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香丨与青藏铁路零距离 - 世说文丛

胡香丨与青藏铁路零距离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随着青藏铁路在西藏境内第一段铁轨的铺设,寄托着几代人美丽梦想的高原图景在数万铁路工人夜以继日的奋战中即将成为现实。

QQ截图20220802164856.png

青藏铁路在眼前飞过

2004年6月22日上午,青藏铁路在西藏境内的第一段铁轨在安多县隆重、热烈的仪式中铺上路基,并开始沿着筑好的路基不断向拉萨延伸。在欢呼的人群中,最激动和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些青藏铁路的建设者们。
在青藏线上采访一个多月,一路上不时会看到青藏铁路各工程标段打着承建单位名称和各种口号的彩门,路边的巨幅生态保护宣传牌,时远时近,时左时右却始终相随的铁路路基、桥基的施工现场……
在穿过第一道彩门时,便在心里默数:中铁二局、中铁十五局、中铁五局三公司、中铁十三局、中铁二十一局24标段、中铁隧道集团、中铁二局五公司……因为车速太快,眼睛又东张西望想“记录”的东西太多,数着便数不清了。据有关报道,去年后半年开始的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全线共有22家企业进场施工,参建人员3.9万人,完成工程投资50多亿元,完成工程量和投资量均达到开建以来的最好水平。
在拉萨停留时,就曾跟在媒体工作的朋友打听铁路施工情况,正在西藏人民台主持一档援藏专题节目的甘露说:今年是青藏铁路格拉段开工三年来,基本完成青海境内筑路铺轨工程,“主战场”移至西藏境内进行全面施工的攻坚年,她刚刚向台里递了申请,要挨着各施工标段走一趟,在工地上住上几个月,做一次详细的全线采访,将所有感人的情景和细节记录下来,报道出去,让所有西藏人都能跟她一样,随时感受和体验到来自这条辉煌之路最前沿的心跳与激动。
然而记者一路眼见,跟想像中的情景还是有很大的不同。施工现场并不像想像中那样呈现出一片机器轰鸣、人声鼎沸的场景,远远看上去,倒显得比较宁静和从容,各段工地上大多只有一两台(辆)大型机器和很少的工人在干活,而铺了平整、规则和折射着太阳光泽的白色碎石子的路基,像是自己长出来的一样,安静地跟随我们的视野一路延伸,看上去既壮观又显得有些空旷。想要找一个比较集中而“热火朝天”的施工现场去跟工人们“打成一片”的愿望,越来越渺茫,不知道是因为“来迟一步”,错过了那样的阶段与情景,还是各施工阶段一直都是这样?

QQ截图20220802164953.png

我们队里个个都很优秀

在车子驶出当雄县城不远的根甲大桥施工处,记者看到施工现场相对集中,便离开公路,将车子朝工地方向开了过去,停在隔离带外面。
在离施工现场几十米远的临时工棚里,记者请求一位正在登记整理工人资料、名叫樊怀江的重庆籍女工带到工地,并找到负责现场施工的郎滨先生。
郎滨是中铁五局三公司九分公司副经理,一边指挥工人调整机器,一边抽空回答记者提问。他说他们公司这一标段是当雄特大桥以桥代路工程段,长度为1.7公里,去年8月动工,今年8月完工,是青藏铁路最大的以桥代路环保工程,施工难度相当大。
“以桥代路工程”是青藏铁路施工中的一大特色。在青藏铁路工程中,有三大世界级难题已被攻克,其中一大难题“高原高寒生态脆弱带在施工中的生态保护问题”以及一些高原地质病害严重而把握不大的路基,就是通过“以桥代路”的方式解决的。
已经在青藏铁路施工中连续工作3年、属首批施工人员的郎滨说,一期工程时他在昆仑山口施工,那里是他从业20年来所遇到过的气候条件最恶劣的施工环境,而这里则是他遇到过的施工难度最大的工程。主要是地下涌水和流沙,在目前的铁路路桥工程中,还没有好的解决办法,只有一边往下挖,一边填沙袋加固和处理涌水,不能直接用水泥浇铸(因为没法凝固),先进的机械化设备大多也用不上,使不上力,只能靠人工一点一点来完成,这样工程进展很慢。
“你们过来时也看见了,坑里的工人一直是泡在水里干活的,往下挖一点,就要赶快用吊桶把涌出来的泥沙水运上来,同时还要赶快加固,不然就会有坍塌,快也快不了,慢又不敢慢。在海拔四千多米高的地方,风大,干冷,缺氧,加上一直泡在冰渗、刺骨的泥水里干活,工人是很辛苦的。所以,有一些新闻单位来采访时,让我们推荐表现突出的优秀工人,先进个人,我说,我们队里个个都很优秀,每一个工人和技术人员都很了不起。”郎滨有些激动地对记者说。
谈到青藏铁路施工中面对的第三大世界级难题,施工人员在高寒缺氧环境下施工的健康与安全问题时,郎滨先生说:环境是比内地施工艰苦得多,但施工人员的健康与安全问题都有保障。总投资达262亿的青藏铁路格拉段工程,不仅在技术、设备和资金上都有坚实保障,各承建公司从一开始对工程总指挥部关于确保工程质量、确保高原生态环境保护、确保施工人员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的三大要求就非常明确,尤其是针对高原高寒缺氧环境下严防高原病的医疗设施保障,更是步步跟进,目前全线建立三级医疗机构137个,配备医务人员481名,配备医疗设备2880台(套),每一个施工标段都有就近的医疗机构,开工三年来,全线几乎没有因为突发高原病救治不及而导致人员死亡的事情发生。
郎滨本人是湖南人,他说高原反应除了容易引起肺水肿、脑水肿等危及生命的突发性高原病以外,长期在高海拔地区工作、生活的人,也容易潜伏肺叶、心脏肥大等慢性高原病。他自己第一年在4500米以上的地方施工时,反应都不怎么厉害,除了容易疲劳以外,没有太多不适感,但后来却感觉一年不如一年,第二年需要吸氧,第三年一直头晕,身体有些发飘……不过,他们一年可以享受四个月的假期,跟家人团聚和养息身体,这是过去不可能有的待遇,他很满足了。

QQ截图20220802164831.png

青藏铁路的2007年

从那曲到格尔木,记者乘坐的是一辆沃尔沃长途大客车,沿途仍可遥望迤逦壮观的铁路施工路段和大部分已经完工的灰白色路基。
车过美丽纯净的羌塘高原时,除了宁静的路基和挨近公路边的绿色工棚,大段大段的路程都极少见到人烟。
到达位于唐古拉山脚下西藏与青海交界的安多县县城时,天色已渐渐暗淡,县城因为比较集中地驻扎了青藏铁路施工单位的指挥部和基地、后勤组织等,大约还因为长期以来是跑青藏公路长途客、货运输的汽车停留中转的地方的缘故,显得比一路所经过的西藏别的县城都要热闹和繁华许多,街灯与一些餐饮、娱乐场所的霓虹灯也早早亮了起来。
记者在安多县城稍作停留,吃过晚饭后,便开始走夜路,因此很遗憾,在翻越唐古拉山口时,没能看到已基本建成的世界海拔最高的火车站。
但是,在夜色中任凭展开的思绪,却可以想象得到,当2007年铁路如期贯通运营后的青藏线,将是一种怎样令人鼓舞与激动的情景:在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广袤辽阔的视野中,铁道与公路咫尺相望,火车与汽车并驾齐驱,既是一道“天堂”美景,更是一条连接西藏与内地乃至世界的“黄金”命脉。
据有关部门测算,从去年后半年青藏铁路西藏境内工程段全面开工以来,仅建设阶段,将给西藏带来的总经济收入可达40亿元以上,直接间接可提供的就业岗位达10万个左右,其中包括农牧民劳务输出.物资供应、西藏自产各类施工建材销售、通讯交通食宿等服务项目等等……建成运营后,更将大大提高西藏各项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与现代化步伐。
记者在拉萨市采访自治区交通厅“大庆办”(庆祝川青藏公路通车50周年活动办公室)罗布主任时,曾提过一个“杞人忧天”的疑问,将来青藏铁路投入运营后,大大减少了客货运输量的青藏公路会不会因此而冷清下去。
罗布主任笑着回答:怎么会?铁路贯通将大大促进自治区的经济建设与繁荣,更能带动境内得天独厚的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青藏公路沿线一路都是天堂般的美景,比如羌塘草原奇观羊八井地热田、谷露温泉、念青唐古拉山晨曦中粉红色的神峰、西藏最大神湖纳木措.可可西里无人区的原始景观等等,减少了运输任务的青藏公路,将被开发成与川藏南北线、滇藏线遥相呼应的又一条黄金旅游线路。到时,世界各地每年来西藏朝圣、观光的游客将远远不止三万、五万,而是三十万、五十万,甚至百十万……
这让记者想起在经过位于浪卡子县的西藏第二大湖羊卓雍措时,见到那里正在大规模地修筑环湖公路,直通拉萨市的高速公路,也全线开工,阵容庞大的情景,想必也是在为铁路贯通后的旅游业做准备的。

11作者与藏民在石头屋前留影.jpg
作者(右)与藏民在石头屋前留影


【相关】青藏铁路三年大事记

2001年6月29日,国务院批准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1142公里新建改建路段工程正式开工,首批26000多名铁路建设者开赴青藏高原,当年完成投资11.8亿元。整体工程预计总投入262亿元,工期6年。
2002年6月29日,青藏铁路唐古拉山以北青海境内路基工程完工,正式开始铺轨。当年完成投资53.2亿元。
2003年6月29日,世界海拔最高的火车站青藏铁路唐古拉火车站(海拨5068米)破土动工,预计第二年8月完工。到该年年底,开工两年半的青藏铁路工程已累计完成投资120亿元,攻克了连续多年冻土、生态脆弱和高寒缺氧等“三大难题”,唐古拉山以北青海境内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唐古拉山以南西藏境内工程全面开工。
2004年6月2日,青藏铁路西藏境内路段路基工程完成,正式开始铺轨。这天上午,隆重庄严的铺轨仪式在唐古拉山脚下、藏北高原那曲地区安多县帕那镇举行……当第一段铁轨缓缓铺到覆盖碎石的路基上,中国人做了将近一百年的铁路进藏梦,终于开始下笔勾画那个完满的圆圈形符号了。此刻,距离这条全长1956公里“通天”铁路全线贯通、全面运营的日子还有两年多时间,但是已经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挡这一天的如期而至了。


原载《新西部》2004年第九期


胡香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胡香丨与青藏铁路零距离》 发布于2022-8-2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