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永生丨归来小议成都游 - 世说文丛

苏永生丨归来小议成都游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成都.jpg


上个月,我和老伴曾有成都游。今年本不适于出行,可机会从天而降:我们新买的大众ID.4电动汽车,要在成都搞一个新车(ID.6)交车仪式。也许因为我们是青岛ID.4的首位车主,主办方提供机票及二天的食宿,邀我们前往。考虑到比自己去可节省下几千块钱,机不可失。另外,我有一个表姑一家在那,多次邀请我们去玩,正好顺便可以见一见亲戚。所以我们在7月17日从青岛登上了飞成都的飞机。活动结束后,我们又多在成都玩了三天。于21日从成都飞回青岛。

在成都一切顺利,主办方活动举办得成功,我们的游玩也很尽兴。回到青岛本想画上圆满的句号了。没想到,回来一个星期后,成都发现了新冠病例。于是,青岛这边派出所、社区连番电话找我和老伴:核查行程,尤其反复询问是否到过、或飞机经停过南京和张家界。我们如实报告并未到以上二地,也未经停过。其实我们在成都时,成都还未发现病例。我们是21号回来的,成都的病例是27日从外地返回后才发病的,后来知道是到张家界旅游感染上的。接着,社区通知去做核酸检测。于是我们在7月31日按要求到指定地点取样检测。第二天得到结果,都是阴性。谢天谢地,总算是有惊无险。


杜甫草堂。有一种说法,提到杜甫,可以忽略他的生地和死地,却忘不了成都的草堂。这很可能是实情。为避安史之乱,杜甫于公元759年末来到成都,次年春天在亲戚朋友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建起了几间茅屋。他和家人在此居住了三年多相对安逸的生活。作为这一时期的记录,诗人创作了240多首诗歌。常为人引用的有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等。杜甫这时期写下的诗歌,记述这一时期他和家人的生活情况,如怎样盖起草屋、周边景色、邻居的生活以及诗人与他们的交往等。读来,仿佛回到当时的生活场景中。饶有趣味。当然,他一样忧国忧民,不少诗作记录下当时社会的混乱和他的忧思。

也许杜甫当时有在成都长住的打算,所以不但盖了房子,还在周边广植花草树木,以致居处的面积也从一亩扩大到数十亩之广。后来呢,种种事由,又使得他不得不离开成都。杜甫离开成都之后,草堂归于他人,后来想是无人居住,接近倒坍毁坏。幸亏此时,也是诗人的韦庄来成都做官,他访得杜甫草堂地址,加以修葺,使后人有此一地,得以站在杜甫曾经居住的旧地,来怀念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

杜甫草堂现在的名称是“杜甫草堂纪念馆”,大门南面,正是浣花溪水。那悠悠的清水,曾经照过诗人的容颜。先在此照相留念,然后进入园内参观。有复原的草堂,以及其他如祠堂、诗碑等。游人如织。“草堂”现在占地300亩,杜甫当时,何有如此大的宅院?历代扩建所致。唯一遗憾,在园内竟没发现有卖书的。我有这种习惯,到某地总要买几本介绍此景点及当地风情的书,以为旅游的纪念。没有。也许我在馆内没有找到卖的地方。只得作罢。

到了杜甫草堂,才发觉自己对诗人知之不多,他的诗也读的不多。只能自己安慰自己,年轻时经历不多,难以与诗人产生共鸣。回来后立即从网上购来冯至先生《杜甫传》,连夜捧读。

图片2.png
浣花溪畔留影。

图片3.png
杜甫草堂。


黄龙溪古镇。黄龙溪位于成都南约30公里,据说是一个有着1700余年历史的古镇。因为它靠府河,曾经是非常重要的水运码头。现在水运虽然退出了,但河边那些大石头砌成的码头还在,向后人诉说着它过去的辉煌。岸上有城楼、寺庙、民居等建筑,据说清代的建筑不少。曾经有影视剧在此选景拍摄。走在古色古香的街道上,看着两旁那些古代式样的房屋,令游人怀想过去的风光。

现在这里是成都乃至全国都有很大名气的古镇,盛时一天可有10万人到此游玩。靠什么吸引这么多人来此呢?只是一批古代建筑,又要保护不能过度开发。有多少人单为发思古之幽情来此?原来,这里的开发者非常聪明,他们采取的办法既保护了古建筑古街区,又成功吸引了大量游人。

他们根据黄龙溪这个名字,在古街之外,修一条水道(也许原有一条水道,加以扩展整修?),似想象的龙一样弯弯曲曲,从高处而下,水道2-5米,铺以石板,全长约500米。龙首地势高,水正好顺流而下,到龙尾处流入河中。龙首龙尾各修一个水池,可容上百人玩水。这样黄龙溪就名副其实了。更重要的是,游人们,特别是孩子们,见了水都愿意下去玩,水又清又不深,而且是流动的,清洁卫生。特别是夏天,嬉戏中还可解暑,何乐而不为?所以你就会看到,这几百米的溪流中,全是拿盆的、用水枪的甚至徒手捧水戏水的人。孩子们多,但年轻男女也不少,个个玩得不亦乐乎。类似于云南的泼水节。

沿溪水两岸,叫仿清街。清一色清代样式建筑,作为商业用途。吸引着游人在此吃喝玩乐。水里是戏水的人,岸上可吃可看可玩。水里也是人,岸上也是人,你说热闹不?连麦当劳、星巴克也在此开店,可见这里人气之旺。

前几年,曾见报道,这里水时有时无,而且不干净。还有反映这里停车以及景区秩序乱、饭店价格高等。可能是近年来,加大了管理,我们来游玩,发现景区里秩序井然。我们虽没有放情戏水,但看看热闹的人群,逛逛仿清街上的各色店铺,中午吃了一顿特色饭,完成了这次有趣的游玩。成都的亲戚知道我们游过了黄龙溪,说:“游了黄龙溪,不虚成都行了。”

图片4.png黄龙溪龙潭广场。


到此一游青城山。青城山之于成都恰如崂山之于青岛。都是近郊之有代表性的名山,也都是道教圣地。连海拔都比较接近。崂山海拔最高1132米,青城山最高峰1260米。

也因此,到成都总要到青城山转转。成都多雨。青城山山高峰多,遇雨很容易形成山洪,为游人安全计,遇大雨则关闭景区。幸得老天开恩,我们去的这天,天气只是阴,并无雨。我表姑的儿子、我的表弟亲自驾车,载我和老伴出成都,奔青城山而去。表弟河北人,2005年大学毕业后,留在成都发展,现在有自己的公司,有员工百多人,做电商生意。我开玩笑说:“你这当老板的,来陪我们游山,有点浪费啊。”表弟笑说:“亲情比事业重。”我又问:“今天正是周一,应该最忙。你的事务能安排开?”表弟回答说:“我管得越少,员工干得越好。”

进得山门,走不远,就开始登山,一路石头台阶,比较陡峭。对我们两位老人,也算是对体力与信心的一次考验。表弟体谅我们,陪着我们走走歇歇,再前行。看看这山景,确实是群峰环绕起伏、林木葱茏幽翠。山谷间流水潺潺,空气温润宜人。真真配得上“青城天下幽”的美誉。攀登了多半个小时,一个湖泊出现在山谷间,湖水波平如镜,颜色绿如翡翠。坐游船开到对面,就是上山的索道入口。坐上缆车,不过10分钟,位置已是接近山顶了。俯瞰脚下,“一览众山小”。表弟问我们是否还向上登山,到青城山的主要道观上清宫?我们就说不去了。非不敬也。实在是体力有所不支了。再说,看过了青岛的上清宫,想来这里的也不过如此吧。不只是对道教,我对于任何庙宇,甚而包括教堂,兴趣不大。觉得那不过是不同的建筑。信仰在于心内。

于是我们三人在山路旁边的一座凉亭里坐下来,享受惬意的山风。旁边有几位抬滑杆的人也在休息并等客。他们穿着酱紫色的坎肩,说着在北方人听来很有特色的当地话。游人从我们身边走上走下。人们匆匆在此见面,又匆匆离开,可能一生不会再见。我忽然想到日本人常说的“一期一会”。人生的每一个场景,不都是一期一会吗?比如,刚刚在缆车上,与我们同车的也是两位老夫妻,短暂的乘坐时间里,我们有一通对话。得知,他们是四川本地人,和我们年龄相仿,七十岁上下。曾自驾车到各地旅行。说到此地是到西藏旅行的一个起点,我说我们此生怕是去不了西藏了。没想到两位中的男士,回答说:“有什么去不了!完全可以。没有那么可怕。”接着说,他和老伴就有进藏的计划,可能不久就会成行等。

这番话真是给我一个当头棒喝。我又看看对面的他,应该比我年龄还要大个三两岁。竟然有这样的雄心壮志。钦佩之余,令我惭愧。

我们就乘返回的索道,下得山来。回去不坐船,沿着湖绕一圈,又走下山的路。下山是跟上山并行的路,却大半是木栈道,走着更舒服。

下行不远,路边一家饭店。时光已过中午,表弟建议在此午餐。于是我们进得大门,见依山崖而建有数间房屋,屋前一块平地,搭起顶篷,摆上数张桌子,就是吃饭的所在。老板娘送上茶来,我呷了一口,随口说了句:“这茶不错!”事后,老伴埋怨我说错了话。这是为何,下面再讲。

三个人要了四个菜,主菜是青城山的所谓“四绝”之一:白果烧鸡。这是成都青城山地区的传统名菜,特点是汤汁浓白,鸡肉异常鲜美。吃来也确实不错。吃饭休息约一小时,体力也恢复不少,我们就结账。表弟抢着付钱。老伴小声告诉我:“700多呢!”“怎样这么贵啊。”我有点吃惊。
老伴告诉我:“饭钱300多,3两茶叶360元,总共是700多。”原来,我的不经意的称赞茶好,表弟就向店家买了3两送我。120元一两,也算是好价钱了。青城山茶号称“洞天贡茶”,也是列在“四绝”之一的。早在宋时就是贡品。老伴说茶好缘于水好,回去没有山涧里的清泉水,怕没有那种纯净清香了。不过回来以后,用净水泡了,除了味道确实不错之外,这茶的另一特点是,水中的茶叶即使经过一天的冲泡和放置,也依然呈现它那开始冲泡时的鲜嫩绿色。也是神奇。

下到停车场。表弟问我们是否愿意到映秀镇看一下,就是汶川地震时的中心。我和老伴不愿意再让表弟多费时间,想到他工作一定忙。就说不去了。虽然我们只是在青城山的前山一游。也满足了。

图片5.png

图片6.png


在成都开车。沾这次活动的光:主办方为参加活动的人员提供两天免费的租车服务。这大大方便了与会者。我也充分利用了这个条件,在成都开了一天半车。开了两种车,一是燃油车大众的探歌,一是大众的纯电宝来。有了车,我们可以比较舒适自由地安排行程,能够到一些没有自己的车不太方便到的地方。以我古稀之年纪,还可以在家乡以外的另一个城市开上车,享受有车一族的便利,又一次印证了15年前,我55岁时决心学驾驶的正确决策。

在成都开车非常舒服,那感觉比在青岛好。成都人开车较青岛人文明,市内车速可能比青岛慢一些。并非拥堵,大约是开车人心态平和,不那么着急赶路所致。路上汽车喇叭声也少。乱变道的少。以上只是个人感觉,但我相信这应该是实情。我想也正因为这样,我在成都开车一天半,跑了近200公里。没有违犯交规,没接到罚单。


其实最应该说的,也是到成都必须体验的,更是成都人自豪的是成都的吃。可惜我们北方人,本来就不能吃辣,年轻时尚且有时还敢稍微试一点,如今老了,胃肠退步,又服着药,麻辣一族,望而却步了。用我表弟的话来说:“不能吃辣,享受不到成都的特色美食了。”没有办法的事。人的饮食习惯,越年龄大越不能适应。我的表姑也是这样,她随儿子到成都10多年了,也是至今一点辣也不能吃。不仅如此,对于成都人吃的某些食物,如兔头、黄鳝等,她是不但不吃,连看着别人吃也受不了。说起吃辣,据她说,当地人,年龄过了50岁,也就慢慢地不吃辣了。想来也是胃肠接受不了了。

成都人吃的麻辣火锅那是全国有名,尤其是那红汤,喜欢吃的人,爱的不得了;不吃的人,感觉实在不太卫生。据我表弟讲,成都几年前,曾倡导吃清汤,但人们不接受,觉得没有味道。就又恢复如初了。可见传统的力量之大,决非短时间能改变。但从卫生和健康的角度,这种麻辣火锅,并推开到所有涮着吃的食物和吃法,可能都不利于健康。但改变无疑需要时间。

虽然我们不能享受成都特色的美食。但在成都不能不吃饭。所以仍然可以说说吃。到成都当天,表姑一家为我们接风,一起吃饭。表弟特意安排在据说是炒菜最出名的“大蓉和”饭店,点的菜也多是不辣的。很适合我们的口味。可见成都现在的吃,也不光是辣。应该是荟萃了南北饮食的精华吧。游览市区,小吃街好多,著名景点如“锦里”和“宽窄巷子”等,小吃更是主要特色。除了火锅和串串,其他如醪糟、油茶、肥肠、担担面、豆花面、龙抄手、三大炮、叶儿粑、汤圆、谭豆花、钟水饺、张鸭子、跷脚牛肉等,数不胜数。朋友们有机会亲自来品尝吧。

图片7.png
麻辣火锅是成都吃的第一招牌。

图片8.png
成都人特别爱吃兔子头。


充满活力的成都。成都近年来已成为吸引人口排名前面的城市,第七次人员普查数据显示,对比第六次人口普查,成都增加了近600万人口。排在全国城市中的第3名,仅次于深圳、广州。青岛排在15-20位。再有是小学生在校数量的统计排名。2019年比2009年,成都小学生增加约32万,全国42个大中城市中排名第4;同期青岛增加约2万人,排名第20名。俗话说:人往高处走。孟子也说:出于幽谷迁于乔木。人们愿意迁移到成都,自然说明此地宜居吧。我们看到成都的环境,确实不错。市内街道建筑规划整齐,绿化相当好。到处绿树成荫、鲜花盛开。

我们这次是为车而来。说到车展,成都是我国四大A级车展的城市之一(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可见其经济地位了。

成都游,没到之处很多。留待下次吧,虽然不可预知何时是下次。只抄录杜甫重游新津县修觉寺写的《后游》的前四句作结:“寺忆曾游处,桥怜再渡时;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

写于2021年8月4日—8月17日


苏永生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苏永生丨归来小议成都游》 发布于2021-8-23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