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知生丨隋永谞《抗战回忆录》考注 (一) - 世说文丛

李知生丨隋永谞《抗战回忆录》考注 (一)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隋永谞_副本.jpg

【提示】该文为即墨抗战七十周年时期所作考证文,隋永谞的许多言论仅能代表他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地位而言,我们今天将该回忆录当历史资料来参考对待,还是有历史价值的。由于该文有六七万字,26节,将陆续发表,这是第一篇。

【考注】隋永谞(1913—1987)字健生,即墨市龙山街道团彪庄人(抗战时期为即墨四区)。隋永谞的父亲隋中春在津浦铁路和胶济铁路的施工修建中,承包了一些车站建设工程,收益颇丰,成为团彪庄的富户人家。隋永谞自小跟随父亲在济南读书,后考取青岛山东大学文学系。

七七事变以后,青岛国民政府和军队撤守,山东大学的学生也纷纷出走,各奔出路。1937年9月,隋永谞回到团彪庄,准备以某种形式进行抗日活动。他通过族叔隋子玉的介绍,认识了前来崂山、即墨一带发动武装抗日的原国民党沧口铁路支部干事孙殿斌,隋永谞取出自家护院防匪的20多支长短枪,开始组建抗日游击队。

在历经了四次集结人员的挫折后,1938年3月上旬,国民党苏鲁第五战区游击总指挥部直属第十六支队第二纵队,在即墨三区区公所驻地王村镇正式成立,司令部设在孙家祠堂大院,司令孙殿斌,下辖四个支队和四个直属大队,隋永谞任该纵队第二支队支队长,开始共有二个大队;第一大队长李希先,指导员褚华林兼,所部400余人为二支队主力;第二大队长刘泽民,指导员孙乃章(即墨市通济街道楼子疃人,中共叛徒,1935年在青岛曾经出卖青岛地下党组织)。6月上旬赵世恪的四十七支队被“窝里斗”的其他数支游击队联合打垮后,栾志超第三大队被第二纵队兼并,改编为隋永谞的第二支队第三大队,这时该支队兵力达到800余人,成为第二纵队主力。

1938年9月,活动在即墨东北部一带的国民党山东保安第六旅韩炳宸部,为了扩展地盘,和第二纵队已达水火不相容的地步,遂以兵戎相见。一介文人的孙殿斌贪生怕死,扔下即墨东部的三个支队、两个直属大队于不顾,仅带少数司令部人员西去投奔第四支队李兆岐部。群龙无首的东部大队人马,一经和韩炳宸接触就垮了下来,隋永谞的第二支队,被韩炳宸兼并为保安六旅十七团二营,隋永谞为营长,所部仍驻防原地。

当年11月,大字不识、毫无民族意识的韩炳宸和其副手黄爱君,在即墨城伪县长张子安、伪自卫团长王德军的拉拢诱惑下,与王信民谋划投日取得高官厚禄,并多次派人联络隋永谞,希望隋部共同接受敌伪改编,均遭隋永谞的拒绝。当月下旬的一个深夜,韩炳宸、黄爱君带领所部800余人到即墨城,接受驻青岛日军高官的检阅,正式投入日本人的怀抱,接受伪即墨县自卫团的番号。韩炳宸、黄爱君换上伪军服,当起了名副其实的二鬼子后,为日军服务的青岛各大报纸大肆渲染。隋永谞得知这一消息后,坚决与之决裂,同时暗中联络十七团的其他两个营共同脱离韩炳宸的控制,继续抗日。一营指导员孙可佩是一知识青年,莱阳乡师毕业后担任小学教师、校长职务,满怀豪情积极抗日,他听到团、营长要跟着韩炳宸投敌后非常气愤,号召全营官兵拒绝与之同流合污,在袭击追杀团长王信民与营长刘西园不果被其逃走后,率部连夜撤往栲栳村,声明决不做汉奸,并与隋永谞联络愿接受其指挥,坚持抗战。三营刘宪章营长率领所部退往崂山,自愿接受隋永谞的节制,与孙可佩合力拥戴隋永谞为团长。隋永谞认为这件事不能擅自做主,应由山东省政府派出的鲁东行辕主任来委任。

1939年2月,隋永谞到莱阳县城向行辕主任卢斌面陈详情,报告了所部游击队的变故与现状。行辕主任卢斌委任隋永谞为鲁东行辕暂编保安第一团团长,孙可佩为一营营长,李希先为二营营长,刘宪章为三营营长,所部原地驻防活动。

隋永谞在赴莱阳活动期间,驻即墨城的日伪军为了报复隋永谞抗日,纠集起100多人于春节期间包围了团彪庄,将隋永谞家的财物洗劫一空,并将所住的五间房屋烧毁。临走时将隋永谞的叔叔抓到即墨城作人质,以胁迫隋永谞投降。

隋永谞识破敌人的阴谋后,不为所动,继续指挥所部打击日寇,在即墨、崂山一带坚持抗日活动。4月20日,驻青岛日酋岛村集结驻青岛、李村等地的千余日军,协同韩炳宸部一千多伪军,加上从其他地区调集的日伪军共计三千余人,对崂山一带的隋永谞部进行全面围剿。

日伪军对崂山完成合围封锁后,见隋永谞拒不投降,便分路展开重点攻击。隋部则发挥熟悉地形的优势据险阻击,打了很多漂亮的伏击战,有效地消灭了敌人。崂山土地瘠薄,所产主粮为地瓜,居民生活本来就十分贫瘠,他们自身每日难得一饱,外来部队仅凭山里人供应食粮其困难可想而知。日伪军对这里开始扫荡后,一切外来物资都运不进来。隋部的弹药衣食难以得到补充,官兵衣着褴褛都面带菜色,生活异常艰苦。尤其处于暮春天气,官兵日夜露宿岩石洞穴或峭壁之下,若遇雨天无处掩身,有时一天难得一餐,多数士兵已患伤风感冒,很难继续坚持下去。5月7日,隋永谞决定二、三两营兵分两路,分别从王哥庄和石人河之间突围北去莱海阳地区休整。他们借助细雨蒙蒙的夜间,依靠自身对崂山路径十分熟悉的优势,从敌人的包围圈里跳出,不发一弹撤出崂山地区,进入海阳县行村、大山所一带休整,与驻扎在那里的一营孙可佩部会合。隋永谞所部两个营在崂山与日伪鏖战半月有余,伤亡官兵60余人,毙伤日伪200余人。战后隋永谞留下隋子玉、江崇杰率80余人,处理伤兵等善后事宜。并以“锄奸团”的名义,在崂山、即墨一带坚持斗争,伺机歼灭小股的日伪军和打击死心塌地的汉奸。

1941年1月,隋永谞任山东保安第一旅第一团团长,兼即墨县县长。1942年春天,保一旅旅长姜黎川带领二、三两团2000多人在张渐九、姜谔生的协助下,前去胶东抗日根据地,加入了和八路军共同抗日的队伍。隋永谞一团拒绝前往,被国民党山东省主席牟中珩将保安第一旅的番号,由隋永谞接任。隋永谞在原有一个团的基础上,又收编即墨地方区乡武装,组成三个团的编制;第一团团长孙可佩,为原一团所部,是该旅基干主力。第二团团长隋子玉,所部为锄奸团扩充改编。第三团团长管明斋,该团以即墨七区王演庄自卫团和七区乡队为基础编成。1942年的敌后战场,国民党领导的敌后武装的抗日活动,大部分停歇了下来,并有许多游击武装打着“曲线救国”的幌子,纷纷投降日军当上了二鬼子,助纣为虐镇压抗日军民。隋永谞这时也不例外,他派出团部副官王受天到即墨城设联络站,并经过张晓古的暗中沟通,和驻即墨日军达成协议;保一旅不对日伪军进行攻击,允许在即墨与莱阳边境的三都河村,修建驻军基地驻防。隋永谞和日军媾和后便调集全县民工,轮流自带干粮和工具,义务到三都河赶修围墙,至秋季围墙完工后,保一旅旅部和即墨县政府入住三都河基地。

1943年7月份,驻海阳县的伪军阎茂文部2000余人,被八路军袭击后损失惨重,而青岛的日军对阎部却不管不顾,得不到补充的阎茂文部徘徊于海阳县南部和即墨的金口一带,处境艰难。该部武器装备比起游击武装来比较优良,暂编十二师赵保原使出浑身解数来想收编这支队伍,但阎茂文最终还是选择投靠了隋永谞的保一旅。青岛日军获悉后十分震怒,扬言如果隋部不立即把人枪如数送还,即要血洗保一旅大本营三都河。隋永谞知道如将反正过来的伪军交出,与公与私都说不过去,便断然拒绝了日军的要求。由此引发了山东抗战史上著名的三都河战役。

1943年9月7日,日军在三都河周围共集结日伪军8000余人,由驻济南的岩本少将指挥,在步、骑、坦克、炮兵和飞机的立体优势兵力配合下,向三都河保一旅防地发起全面进攻,保一旅守军在敌强我弱后无援兵的境况下,与日寇展开搏斗,虽经广大官兵浴血奋战,终究抵抗不住日寇优势兵力的打击,保一旅以伤亡官兵2000余人的代价失守三都河基地。在这场战役中,日伪军伤亡近千人。

三都河战役惨败后,隋永谞被免去保一旅旅长和即墨县长职务,前去山东省政府驻地阜阳受训,后到高中同学、时任山东省第十二旅旅长兼第十二区专员翟毓蔚的防地章丘,客居至抗战胜利。    

据史料记载,三都河战役期间,隋永谞因到鳌山卫(其母死后暂时厝在盘龙庄)为母亲祭周年先期离开了三都河保一旅基地。当年保一旅旅部主要官员解放后记述;隋永谞精于世故,见大战在即不可避免,便托辞家里有事,避战先期离开,由副旅长纪淑和与参谋长金公略代行指挥。虽经旅部主要官员带领广大士兵奋力拼杀,在阵地战中保一旅的低劣武器终究抵御不过日军陆空军的钢铁炸弹,最终导致失败。

1946年,隋永谞在国民党山东省主席何思源的提携下,重返即墨担任即墨县县长,1949年春天兼任青岛第十一绥靖区独立旅旅长。1949年6月,隋永谞率部退往台湾,被派为马公岛要塞守备旅旅长,驻防澎湖岛。同年十月所部改编为三十九师,隋永谞任副师长。1951年,所部改编为五十七师,隋永谞为代理师长,1956年调任陆军总司令部咨议,再调国防部高级参谋,1969年退役,1974年随子女旅居美国洛杉矶,1987年病逝。

隋永谞退役后在台湾台中市居住,和沈鸿烈、李先良、高芳先等在青岛担任过要职的官员比邻而居。晚年开始撰写《抗战回忆录》,惜未竟而逝。其完稿部分由家人少量刊印流传于世。

笔者多年以来,对即墨近现代史上发生的这段风起云涌、各路诸侯争霸的抗战史很感兴趣,根据有限的个人手头资料,进行一些有限的历史考究。由此发现隋永谞的这篇回忆录,有许多人物、事件的真相和结局,需要后缀,以资后人明了,所以根据手里所掌握的现有资料,为隋永谞的《抗战回忆录》一文,按照古人批注的形式,加以考注。文中未考证出处的地方还有许多,殷切期望诸位知情者提供资料,以资逐步完善! 

作者简介:
李知生,青岛市即墨古城人。爱好探究人文历史、考古、自然地理。先后撰有《北阁村志》《即墨古今传奇》《走过六十年》等文著,校对家藏先辈《闲云诗草》集。2015年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应青岛市崂山区文史单位之邀,主笔《崂山抗战》一书。多年来在山东、青岛等地有关报纸、刊物上发表历史、人文、考古、地理、风物等方面散文上百篇。



李知生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李知生丨隋永谞《抗战回忆录》考注 (一)》 发布于2020-9-14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