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周丨大沽河三题 - 世说文丛

学周丨大沽河三题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大地与河流

从高空俯瞰大地,大沽河从入海口到发源地,大沽河干流从源头招远阜山一路欢歌,在中游处和它主要支流小沽河,恰好构成了一个大写的“人”字,汇成滔滔之势,向南奔流向大海。
水是大地之灵,人是万物之灵,一条水系,流淌成为一个大写的“人”字,这是大自然的神来之笔。
大沽河,青岛的母亲河,是一行大自然之诗,是一条舞动着的生态彩练;大沽河,胶东半岛一条丰富的水系,让整个胶东大地气韵生动。但见它千支万派,泛滟滟之晴波。或径流而直达,或弯环而漩涡。其出山也,骇如霹雳,疾如飞梭。其汇渊也,荡漾荇藻,动摇芰荷。杨柳依依,老树婆娑。
它像所有的大江大河一样,哺育着两岸土地上的人民。青岛市水务管理局一位老水利工作者鲁好迅说:“改革开放之后,青岛需要的水量越来越多了,所用的是远程调来的长江水和黄河水。尽管客水已经成为主要水源,但是,大沽河水源地的作用一点也不能忽视,仍然需要重视其重要作用,大沽河仍然是我们青岛市水源的战略保证!”
受惠于大沽河的人们,对这条河流既熟悉又陌生。像所有的河流一样,大沽河充满着神秘的气息。每个在大沽河畔生活的人往往只会选择属于自己的一段去观察体验它,只有少数人才能追根溯源,对它的全貌,做一番实际而全面的考察。卢正春就是这样的考察者,他利用工作之便和业余时间不辞劳苦,走遍大沽河全流域,用心为大沽河立传,他说:“这条河在当地老百姓心目中是非常神圣的,我到河畔工作以后,觉得这条河的重要性远远没有被认识,觉得有必要尽尽责任,用自己的笔书写这条大河,我写的《大沽河传》就是为了让青岛人及外地人都知道有这么条河,因为这条河给两岸的人民带来太多太多福祉了。”
当然,真正了解和理解大沽河的,还是那些长年累月与河为伴的水务工作者,他们称得上是大沽河的守护者。这些守护者像对待一位可敬的老友一般对待这条河流,用他们的智慧和耐心去理解、体悟并呵护着它。刘明信就是一位令人尊敬的河流守护者,他参加工作三十多年,一多半时间是和大沽河连在一起的,他说:“这条河在我心中的分量很重,我和我的同事几乎走遍了这条河的大小支流,我愿意时时刻刻陪伴她,守望她,保护她。”
涓涓溪水与汹涌波涛,都是水的形态。不择细流,方成巨川。让我们看看大沽河是怎样从源头奔向大河的,在途中又做了怎样美丽的逗留。
大沽河从发源地一路向南,在莱西市,做了一次美丽的停留——产芝水库,又称莱西湖,这里无疑就是大沽河水行进旅途上最大的驿站。
产芝水库,位于大沽河干流中上游。浩浩渺渺,颇具气势,控制流域面积为879平方公里。总库容为4.02亿立方米,兴利库容为1.76亿立方米。这处胶东半岛最大的人工水库,是青岛市重要的生活及工业用水基地。
相对于产芝水库的浩渺,七星河就显得纤细而婉约。七星河,全长23公里,河床最宽处20米左右,流域面积95.5平方公里。在大沽河众多支流中,七星河不是最大的,然而却有着鲜明的特色,它的特色就是河流的原生状态。    
水流继续向南,一条支流——洙(潴)河从东北方向一路奔腾而来与主流汇合。“潴”就是水聚集处,这条河转折处常潴水为泊,故名潴河。潴河,河道弯曲,宽窄不一,是一条季节河,汛期洪水暴涨,枯水季节河水断流,是大沽河重要支流。
潴河流到水集,截弯取直后,在故河道上,清淤砌岸而成一湾水泊,因其形似“月牙”,被赋予了一个美丽的名字:“月湖”。潴河孕育了水集,而月湖则是水集的明珠。月湖公园位于莱西城东南角,占地47公顷。公园南侧有180亩的梨园,春风起处,满园梨雪;湖心岛上,桂树成林,仲秋时节,丹桂飘香。
大沽河在潴河汇入后,势力渐大,向西南方向继续前进,流入平度市。
河水欢快地流淌,去赴一场美丽的约会。在平度市石家曲堤村,大沽河与小沽河汇合了。小沽河是大沽河最大支流,素有“大沽河不大,小沽河不小”之说。 
小沽河源于莱州市马鞍山和胡家顶山东麓,全长85公里,流域面积1028.2平方公里。小沽河河道无大弯曲,水宽而不深,夏、秋水涨,暴雨后出现高水位。最大流量达400立方米/秒。作为支流的小沽河自己也有支流,其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在小沽河支流猪洞河上游建有尹府水库,是大沽河流域的第二大水库。它控制流域面积178平方公里。总库容1.45亿立方米,兴利库容0.74亿立方米。
与小沽河交汇后,大沽河终于有了大河的气势,浩浩荡荡一路南下。
在即墨区,它与五沽河相遇了。五沽河全长44公里,流域面积648平方公里。它的主要支流有龙化河、花园河、孟沙河等。历史上五沽河河道多弯曲,比降大,断面小,源高流急,汇水集中,易阻水,沿河两岸极易漫溢成灾,如今它已经被驯服成为一条惠民河了。
落药河,全长35公里,流域面积285.7平方公里。在平度市南村镇崖头村汇入大沽河。落药河名与一个传说有关,据传当年唐王东征,大军在此染疫,没想到战马喝了河里的水后,竟神奇地好转,原来河道两旁长满药材,河水才有了治愈功效,唐王登基后命名这条河为“落药河”。时至今日,当地人仍然以河水驱邪。
流浩河因流水浩荡而得名,又叫长直河,干流长32.65公里,流域面积410平方公里,这是大沽河中游流域面积最大的支流。
桃源河,又称那城河,发源于即墨普东桃杭村,流经南泉镇、蓝村镇、从胶州汇入大沽河。这条季节性河,原本仅是一条5公里左右的濠沟,后经人工开挖形成全长35公里的河道。
大沽河下游最大的支流是南胶莱河。这是一条人工运河,它开凿于1280年,历时五年而成。它最初的功能是为南粮北调接济京师,至今仍有运河、运粮河之称。南胶莱河长26.6公里,流域面积1406平方公里。如今南胶莱河已经失去了运粮的功能,可是它的生态功能依旧显现。随着新机场的启用、运营,这条河会越来越多进入人们的视野。
大河一滴水,家国万里情。和所有的河流一样,大沽河从源头到末流,多姿多彩,气象万千。在它的源头,是滴滴涓涓的流水,在它的上游,是无数支流与小溪,这些溪流没有波澜,仅仅是水在大地上刻成的痕迹。直到它的中游,通过一路的含纳并接受,逐渐形成激荡之势。而在它的下游,则是一幅宏大的气象。 
2021青岛国际水大会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启幕,大会主题为“水——生命之源 发展之基”。国际水理事会主席洛伊克·福勋先生通过视频发表演说:“水是我们共同的生命线,它将人类、动物和自然联系在一起,它将我们所有人联系在一起,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它对所有生命、所有生态系统,所有人类活动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 
珍爱水资源,保护母亲河,人们对大沽河的认识原来越深入,保护大沽河的志愿者活动经常在河畔举行。美好的环境不仅是生活品质的需要,更是创作灵感的源泉。一位经常到河边写生的年轻画师袁佳珣说:“大沽河的风景在不同的河段有着不同的味道,无论春天秋天夏天冬天我都可以获取到不同的灵感,大沽河作为青岛人的母亲河,也是我灵感的母亲河。”而文化学者李明对于这条河的认识更为理性和深刻:“大沽河用她的水滋养着这座城市,使城市在地理上的扩张,新移民的增加,经济的增长变成了一种可能性。”
老子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是啊,地球上没有哪座城市是离得开水的,有了水,才有希望;有了水,就激活了城乡。

微信图片_20240331195136.jpg
微信图片_20240331195137.jpg

治河兴水

水是生命之源。
浩瀚的宇宙,地球因其70%的水而使其呈现出迷人的蓝色,这颗星球之所以生机勃勃,就是因为它拥有孕育生命的源泉:水。
每个个体生命和赖以生存的地球一样,组成人体72%的物质也是水。
水,善用则利,不能善加利用则是祸患,中国人对水,有一种特殊而又复杂的感情。千百年来,人们总是逐水而居,以水为财。但是,大江大河水患多发,也是不争的事实。在三千多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上,其中发生洪涝灾害的年度有两千两百多年,水灾不但会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会使大量的灾民变流民、流民变暴民给社会安全、经济生活带来巨大冲击,甚至产生动乱,影响社会稳定,因此历朝历代都非常重视治水。在古代神话传说里,大禹治水的故事,显示了人类面对洪水时表现出的顽强与智慧。可以说,一部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史,就是一部与水害作斗争与水同生存的历史。
历史上,大沽河是一条经常泛滥的河道,在大沽河博物馆里,通过浮雕的形式展示着历史上治理大沽河的十位人物。大沽河得到根本治理是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代,曾对大堤进行2次大规模的岁修,以后相继进行了险工护砌、堤防灌浆、河道清障及建滞洪区等工程,有效地约束了洪水,减轻了灾害。至1987年,大沽河治理工程(含支流治理)总投工1531.95万个,完成工程量1750.81万立方米,总投资1290.12万元。
用清水、排污水、抗洪水……人和水的关系,就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一面镜子,映射出人类发展水平、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随着经济高速发展,治污、抗旱又成为治水的新课题。如何变水患为水利,使之真正“善利万物而不争”,成为世世代代的愿望。2011年,大沽河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治理工程提上日程。这一年青岛市发布《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意见》,文件要求:突出抓好大沽河综合治理,重点实施标准堤防建设、主槽疏浚、蓄水补源等工程,将大沽河建设成为‘水清、岸绿、流畅、人水和谐’的生态景观长廊。治理方案按照“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理念,将水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贯穿河道治理全过程,统筹考虑防洪、蓄水、生态、环保、交通、景观、人居、文化、经济和社会效益,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上下联动、市场运作的办法,在大沽河自产芝水库至入海口段127公里及相关区域,重点实施防洪、水源开发、道路交通、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现代农业产业化基地、小城镇与新农村示范建设等“七大工程”,使河道全线防洪标准由不足“2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实现“洪畅、堤固、水清、岸绿、景美”,将大沽河沿岸建设成为贯穿青岛南北的防洪安全屏障、生态景观长廊、滨河交通轴线和现代农业聚集带、小城镇与新农村建设示范区。最大程度地开发利用水资源和改善水生态环境,全面提升大沽河对周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保障力和拉动力,带动辖区流域范围内50个镇(街道)、2513个村庄、240万人口的发展,缩小长期困扰青岛发展的南北差距。
大沽河治理工作总体规划治理是青岛市有史以来一项投资规模最大、工程项目最多、治理范围最广、建设标准最高、生态效益最好、辐射带动作用最强的以水利为主体,涉及交通、林业、农业、环保等多领域的综合性、系统性惠民和德政工程。工程参与者张言林回忆道:“大沽河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到现在的变化可以说是巨大的,从粗放式管理到专业化的管理,再到目前的高标准化的管理,这个过程我都是亲身经历的。”重点建设三大滨河旅游区(河口湿地旅游区、莱西湖生态观光旅游区、故城文化及田园生态旅游区)、五大湖泊(莱西湖、青山湖、东湖、桃源湖、棘洪滩水库)、九大湿地(海口湿地、桃源河口湿地、流浩河口湿地、移风湿地、大小沽河交叉口湿地、潴河口湿地、莱西滨水湿地、猪洞河口湿地、黄同河口湿地),形成旅游特色明显、生态功能突出、上下左右贯通的生态景观长廊;突出建设贯穿南北的滨河绿道,连接15个旅游功能节点;在跨河两岸新建改建桥梁22座,建立完善便捷的交通体系;重点建设拦河闸坝24座,实现河道上下游水体相接、水面相连。实现了“三区五湖九湿地、绿道连通十五点、二十二桥跨两岸、二十四闸水相连”。大沽河治理工程获得了大禹奖,这份荣誉是属于所有参与者的。
大沽河畔有一个村子名叫女儿村,《即墨县地名志》记载,该村地处大沽河和流浩河的交汇处,古时常有水患。每到洪涝季节,村里的男丁就要到河堤上防洪。相传在古代,有位地方官曾来这里视察,见村里都是妇女,惊呼为“女儿村”。这个村原本归平度管辖,后来划到了即墨。隶属更改的原因,与大沽河洪涝灾害有关,河水暴涨的时候,经常让村子“无所适从”。如今随着大沽河成为景观河,自从水患变为水利,女儿村成为大沽河畔明星村,村名包含着的那份沉重的历史感,随着河流的变迁成为了遥远的记忆。是啊,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千万年来,月亮依然是那个月亮,而河流,已经不是原来的河流了。“老水利”刘明信说:“大沽河被称为青岛市的母亲河自有其道理,天旱的时候,它能提供强大的水源保证,当水涝的时候,它能有效地泄去洪水,确实是像母亲一样呵护着我们全市人民,我们也应该像母亲一样来保护大沽河,使大沽河不受污染,母亲保护我们,我们反过来也要保护母亲。”
大沽河综合治理工程结束之后,当地的老百姓得到了益处,环保意识加强了,环境卫生不断提升,大沽河越来越美丽,越来越漂亮。“梦里儿时碧水波,莺飞芦荻啭声多。”这是诗人张君嘉的诗句。张君嘉的家乡平度市南村镇东北街,就在大沽河大坝边上,曾经,他家是离河最近一户,距离不到二百米。说到村边的大河,张君嘉充满着感情。在他记忆中,大沽河的一年四季都是非常漂亮的,经常做梦梦见大沽河。他说:“这条河给我的童年增加了很多很多的乐趣,所以我对这里充满了感情,离开家乡这四五十年,只要回到家,我都要走到河边,看一看大沽河,我目睹了大沽河历史变迁的,为它今天的魅力而感到欣慰。”他用饱含深情的笔触描摹家乡大河作品发表在《人民日报》上,他觉得让天下人都知道家乡大河之美,是他对生养自己的大沽河最好回报。
水清了,岸绿了,路畅了,水鸟儿多了,游人多了。河水缓缓流过河道,劳作的人们河边忙碌着,羊群在羊倌的鞭子指挥下啃食着青草,钓客专注地盯着甩出的鱼线,河床上,白鹭翩翩,河道里野鸭成群……这条河变得真让人不敢认了!沿河村民已感受到治河带来的明显改变,大沽河畔呈现的是一幅充满了生机与希望的画面。人们往往用水草丰美赞美土地,水草丰美是生态文明的体现,如今大沽河流域又成了水草丰美之地。它不仅是一条着眼防洪的“水利轴”、优化环境的“景观轴”,它更是一条重要的发展轴,是担负着缩小城乡差距的使命、实现青岛全域统筹、城乡统筹发展的一条“发展轴”!是宜居幸福大青岛的“核心中轴”。
有一位西方作家说过这样的话:没有河的村子,根本不是村子。仔细想想,这句话是一个事实:走遍乡野,几乎找不到一处与水隔绝的村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重塑人水关系,就是尊重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就是重塑人与自然的关系。大沽河,“母亲河”,流淌在新时代,流淌着崭新的篇章……

微信图片_20240331195139.jpg
微信图片_202403311951381.jpg

汇入大海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每一条河流都是自己流域的生命之源,经历一冬的沉寂,春天来了,水缓缓流淌着,给大地赋予新的生命……阳春三月,百花盛开,大沽河两岸复苏了……
据考古发现证明,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即有先民在大沽河流域繁衍生息。大沽河是孕育胶东地区历史文明、民俗文化与自然景观资源的摇篮,是文明象征和文化载体,携带着独具特色的文明印记从远古流淌到今天,犹如大自然写在大地上的诗行,阅读这条河,就是阅读胶东大地上生民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生活史诗。
大沽河,古称沽(姑)水,沽(姑)尤。“沽尤”名称最早见于《春秋左氏传》。《左传·晏子》云:“姑尤以西”为齐东界。《齐乘》亦云:“姑,即大沽河,尤,即小沽河。沽水起北海至南海,行三百余里,绝齐东界。”文化学者李明认为:“大沽河正好是齐文化影响力的一个边界,齐文化相对比较谨慎保守,而东夷文化也就是后来的东莱文化,因为它近海,主动改变生活状况的能力和欲望特别强烈,因此具有鲜明的创造性,因此以大沽河为界,不同的文化类型就影响了周边区域的社会状况、经济状况的发展。”
河流的变迁史是一部文明的发展史。人类从蒙昧走向文明,一直围绕着水边活动。当一个区域的经济与文化得到相当程度的发展,城市便出现了,两千多年前,在姑尤二水交汇处就诞生了一座颇具规模的城市——即墨。即墨在齐国的东方,与西面的王城临淄遥相对峙,并夸富饶。公元前284年,中国战争史一场著名的战役在此展开。当时燕国大将乐毅率领六国联军大举讨伐齐国,在生死存亡之际,田单借此一座孤城,巧用火牛阵大破燕军,拯救了濒亡的齐国,即墨从此名垂青史。明嘉靖年间平度知州周思兼曾写过一首关于即墨古城(康王城)怀古诗:

盛夏五月东南行,残霞遥映康王城。
群鸦低飞断复续,萋萋芳草愁云平。
阡陌成行种黍禾,云是当年歌舞地。
王孙公子谁留名?曲榭雕栏不知处。
城南古冢高峨峨,牧童指此供樵苏。
日夕牛羊不归去,山北山南人相呼。
废寺颓碑莫可读,野人传讹怪且惑。

在明代周思兼的眼里,“当年歌舞地”,已经阡陌成行。今天人们更是只能凭想象制作一个模型追思不复存在的过往了,当然,这份想象是有据可查的,除了纸上文字描述,还有清晰可辨的故城遗址。西汉时期,即墨故城作为胶东国的国都,进入了最为兴盛繁华的时期。当时的运粮河即今小沽河,通过东南城门洞可直接驶入贮货湾内,至今城墙缺口尚存。即墨故城由最初西周时期的一个边鄙小邑,历经春秋、战国,至西汉时,已发展成为古代胶东半岛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对今天而言,它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1992年即墨故城遗址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列入国家“十一五”文化大遗址保护项目。
曾是曾是文明渊薮,辐射源头的即墨古城早已杳无踪影,然而其文化影响却一直像流淌的沽河之水,在历史长河中留下遗响。不仅是即墨古城,大沽河流域所有的文化因子都这里留下了印记。大沽河畔的大沽河博物馆就是留住文化记忆的仓储。周丽静是大沽河博物馆的负责人,据她介绍:“大沽河博物馆是2013年的时候开始正式筹备的,经过了两年多的时间,于2016年10月份正式对外开放,大沽河博物馆在展陈设计方面,主要是立足于展现整个大沽河流域的,包括自然历史人文以及民俗等各方面一些内容,大沽河博物馆丰富了青岛地区博物馆的展陈内容,同时是展现大沽河流域,甚至是整个青岛地区和胶东半岛地区一个对外展示窗口。”
大沽河给沿河村庄带来福祉,平度南村段沿河村庄沙梁村村民就一直以大沽河为傲,他们认为是大沽河赋予了他们风水宝地,在村中有一处建筑名叫文昌阁,是从这个村子出去闯荡的民族资本家綦官升捐资修建的,它一度是大沽河畔最高的建筑,体现着一位民族资本家的桑梓之情,雕塑艺术家徐立忠饱含深情回忆道:“我姥爷的父亲搞土产发了财,于是就拿出一部分钱来,在这个地方修了文昌阁,请了当时当时在青岛最优秀的建筑师刘铨法设计。青岛的红卍字会、栈桥回澜阁都是刘铨法设计建造的。”因为这座文昌阁,沙梁村近现代考上大学的学子特别多,其中尤以綦氏家族占了大部分。邻村的人开玩笑说,因为一座文昌阁,沙梁村狗的叫声都和别的村不一样,它们的“汪汪”声听起来像是“子曰、子曰”。文昌阁一度失修,沙梁村的文脉几近中断,一位在公安部门工作的人士说,自从文昌阁破败,沙梁的社会治安成了问题,不仅狗叫声不再“子曰”,痞子流球一度层出不穷。平度市南村镇在青岛创业打拼的新一代实业家和各方人士不忍看到这样一份文化遗存就此颓败,经过多方努力,终于使其恢复风采。南村镇文化馆馆长、作家杜法好工作生活在大沽河畔,他对于大沽河南村段的历史文化了解颇多,他以传承弘扬发挥大沽河流域文明为己任,当他了解到文昌阁和它主人背后的故事之后,创作了一部长篇小说,呈现给现代,让大家了解这一段历史文化。
大沽河流域内历史人文古迹、民俗文化与自然景观资源非常丰富,呈现出一幅色彩斑斓的历史画卷。它从远古流到当下,从源头流向大海,滋养大地,润泽城乡。文昌阁可作为一个活的见证,见证着从它两岸村庄走出去的创业者像河流一样执着,不舍昼夜,不改方向,一路奔向水的最终归宿——大海。
众所周知,青岛是一座因港兴市的移民城市,她与大沽河有着怎样的不可分解的关系呢?回望历史,最早胶州湾港口即属河口港,早在唐代就有大沽河畔的板桥港,是当时全国著名的贸易港口。宋朝在板桥设市舶司,今天大沽河博物馆,复原了板桥镇当年的繁荣景象,这里有高丽亭馆、市舶司、胶西榷场,可以作证板桥镇在东方海上丝绸之路中是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板桥港后来为塔埠头所取代,塔埠头位于胶州城东南12华里处,距大沽河入海处约20华里。载重20吨的民船,可沿大沽河入海抵达塔埠头口岸。当时塔埠头外码头为船舶装卸货物的集散地,山东半岛南部沿海民船运输的中心,是芝罘、青岛开埠前的国内重要港口之一。至清末,每年进出塔埠头口岸的民船达4000艘次。直到光绪二十五年(1899),也就是德占胶澳两年后,民船航运的重点,才由塔埠头转向青岛口岸。文化学者李明阐述了河、海、港之间的关系:“海关、港口、船只、人流都形成了一个中心,它和二十世纪早期的青岛港的这种冥冥之中的联系,也就是胶州湾在这几百年中间所发挥的作用,而没有大沽河,也就没有早期的这样的港口贸易的形成。”
百川入海,逝者如斯,携带着东夷文明的基因的大沽河最终要汇入大海,这是它的宿命,也是它的使命。只有汇入大海的河流才会获得无限的希望,大沽河的品格与生命直接影响着她所哺乳的城市,今天,青岛港的盛况里应该还有板桥市舶司和塔埠头口岸的基因,国际化的青岛离不开大沽河的清流。
大沽河,青岛的母亲河!它是一份文化记忆,是一条系住乡愁的精神纽带,更是滋养人们心灵的灵性源泉。河流是大地的血脉,浸润着土地,让大地愈加灵动和妖娆;滋养着历史,让文化更富生机、更有活力。从源头出发,一路奔流,大沽河最终融入了大海,完成了一条河流的超越之旅。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学周丨大沽河三题》 发布于2024-3-31

评论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