了眼黑腰包,脸上也乐开了花,“三爷果然是爽快人。这样咱们就直接去仓库?”
“去仓库!那边都等不及啦!我做的都是大买卖,跟工地上玩儿!这点儿钱!小KISS!赶快点儿!”
龙三谈笑风生,戏演得有声有色。黄先生眨巴着小眼儿信以为真。岂不知就在他们旁边,李德信扮成了另一拨做买卖过来提货的,跟在了他们的后面。
找到了放灯的仓库,库门子一打开,李德信就立刻给连科长打了电话。
不出十分钟,连科长带人神兵天降,桑塔纳执法车直捣黄龙,一脚油门儿扎进了仓库中间,把龙三连人带车给堵在了里边。假冒伪劣一锅给端了!
“都不许动!所有的灯具要进行检查!”连科长大喝。
那边龙三还装着糊涂,继续演双簧,“这干吗呀?我们是来进货的,有事儿找他们老板去啊,跟我们无关!”
原来龙三早就计划好了,演出了一场苦肉计。这样也就不会得罪人,最起码挡挡活人眼。不愧是老江湖!李德信又学了一招。
“找他们老板去,别在这里瞎嚷嚷!找他们老板去!和我们无关!”龙三继续咋呼着。
再看那黄老板,这时早没影了!
李德信已经冲进了仓库,他想捉住黄老板,看看到底是不是那个人。好好地教训教训他,也算是报了一箭之仇。结果那黄老板却不见了踪影。李德信正在纳着闷儿,忽听得仓库的角落里一阵窸窸窣窣,像是闹老鼠。一抬头,猛然发现旁边堆放灯具的箱子在来回抖动,急忙飞步上前,只见一个人影,已经快速钻进里面箱子尽头的一条走道,眨眼又钻进了一处角落。再上前看时,那人已经不见了。
这小子真是一只老鼠,只留下一个背影。原来角落里有一道暗门,小子闪进暗门跑了!
这下真相大白:为什么跑?肯定是造假无疑了!
连科长拊掌大笑,假冒的“猴王”灯具查了整一仓库!
“李老板,”扣押完毕,连科长紧握着李德信的手说,“这次多亏了你啊!你不但立下大功,也证明了自己的清白。消除了巨大的消费安全隐患啊!”
李德信也开心地笑起来。他觉着帮工商局是做了一件实事,相当于一下子帮了好多人。心里头充实极了。
原来上一次在工商局,李德信听连科长说有可能是栽赃时,他又去拜访了一次连科长。李德信坦诚相见,说了自己曾经因为假冒导致的教训。连科长听李德信讲完,完全就相信了李德信。两人定下计谋,要引蛇出洞。于是李德信就制造了自己的店被查封的假象,又让龙三接盘。对外宣称是被工商局罚倒了。使得这位“黄先生”误以为真的把李德信给整垮了。这时黄先生才敢明着站出来,明目张胆地搞假冒,意图取代李德信。没想到最后却栽了。
“连科长,这次大获全胜,说什么晚上也要一起吃顿饭了,庆祝庆祝!”李德信还是紧握着连科长的手说。
“好,是该庆祝庆祝!不过,还是你们喝吧。让邴所长代表我就行!”
李德信再三邀请,那连科长却一再婉拒。没法儿李德信只好作罢。通过这次联手并肩查假冒,李德信与工商局的关系加深了。这为以后他的市场发展进一步打下了基础。

李德信的“德信灯汇”重新开张了。重新开门纳客的这一天,连科长、邴所长纷纷过来道贺。工商局领导的到场就意味着信誉,区里电视台也进行了报道。生意于是比以前翻了好几倍,比以前更好了。
这次反败为胜必须庆祝一番,再加上店面重装开业。最后龙三爷建议:二合一。李德信一听马上说好,一来为了表示答谢,二来为了扬眉吐气。一跺脚,他把酒席设在了峰山路的紫晶大酒店。
紫晶大酒店当时代表了最高档次。各路朋友们这时也都来了。李德信又邀请了李村商界的名流:三千里,飞拉利,达翁,河北商城,星光大道。再就是三大商场,维客,利客来,北方国贸。这些都是商业巨贾。借着这个机会,李德信打入了他们的朋友圈儿。这为以后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这次能把他窝儿给端了,龙三爷是立了大功啊!”宴席上,李德信拉着龙三爷的手,感激地说。
“不过德信啊,这次端是端了。今后还得防着点儿,这小子我听说不姓黄。他给咱说的,肯定是用的假名!就怕日后这小子记仇,回头再报复,所以得提防啊!”龙三爷不无担心地说。
“是啊,这家伙说是个业务员。可业务员跟业务员也不一样。你别看他就是个业务员,在李村那可是一手遮天啊!从他办公室查出的资料来看,这小子有资格代表厂里鉴定假冒。还可以卖厂里的‘猴王’灯。从他抽屉里找出来的收据看,这小子一天的经营额还不小呢!”那边老邴也忧虑地说。
“所以他一看德信做得好就眼红。跑过来瞎搅和,想把水搅混,一棍子打死德信。然后李村灯具的市场,就是他一个人的啦!”
“栽赃,栽赃啊!也是商战!”
“行,德信,这次连科长带着手下把假冒的窝点一举拿获,你的名誉获得了澄清,‘德信灯汇’重新开业,真是可喜可贺呀!”
“不过还是要居安思危,居安思危啊!”
朋友们纷纷建言献策。“居安思危”,这句话倒提醒了李德信。他的目光一呆,他又陷入了思考。
是啊,后头确实有好多事情要做。这个所谓的‘黄先生’,会不会再卷土重来呢?听他的口音,很像那个在火车站抢劫自己的人。不,不可能,不会这么巧吧?那这个人又到底是谁呢?
李德信把酒盅里的“龙涎春”一饮而尽,放下酒盅,他感激地朝大家伙一笑,“来,吃,咱们大家今天尽兴!”
“好,来,喝,今天一醉方休!干!”众人举起了杯子。
单间的门响了一下,李德信一抬头,是牛叔的儿子八哥。
“哥,”八哥把嘴凑到了李德信耳边,“外头有个人,东北来的,说是认识你,要和你见面!”
“他叫什么名字?”李德信一阵紧张,汗毛都竖了起来,他是感觉到了:仇人!
“他没说。他就说他是个鲜族人。是你的同乡。他说在你面前一提是老乡就行。”
“噢,鲜族人?好吧,我出去看看!”
李德信有了底,他不慌不忙,又敬了两杯酒,过了能有十分钟,这才一脸从容地走出单间。八哥在前面引路,李德信来到了紫晶的大厅里。
正是金隆一。还是穿了一身黑色,大夏天的脚上也蹬着他那双俄罗斯的短牛皮靴。他这幅打扮是故意的。他额头上的头发耷拉下来,他用眼睛余光看到了李德信。他转过头来,眸子里闪动的凶光就像一个鬼!
李德信站住脚步,他的脸上掠过了一层阴云。


参见作者更多作品
参见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保罗丨闯山东(长篇小说选载-3)》 发布于2020-11-11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