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勇丨上流社会之所见 - 世说文丛

张勇丨上流社会之所见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9.png

“上流”一词,既指河流的上游,又是地位的至尊,也可作上等之解。说起上流社会,它与大众生活似乎并无太多关联。普通人对上流社会的认知,大多来自文学名著与影视作品的渲染。
 
岛城的西海岸,有家规模不大的商业综合体,名曰“上流汇”。单纯的三字读音,好像是四字“上流社会”的缩语。实际上,它是以名品为卖点的购物中心。
 
感受现实中的上流社会,还是不知不觉漫步于伦敦的西区。从维多利亚车站走出,大约两公里的距离,是计划的造访地“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在英国旅游,没有比去博物馆更省钱的了,也没有比不到博物馆更能真切地了解这个国家的了。
 
出发前,把街道地图和行走线路全记在脑中。但实地走下来,跨过几个街区,却像穿行了迷宫。在一条叫Sloane Street(斯隆街)的街来回走了两趟,以确保出路和方向与最终目的地相符。表面上看,这条街与平时走的路并无明显不同,但它总有一种难以言表的异样感觉。街名的Sloane与单词的groan(呻吟、叹息的意思)局部形似,所以就特别记住了这个名字。
 
回来重新对照地图时,发现误闯的几条街道,居然是所谓的上流社会街区。对上流社会,只在某些小说的描述中,点滴印记那种上流的氛围,比如宫廷、舞会、名媛、绅士、礼仪。想必夹杂在上流之间的,还有与其密接的虚荣、欺诈、奢华、淫荡、卑劣的特殊层面。当发觉片段的上流时,闪念间又想,他们的下流社会到底在哪里呢。
 
几年前的早春二月,拜访上海郊区的一家工厂。周五的下午,从沪西的厂区返回市里,遭遇已有预期的交通堵塞。原本与厂家负责人并无太多的话语,因为堵车的缓慢行进而不停地畅谈起来。
 
领导说,春节期间他们举家到了日本旅游。整个行程印象颇佳,绝对不会出现上海这样的大堵。当车的行进速度稍稍有些加快时,他忽然说道,日本是很下流的。我问,下流是指什么。也许说不清或不便说,他反问我到底怎么看。我不是元芳,我能说什么呢。未加思考,脱口来了句——因为日本有上流,所以才有下流。我们没有上流,故而就看不到日本的那种下流。
 
语言,有时只是一种搪塞,或者是就对方来言的回声和应承。在你知我也知,抑或你不知我也不知之时,只要双方心知肚明,大多不会再细究了。自沪返青,上了飞机,我还在琢磨,中国到底有没有上流社会、有的话又在哪里呢。
 
新中国的诞生,带来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它没有剥削、远离压迫,讲求公理、倡导平等,并且是人民当家做了主。我们讲过,创造一流、力争上游。唯独没有培育和发展,什么是上流。追溯上流社会的源头,恐怕发端于资产阶级、归属于资本主义。估计是,绝对平等的境况极易造就新的不均衡。由此导致城乡有别、工农有别、脑体有别,最终体现于财富集聚和物质拥有的多与寡、厚与重、上与下。
 
时至今日,当周围呈现越来越多的楼堂馆所、灯红酒绿、名流云集、慈善义举的宏大场面之际,新的社会生态环境或已降生。如果说一种派别形成一个群体、一个群体汇聚一股力量,一股力量必然构造一方天下。那么,这些大大小小的集合体,便有可能长成一个上流社会的现时雏形。
 
2017.6.4  小记
2023.1.10 补充



张勇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张勇丨上流社会之所见》 发布于2023-1-16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