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我注意到,有一个词“不让”,经查找,包括旧约和新约在内,全部圣经66卷中,只有一处用到这个词,于是引起我的好奇心。
这段话的背景是,大卫执政期间遭遇持续三年的饥荒,经求问上帝得知灾祸源于扫罗王违背与基遍人(非以色列后裔)的盟约,擅自发兵剿灭该族。为平息神怒,大卫召见基遍人商议赎罪之法。基遍人拒绝金银赔偿,要求严惩扫罗后人。大卫忍痛交出扫罗庶出的两子及五个侄儿,唯因曾与扫罗之子约拿单立誓结盟,特赦其遗孤米非波设。基遍人将七人悬尸于扫罗故都基比亚示众,时值大麦收割季。扫罗之妻利斯巴以麻布搭棚守护尸身,昼夜守护直至雨降,展现对亡夫最后的忠诚。此事揭示盟约的神圣性,亦显明大卫在公义与恩义间的艰难抉择。
我注意到,后面两句“日间不容空中的雀鸟落在尸身上,夜间不让田野的走兽前来糟践”是并列句,分别说的是日间和夜间的情形,一个是“不容”,一个是“不让”。(特别赞叹当时的译者,这两句犹如诗句一般工整对仗,洋溢着有节奏的诗意之美。)
这两个词有什么区别呢?查询了一下,这两个词在中文表达上确实存在一些细微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语气强度和主动性的不同。
“不容”:语气更强烈,带有"绝不允许"的坚决态度;暗示一种绝对的禁止,不容商量的立场;侧重表达内在的决心和不容侵犯的意志;对象是"空中的雀鸟",需要更强势的阻止。
“不让”:语气相对平和,是普通的禁止表达;强调采取实际行动进行阻止;对象是"田野的走兽",需要持续的防护。
这种用词差异形成了平行结构中的微妙变化,通过同义但不同强度的词汇,既保持了语句的韵律,又增强了表达力度。先用更强的"不容"强调白天的警戒,再用"不让"描述夜间的持续守护。
这种昼夜不懈的保护,反映了利斯巴对死者尊严的坚定守护,也暗示上帝子民对神圣事物的敬畏态度。原文希伯来文中也可能存在类似的语气差异,中文翻译很好地捕捉到了这种细微区别。
在整个圣经中,“不容”一词出现了70次,分别是:创世记6、出埃及记13、民数记3、申命记3、约书亚记2、士师记5、撒母耳记上1、列王纪上2、列王纪下2、历代志上1、历代志下1、约伯记3、诗篇13、传道书2、雅歌1、以西结书1、玛拉基书1、马太福音1、路加福音1、使徒行传1、希伯来书1。而“不让”仅在撒母耳记下21:10出现一次。
有时间真应该把这70处出现“不容”的句子好好研读一番。
另外,与“不让”同义,而意思更进一步的“不叫”则更引起我的兴趣,找时间再写。
查询DS,得出以下结果:
在这段文字中,“不容”与“不让”虽均有“禁止”之意,但存在三重细微差异:
1.主观意志的强弱:"不容"(不许可)带有更强的主观禁止性,凸显守护者的坚定意志。如"日间不容雀鸟",既包含物理阻隔(麻布遮盖),更强调利斯巴主观上拒绝任何生物触碰尸身,隐含"绝不允许"的决绝态度。
2.阻止对象的差异:"不容"侧重对自然行为的阻断(雀鸟降落是被动行为),"不让"则针对潜在的主动侵害(走兽具有主动攻击性)。前者是静态防御,后者是动态防御,形成昼夜交替的立体防护体系。
3.语义色彩的侧重:"不容"暗含道德立场(维护亡夫尊严不容侵犯),"不让"侧重现实效果(确保尸体不受损)。前者赋予行为以伦理意义,后者强调实际结果,共同构建出人物"外御侵害,内守贞洁"的双重形象。
这种用词差异恰如春秋笔法,通过动词选择传递多层信息:白昼的"不容"展现守护的庄严神圣,夜间的"不让"突显责任的持续坚守。两个看似重复的表述,实则通过动词的精准选用,在相同行为中注入时间维度(昼夜交替)与行为性质(防御/抵抗)的差异,使画面更具层次感。
附:撒母耳记下 21:1-10原文:
大卫年间有饥荒,一连三年,大卫就求问耶和华。耶和华说:「这饥荒是因扫罗和他流人血之家杀死基遍人。」
原来这基遍人不是以色列人,乃是亚摩利人中所剩的;以色列人曾向他们起誓,不杀灭他们,扫罗却为以色列人和犹大人发热心,想要杀灭他们。大卫王召了他们来,问他们说:「我当为你们怎样行呢?可用甚么赎这罪,使你们为耶和华的产业祝福呢?」
基遍人回答说:「我们和扫罗与他家的事并不关乎金银,也不要因我们的缘故杀一个以色列人。」大卫说:「你们怎样说,我就为你们怎样行。」
他们对王说:「那从前谋害我们、要灭我们、使我们不得再住以色列境内的人,现在愿将他的子孙七人交给我们,我们好在耶和华面前,将他们悬挂在耶和华拣选扫罗的基比亚。」王说:「我必交给你们。」
王因为曾与扫罗的儿子约拿单指着耶和华起誓结盟,就爱惜扫罗的孙子、约拿单的儿子米非波设,不交出来,却把爱雅的女儿利斯巴给扫罗所生的两个儿子亚摩尼、米非波设,和扫罗女儿米甲的姊姊给米何拉人巴西莱儿子亚得列所生的五个儿子交在基遍人的手里。基遍人就把他们,在耶和华面前,悬挂在山上,这七人就一同死亡。被杀的时候正是收割的日子,就是动手割大麦的时候。
爱雅的女儿利斯巴用麻布在磐石上搭棚,从动手收割的时候直到天降雨在尸身上的时候,日间不容空中的雀鸟落在尸身上,夜间不让田野的走兽前来糟践。
(原文来自和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