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勇丨寻找青岛大学历史学院“客座教授”之意外发现 - 世说文丛

张勇丨寻找青岛大学历史学院“客座教授”之意外发现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7.jpg

前段时间,拜读岛城一位著名收藏家的文章。末尾的落款,标注“青岛大学历史学院容座教授”的身份。显然,“容座”为“客座”之笔误。一眼滑过,无甚大碍。然而,几天后偶然想起这事儿时,便有了看看青大官网的冲动。
 
登录“历史学院”的网站,在师资队伍的页面,可见教授/特聘教授、副教授、讲师、校内兼职教师的“排名不分先后”的全员名单。人文实验班,罗列的是“青岛大学人文实验班首批校外导师”。学院兼职教师,包括“历史系校内兼职教师”和“历史系校外兼职教师”。至于客座教授,好像并没有找到确切的介绍。
 
作为师资队伍一支的“客座教授”,既然未在官网的醒目页面独立展现,对于历史学院聘请客座教授的具体条件和明确流程,或者说能够成为其客座教授的硬指标和软要求,也就不能过分期待了。不管怎样,对一所正规大学而言,除了专职教师和专任教师外,包含客座教授在内的其他师资力量的组织架构,是从另一个层面体现教学水平与彰显科研力量的重要环节。
 
8.png

寻找未果,徒增失望。且看“学院简介”的起始两段文字之一:
 
滨海历史文化名城青岛,红瓦绿树、碧海蓝天,三里河文化、琅琊台遗址、崂山道教昭示着丰厚的历史底蕴,栈桥、一战遗址博物馆、奥帆中心见证着时代风云变换。坐落于青岛并以这座城市命名的青岛大学蒸蒸日上,与青岛同呼吸,共成长。
 
以“滨海历史文化名城青岛”开头,再以语出康南海而为今人传诵的“红瓦绿树、碧海蓝天”为接续,忽然又过渡到了悠悠五千年的“三里河文化”。漫漫长路难言尽,跨越到新世纪,亦有“奥帆中心”。这是在描述岛城历史之久,进而高等学府承载教学与研究的责任和使命吗。
 
再以“蒸蒸日上,与青岛同呼吸,共成长”,又把青岛大学的历史拉回到公元1909,一个既牵强附会、更引发人神共愤的疑惑原点。
当2014年70.5万字的《青岛大学校史》正式出版时,编写组的四分之一人员组成皆来自历史学院。以专业者的身份和角度,青岛大学的历史竟然能够追溯到并无根脉相连与情感交织的“德华大学”。彼时今朝,是否局内局外都把一己当成了“容座教授”。
 
紧接着介绍文字的第二自然段:
 
黄海之滨,浮山南麓,绛帐设教,讲诵弦歌——青岛大学历史学科拥有四十余年办学历史,著名历史学者刘泽华、胡滨、王阁森、韩玉德曾在此弘文励教、培桃育李。
 
既然拥有逾百年的校史,此处何以只列举了“四十余年办学历史”。以华岗为代表的“文史哲”大家,不正是青岛大学校史中的核心人物吗。据此,至少还可前推四十年,岂不争取了更大的荣光。刘胡王韩诸位前辈教授之前,“赵钱孙李”的众多先贤,有无必要再来提及。

9.jpg

网页的页面,时不时地游荡着“歡迎報考我院”的弹窗。且不说夹杂繁体字带来的视觉错乱,也无论点开的内容需要细看。仅就抬头的“欢迎报考青岛大学学科教学(历史》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双标题广告语,实在令人大惑不解。没弄明白“历史”二字,何以左边括号、右边书名号。历史的学院,这是在有意突出什么样的历史,还是强调历史性的什么特殊内容。
 
至此,即止。不过退出之前,还得说说红色的学院Logo。以篆体的“歴史”呈现,自然而然联想到二十年前以“大學”为图的青岛大学的校徽。弧形的波浪色块内,标明的2018是历史学院组建的年份,还是传递什么其他信息,有待进一步核实。如果它与现今青岛大学校徽上的1909不发生关联的话,这个五年前的时间点,在表达什么含义呢。
 
10.jpg

至于对应的英文翻译,其中心部位词语的HISTORY OF QINGDAO,一眼望去,极易造成“南京市长江大桥”的视觉错象。建议历史学院与青岛大学的文字,做上下的排列,或者将OF省略、直接以空格替代。
 
原本,只是想了解客座教授的介绍。意料之外,貌似常态。想象之中,或不则声。年年岁末话相似,岁岁年初各不同。新春可期,惟有翘首以待。

2023.12.26


张勇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张勇丨寻找青岛大学历史学院“客座教授”之意外发现》 发布于2023-12-27

评论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