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丨《So viele Lieder sind in mir》与《Love Story》旋律和结构比较浅析(杂谈·音乐22) - 世说文丛

慕容丨《So viele Lieder sind in mir》与《Love Story》旋律和结构比较浅析(杂谈·音乐22)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最近,我正在整理我的音乐“局地”收藏(黑胶/卡带/CD/DVD/硬盘等)。我一边整理分类,一边将其数字化并上传云端。同时,我也顺便听听,并有很多感慨和“发现”。今天,在整理上世纪70年代全球(欧美,日本,港台)抒情歌曲时,发现了两首歌存在让惊人的相似性。更让我吃惊的是,我查找了全网,咨询了ChatGPT,Grok3和DeepSeek,都没有发现在音乐史上留下有关其相似性的任何讨论,所以,在两首音乐问世的半个世纪后,这就成了我真正的“新发现”:德国歌曲《So viele Lieder sind in mir》与电影《爱情故事》主题曲《Where Do I Begin》呈现出罕见的相似。
这两首作品语言不同、发行背景不同,但在旋律动机、和声走向、曲式结构和调式与调性转换上都类似的。下面是我的一点浅析:

1. 背景
《Love Story》的主题曲由法国作曲家Francis Lai于1970年为同名电影创作,旋律温婉深情,配器浪漫,随后由Carl Sigman填写英文歌词,成为最具代表性的电影音乐之一,发行于1971年。该曲被翻唱成多种语言版本,影响深远。
《So viele Lieder sind in mir》由Ralph Siegel作曲Robert Jung 作词、Nicole演唱,发布于1983年。以其浓厚的感情与柔美旋律,深受德语区观众喜爱。
所以,两首作品在发行路径和文化背景上没有直接关联。

2. 相似
(1)相同的动机:两首歌曲的开篇均采用了分解和弦的跳跃式旋律动机。这一设计在两首歌中儿乎一致,音程与节奏结构均高度重合。
(2)相同的曲式结构:两首作品都使用了标准的二段式结构(binary form)。
(3)相同的调式转换:第一段在主调,音域较窄、节奏稳定,为情绪发展奠定基础;第二段,两首歌都采用通过下属调(如C大调转F大调)的引人实现转调,进人更为明亮、开阔的旋律高潮区域。这一转调不仅带来了调性感的升华,也强化了歌词中情感的进发。
(4)类似的和声:两首作品均频繁使用I-vi-ii-V等和弦走向,形成柔和但富有推进力的伴奏流。弦乐配器在两者中也极为相似,均采用持续铺陈的方式制造出浓厚的空间感与情绪包围感。
(5)类似的结构:两首作品的副歌旋律在高音区的展开、节奏上的舒缓处理,以及收尾处的延展性句法,都呈现出结构对位的相似模式。

3. 结语
尽管没有任何资料表明《So viele Lieder sind in mir》改编自《Love Story》,仅从我的观察,无论在旋律构成、调性转化、结构逻辑与情绪轨迹等多方面,二者间高度相似。
当然,它们可能是同时代音乐风格的某种“共鸣”,但不排除存在《So viele Lieder sind in mir》向《Love Story》致敬,借鉴或灵感汲取的可能。无论如何,这两首作品体现出1970年代抒情歌曲在旋律与结构美学上的高度成熟,也我都是我的“局地”收藏。

2025.7.27

慕容.jpg

慕容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慕容丨《So viele Lieder sind in mir》与《Love Story》旋律和结构比较浅析(杂谈·音乐22)》 发布于2025-7-27

评论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