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玉殿丨荣耀与传承——童年足球回忆与对足球文化传承的思考 - 世说文丛

盖玉殿丨荣耀与传承——童年足球回忆与对足球文化传承的思考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欣闻母校青岛一中迎来了建校百年华诞,作为一中学子,我从一个野球小子到运动健将、功勋运动员、教练员、山东省政府一等功荣立者,不由得想起了自己足球生涯中母校的薪火相传,是母校的体育教育与足球文化使我踏上了登攀荣耀的云梯。

一、童年足球印象

足球运动是一项体育运动,其实也是一种文化,也是需要传承的,需要一代代的不断传承延续。
我出生于青岛,儿时住在朝城路,居民院落不是很多,那时人口也不密集。马路两侧墙高窗少(有两处像是仓库),有窗子、有铁护栏阻挡,不易被球砸破玻璃,路上鲜有汽车经过。由于环境允许,所以常常有小孩子在此踢球玩耍。那时候踢的是一种黑色的小橡胶球。有一次,在部队提了干的大我一旬的哥哥回青岛探亲,看我喜欢踢球就给我买了一个更大一些的紫色橡胶球,深得在一起踢球小伙伴儿们的喜欢,我也为此成了“小中心”。
我家是21号院,斜对面是10号院(好像也是一个库房),住着一位后来成为岛城绝对元老级的足球“教父”和足球传承人,他就是杨昌。
説起杨昌,在青岛乃至全国足球圈可谓谁人不知,无人不晓!他是1955年青岛市获得全国大中城市足球锦标赛(华东区)上海赛区竞赛大会冠军队的主力成员之一;后来成为青岛队主教练。他的大儿子杨安民当时是我朝城路小学的同班同学,我俩在一起踢球玩耍。记得有一次我踢球摔倒擦伤腿,找到杨家,安民的母亲杨夫人从其家里似乎是医院里才有的那种很规矩的医药柜子里拿出药水为我敷药,对此我始终心存感激不忘。杨安民后来与另一个同校非同班同学梁胜利一起被北京来的舞蹈学校选调去了北京。而杨昌先生的小儿子杨安利则在“文革”时期常常在汇泉第一体育场外场一起踢球。那时,由于“文革”非常时期体育运动队全面停训,每年的7月16日后,我都会从济南回青岛探家居住较长时日。在青岛的日子,几乎每天午餐后都要去汇泉体育场与杨安利一起踢球,以保持一定的训练,然后,再到附近的第一海水浴场游泳。杨安利比我年龄小几岁。后来他被选调北体青训队,之后又调入解放军“八一队”,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卫而入选国家队。另一位1955年获全国锦标赛(华东区)冠军的青岛市队成员金天民老前辈也住在离我家仅隔一条马路不远处的观城路(金天民后来与杨昌一起也是青岛队教练员),其大儿子金德贵也是我在朝城路小学时期与梁胜利、王秉沂、吴升柱三人的同级同学,我们又同是当年朝城路小学足球队队友,当时的体育老师是姜孝孔。(王秉沂后来与我一起代表学校参加台西区小学乒乓球赛分获冠亚军)。
金德贵家对面的街心三角花园,地处费县路、滋阳路、观城路交叉路口,也极少有汽车通过,所以,我们也经常在此踢球,甚至是常常不同班之间在放学之后约赛,把书包摆在路上当球门。金德贵家南边是一个酱园,院里有很多大酱缸,我们稍有不慎就会将球踢到那个院里,幸亏那些大酱缸都有竹箔制成的盖子遮挡,不然就麻烦了!我、杨安民与同在一年级时期的同班同学邱植汶(也是我们朝城路小学足球队和业体足球队的队友),其兄邱植辛则是当时青岛外贸足球队队员,邱家对面胡同里住着我们校队及业余体校队友吴升柱,吴升柱又与金天民大儿子金德贵,还有他们同班的王秉沂均是我们的队友。

二、体育人生的加油站

1961年,我从朝城路小学考入青岛市第一中学。邱植汶、吴升柱、王秉沂等,还有另一名叫沈保立的,都成为了青岛一中足球队的队友。当时负责学校足球队的主管体育老师是李祥钰。在李老师带领下,我们参加市中学生足球比赛中屡获佳绩。虽然,我自幼年儿童时期就喜好运动,也在小学时期参加乒乓球,足球运动锻炼,但是比较多的足球训练还是在进入青岛一中阶段,尤其是足球和田径运动。
青岛一中是一所有着优良体育教学与体育运动传统的老校,有着优良传统并十分重视传承,学校有多名教学经验丰富资深优秀体育老师,如较年长的陈老师、沙老师,还有较年轻的马老师、杨老师、王老师、李祥钰老师。学校为国家培养输送了非常多的优秀运动员,如著名的田径三级跳远亚洲纪录田兆钟、链球运动员毕宏福、全能运动员王福荣、铅球运动员刘伟等等,不胜枚举,他们后来都成为优秀的教练员,为国家培养了无数的优秀运动员。
我在青岛一中期间就深受学校这种体育文化传承的影响,也深受学校对体育教学训练的重视以及老师的关注、厚爱。我入校不久,就在学校举办的班级足球活动中被老师发现,得以选拔参加学校的足球还有田径训练。记得当年我们初中三班选拔进一中校队的还有张培山、韩心懿、刘长弟等,在田径训练中我也是受益匪浅,经过训练,我在全校运动会上荣获400米第一名和800米第二名,代表青岛一中参加全市田径运动会获得了4×400米第四名的好成绩。这些都为我进入省队从事足球运动打下了良好的身体素质基础。当时的这些成绩都与学校老师的选拔、发掘、教育、培养有直接关系,尤其是当时主管我们足球和田径训练的李祥钰老师对我们关爱、重视有加,给以多方面的指导。
不仅如此,我1964年3月被选调进山东省足球队后,李祥钰老师同样没有忘记对我的培养。那年我放假回青,去学校看望李祥钰老师,他特别安排了我给学校足球队讲课并带校队训练,这不仅仅是对我的褒奖更是一种认可与鼓励,也就是从那时起,就为我以后从事足球教学训练,成为一名教练员在心里埋下了萌芽。所以说青岛一中和李祥钰老师的启蒙也是我走上体育人生的一个很重要转折。可以不夸张地说,母校青岛一中是我走上体育道路并能不断获得优异成绩的加油站和推进器!作为一名初中生,虽然我在青岛一中的学习生活不到三年,但是我深感正是这所百年老校的慧眼识珠和睿智恩师的伯乐推荐使我最终走上足球运动的道路,师生恩情铭记在心永不忘怀。母校青岛一中的多位恩师培养教过我,包括我的班主任朱老师,尤其是李振华老师。我入校不久,就被选为班的体育委员得到了班主任老师的重视,同时也是他的语文教育为我日后喜欢读书喜欢文学并为后来写作奠定了基础。
1964年我调入山东省足球队后,我就立下宿愿要为山东足球打翻身仗努力拼搏创造优异成绩。我在省队先后担任二队队长、一队队长,后来又于1976年29岁时被提拔为教练员。“十年磨一剑”,经过15年的艰苦奋斗,山东队终于在1977年晋级甲级队改变了山东省足球队20余年长期在乙级队徘徊不前的困境,我于1979年作为运动员兼教练员在第四届全国运动会上带队荣获冠军改变了山东省足球队的落后面貌,被李先念副总理授予“勇攀高峰运动队”锦旗,省政府授予集体一等功,我个人也荣获运动健将称号;之后,我于1997年担任山东省第八届全运会足球队执行教练员荣获冠军,个人被省政府授予一等功,之后我又于第十届全运会担任山东省足球队助理教练荣获冠军被授予二等功,又在担任山东省女足教练员时带队获第二名、第四名,连续担任两届南北明星队教练员,并被授予进步最快球队教练员,荣获山东省体育局三等功;荣获山东省政府颁发的山东省体育荣誉奖杯。以上的所有荣耀与成绩都是母校青岛一中的教育成果,没有母校青岛一中就没有我的今天。

三、百年老校青岛一中是体育人才的孵化园

青岛一中是体育人才的孵化园,也是为足球运动提高改变山东足球水平而奋斗的推进器,为省市乃至国家输送了许多优秀足球运动员,如张崇发(我山东省队时期多年的队友,夺得第四届全运会冠军的锋线搭挡)、张全利(北京部队足球队)等等。
足球运动有着极强的魅力和影响力,与青岛一中队友吴升柱住在同一胡同里的高姓兄弟也是足球“人家”,他当时是四方机厂的著名前锋,其侄子高峰(也是一中的学生)后来进入山东省队成为第四届全运会足球冠军成员之一。吴升柱与高峰所住的L形胡同有两个进出口,东端在滋阳路而南端则在费县路,沿着费县路边的一排日本式房屋一路上行就是2路无轨电车西镇终点站,早年这里也有个街心花园,花园的北侧即电车站对面是一位叫鞠连祥的足球队员(当时在解放军八一足球队),我之所以知道他,是因为1963年暑假期间,他陪同八一足球队的陈克亮指导来青岛选队员,有一次,一帮不同学校的会踢球的孩子在当时云南路与费县路交界口的青岛市第24中学接受陈克亮指导和鞠连祥的选拔,实际上选拔程序十分简单:做做准备活动,传传球,然后分开两队踢踢,比赛就结束了,留下家庭住址给鞠连祥就各自分开了(那时候没有现在这么方便的手机联系方式)。数日后,鞠连祥突然到访我家通知我被选中,同时极力做我母亲的工作,让我去解放军体工队踢球,谈话期间方知说话有些口吃的鞠连祥不仅仅是青岛人,而且就住在我家附近的费县路顶端不远处。当然现在鞠家住的那一排平房还有门前不远处的街心花园都因城市改造而消失了,而我的解放军“八一队”足球梦也由于当时的青岛少年队和青岛市第一中学校方因为我没有毕业不放人也烟消云散了。在我家所住朝城路的东口即是东平路,沿路往西上行路过观城路和定陶路口不远则住着1958年进山东省足球队的陈孝信,还有一位是赫赫有名的山东省田径队大块头、体型魁梧的铅球运动员刘伟(后来在家里说起刘伟才听我二哥说他们曾经是小学同学)。从东平路再往上走不远就是寿张路口,不远处住着我到了省队后仍然在队1958年入队的老队员王兰田。就在这样不过方圆三五公里的地方就蕴藏着这么多的体育人、足球人,可见足球与体育的影响与魅力之深远。
而岛城另一位家喻户晓的老前辈“海里蹦”盛德新老先生的儿子盛维国又曾经是我青岛业体少年队和山东省队时期的队友。还有一位青岛4808厂的安殿平老先生同样也是1955年全国锦标赛华东区冠军队元老,其儿子安征曾经是我在山东队时期第四届全运会夺冠时小我九岁的队友,而安殿平老前辈的孙子安君(安征之子)后来又成为笔者在鲁能泰山俱乐部任教三队的队员。更有意思的是,当年华东区冠军队成员宋敬臣曾经是我在山东省队的兄长队友而其儿子宋宝龙又是我执教山东省青年队的队员。
当年,青岛元老队(华东区冠军)沈蕴昌老前辈的儿子沈保立则是我1964 年调入山东省队之前青岛一中足球队的队友,是在“文革”时期曾到济南在我宿舍住过数十日的好友!那个时期由于特殊原因,正值山东省各运动队伍训练处于“停滞”状况,我有时间也有条件陪他们一行十多个小伙伴游大明湖划船,去趵突泉,黑虎泉赏泉喝茶,到山师大游泳池游泳。回想这些快乐时光只能成为一去不复返的美好回忆。其实,我在青岛一中时沈保立高我两级,他是高中足球队的,但是,由于我那时在前卫位置比较“突出”,所以又在某些场次被选中参加过高中队比赛,青岛一中高中队那年曾经获得过市冠军,队伍中有两个当时的印尼归国华侨能力很强,一个中卫身强体壮,一个前锋速度很快(此人名叫曾庆荣,在全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也屡创佳绩斩获头筹)。
在我家所住的朝城路的北面不远与云南路,广州路交汇处是青岛早期有名的天桥,天桥下近处就是西大深,我们山东省队的1956年建队时的元老队员吴洪月和1958年的队员孙广聚的家就在西大深石村路与南村路上。吴洪月(1964年下半年从山东省一队退役)成为我进山东省足球二队的首位教练员,也是后来带领山东队获得过第四届全运会冠军和几届甲级联赛亚军的山东省足球队的功勋教练员。
综上所述,可见足球运动的影响与魅力,而作为一种文化更有着极其广而深的渊源与传承!

仅以此文和《建党百年·追忆山东省足球队的发展——我所知道的山东省足球队》一书献给母校百年青岛一中百年华诞

01-年轻时的盖玉殿.png 年轻时的盖玉殿

01-(备用)-盖玉殿.jpg 金牌教练盖玉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盖玉殿丨荣耀与传承——童年足球回忆与对足球文化传承的思考》 发布于2024-2-17

评论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