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岁月,古往今来,河流上下,蕴藏着多少说不完的故事。2005年4月,正是白沙河上春光明媚桃李飘香的日子,我去华阴村访问王至瑞老人,与他谈起了明朝末年华阴旧址的一处古建筑太古堂和它的主人高宏图,以及二者和华阴的历史渊源。回来后又调查走访、查阅资料,尘封了360多年的一桩桩往事在眼前逐渐生动了起来;于是,我写出如下一段文字,从而翻开了夏庄历史上鲜为人知的一页。
高宏图(1583-1645),胶州人,字研文、硁斋,号太古令、黄石令、太古黄石居士。明万历庚戌(1610年)进士,历任中书舍人、陕西监察御史、兵部尚书、户部尚书、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吏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他是胶州历史上职务最高的官员。只可惜生不逢时—— 十七世纪前叶的明朝,内有魏忠贤、张彝宪等阉党专权,外有努尔哈赤、皇太极的清兵入侵,李自成、张献忠又乘机闹起了“革命”。大明王朝内忧外患,已经风雨飘摇,大厦将倾。这个时候进入明朝权力高层的高宏图,无疑登上了一艘行将沉没的破船,其命运前途可想而知。
“当魏寺煽乱时,宏图为御史,数指其奸,削籍归。怀宗立,复起为少司空。宦官张彝宪敕核部事,宏图争之不得,乃七疏乞休,退居华阴。”(摘自同治版《即墨县志》269页)
魏寺,指宦官魏忠贤,明末专权乱政的太监。天启六年(1626年),魏忠贤欲将高宏图收入自己的势力范围,高宏图不肯趋炎附势。魏忠贤矫旨逮捕都御史周宗建和吏部主事周顺昌,高宏图立即上疏,洞指其奸,从而触怒了魏忠贤,被削籍归里。
明崇祯元年(1628年),魏忠贤畏罪自缢,高宏图官复原职。崇祯三年(1630年),擢高宏图为太仆寺卿,迁左副都御史。崇祯五年(1632年),高宏图被擢升为工部侍郎,当时太监张彝宪奉旨督察部事,高宏图坚持不与太监共事,七次上疏乞休,终因忤旨,再次被削籍归里,在野闲居长达10年。
明末阉党气焰熏天,多少人争相投靠唯恐无门;高宏图却宁肯被“削籍”罢官,也不与阉党同流合污。从以上两件事可以看出,高宏图光明磊落一身正气。
却说胶州有个赵任,自幼聪慧,16岁(1583年)考中进士,授中书舍人,与李廷机、汤显祖诸名臣为友。明神宗御试群臣,赵任排名第三,被称为“天下第三才子”。赵任曾任大理寺评事,退职后在崂山凤凰岭前白沙河畔筑皆山楼居住。明代文人陶允嘉在《游劳山记》中记载:“堂曰皆山楼二,一以寝息,一以贮书画酒铛。牖南启而华楼耸其前,北启而凤凰障其后。东西二园,西园植桃、李、梨、枣之属,百棵正放花;东植桧柏,有亭居之,尚未名。后高岗植松数千株,浮翠作涛。”—— 赵任的皆山楼是一处依山面水风景优美的园林别墅。
崇祯五年(1632年)高宏图第二次被削籍归里后,游崂山来到皆山楼,深爱此处景色清丽。恰好赵任年老思归故里,便把皆山楼赠与(一说卖给)这位小老乡。高宏图从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来到山明水秀、风光旖旎的崂山,“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其心情是何等舒畅可想而知。他将皆山楼更名为太古堂,并为之写了《吾堂序》(收入清同治版《即墨县志》),自称“太古居停”。太古堂北有凤凰岭,大山巍巍耸立;南邻白沙河,小河静静流淌;凤凰岭前有道教庙宇黄石宫,白沙河对岸是风光秀丽的华楼峰。华楼峰西有瀑布天落水和自华上人的洪门寺;太古堂西有佛教名刹慧炬院。山河壮丽,景色宜人,高宏图在此游山玩水,潜心著述,开始了一段平静惬意的田园生活。《题黄石宫》是他当年留下的诗作之一:
题黄石宫
高宏图
要觅桃园路,穷观渤海东。
虚无道德藏,金碧圣人宫。
庙貌徇名象,俗呼任异同。
不能真面目,何用此山中。
崇祯十二年(1639年)农历三月三日至十五日,高宏图和即墨人黄坦(黄宗昌之子)一起遍游崂山风景名胜,历时十三天,得诗十一首。同年五月在太古堂写下了《崂山九游记》(收入同治版《即墨县志》)。高宏图在此完成了他的诗文集《太古堂集》。
查阅夏庄《栾氏家谱》,发现这样一段文字:“题栾叟守贞修其家百世谱,我先淑人栾公也,故不胜外甥见舅之感……经筵予告在里十四世外甥孙高宏图顿首拜撰”。原来高宏图又是夏庄栾氏(栾氏于明成化年间从胶州迁来白沙河畔立村,起名夏庄)的外孙。出太古堂沿白沙河西行,不足五里便是夏庄,他亲朋往来,诗酒娱怀,远离官场,投身大自然;在这里度过了他一生中最舒心的一段日子。他的几个名号——太古令、黄石令、太古黄石居士都与太古堂、黄石宫关联,可见他对此地的喜爱。
怎奈好景不长。崇祯十五年(1642年),清兵攻胶州城,高宏图因守城有功再次被起用。次年拜南京兵部侍郎,继升户部尚书。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自缢;吴三桂倒戈,北京沦陷;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即位。高宏图升为兵部尚书,加太子太保。高宏图与史可法等出谋划策,欲挽狂澜之既倒,遗憾的是,阉党马士英、阮大铖把持朝政,他们的意见不能实施。弘光帝朱由崧又是扶不上墙的烂泥。高宏图见大势已去,无力回天,辞官流落到会稽。清豫亲王多铎攻克南京,南明弘光朝灭亡。多铎慕高宏图忠烈,写信送钱招降,高宏图撕信退钱,断然拒绝。史书记载:“明亡,高宏图寓居会稽破庙中,闻国变悲愤绝食。……三日后,高宏图睁眼要水喝,当时祝曰三(高宏图的家僮)才12岁,在一旁侍奉,端着水说:‘大人幸又食饮了,可惜白白的饿过三日。’高宏图听了点了点头,遂闭目绝食,九日而殉国。”是年为清顺治二年(1645年),享年62岁。
大江滚滚浪涛东,狂澜从来挽不成。欲奋巨臂擎危厦,怎奈朽木已凋零。
秋风汨罗悲屈子,春雨白沙怀高公。绝食九日为殉国,何如太古寄余生。
高宏图的著作有《太古堂集》《易经著解》《史记论事》《论史》《高宏图尺牍》《血衣记》等。《明史》有高弘图传。
太古堂的去向有两种说法:
一、据周至元的《崂山志》:高宏图去世后,太古堂被胶州人王垓长子、曾任过邠州三水县知县的王锦购得。
二、据华阴王至瑞老人口述:胶州王氏10世祖王垓娶高氏女,太古堂作为陪嫁成了王氏产业。王氏第11世于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从胶州迁至崂山,取村名楼里。查阅《鳌山王氏世系谱》,第149页,有王垓“配匡氏……副室高氏”的记载。
不管是购买还是陪嫁,太古堂成了王氏产业。
继续追踪太古堂的去向:黄宗昌(即墨人,明天启二年进士,授雄县令)在《崂山志》中记为“华阴山居”。到了纪润(清康熙年间诸生)的笔下,太古堂的名字已成了“王官楼”(王官指王垓、王锦父子。山村乡野,楼房罕见,华阴村北的楼底、楼里等地皆由此楼得名),其周围是王官园林。他还记下了两副对联,大门对联:“十亩绿野渊明稼,一带青山中立图。”楼上对联:“清狂客至无兼味,老病人扶有远山。”据王至瑞老人介绍:后来王官楼破败,王氏又有个康熙二年出使过琉球的十世祖王垓,华阴王氏便在王官楼的废址上盖起了“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的王氏宗祠。1958年修崂山水库,华阴村迁出,原址成为库区,宗祠没入水下。
这正是:书香墨迹浪淘尽,太古居停已成空。白云苍狗斯须变,湖泊水底觅余踪。
参考书目:
1.清同治版《即墨县志》
2.夏庄《栾氏家谱》
3.华阴《鳌山王氏世系谱》
4.周至元的《崂山志》
5.黄宗昌《崂山志》
6.陶允嘉之《游劳山记》
7.纪润《崂山游记》
访问人物:
华阴老人王至瑞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