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宣丨七绝·中国近现代五十一位文化名人缩影(之十九、之二十) - 世说文丛

张宣丨七绝·中国近现代五十一位文化名人缩影(之十九、之二十)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19萧红.png萧红(1911—1942)

萧红

忙于生死难过场,蒙昧活着亦感伤。
四处奔波仍困顿,才情横溢且流芳。

注:
1.《生死场》是萧红于1934年创作的中篇小说,首版于1935年12月上海容光书局,收编于鲁迅主编的“奴隶丛书”。创作时萧红年仅23岁。小说以1930年代哈尔滨近郊农村为背景,描写“九一八”事变前后村民在贫困、压迫及日寇入侵下的生存状态。通过三个家庭的变迁展现北方农民如牛马般的麻木生活,如生育与死亡的无意义循环、女性在男权下的悲惨命运。鲁迅评价其“力透纸背地写出了北方人民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
2. “四处奔波仍困顿”:萧红自1930年黑龙江哈尔滨起始,由于作品揭露日伪统治下社会的黑暗,为躲避特务迫害,辗转南下。1934年经大连乘船到青岛,11月抵达上海;1936年只身东渡日本,又回国,至北平,后又回到上海;1937年抗战爆发,与萧军撤往武汉, 11月回到重庆。1940年随端木蕻良飞抵香港,参加纪念鲁迅先生六十岁诞辰,报告鲁迅生平事项,并演出萧红到港后写的哑剧《民族魂》。1940年9月1日萧红被茅盾誉为“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图画”的《呼兰河传》开始在《星岛日报》副刊《星座》连载,12月27日连载完毕。1942年因肺结核及误诊病殁于香港,年仅31岁。

20傅斯年.png傅斯年(1896—1950)

傅斯年

《东北史纲》护主权,力推考古育人才。
渎职批判伐“孔、宋”,“五四”扛旗甚畅怀。

注:
1.《东北史纲》是傅斯年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为驳斥日本“汉蒙在历史上非支那领土”的谬论,而依据文献材料和考古证据主持撰写的学术著作。提出“东北自古属中国”的论点。
2.1944年和1947年,傅斯年以学者身份公开抨击国民政府高层官员孔祥熙、宋子文,指控其贪污渎职,并推动两人下台,展现了他的独立批判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3.傅斯年在五四运动中担任游行总指挥,组织并带领北京大学等13所高校的3000多名学生进行游行示威活动。他以坚定的立场和强硬的性格成为这场运动的核心人物之一。

写于2025年8-10月


张宣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张宣丨七绝·中国近现代五十一位文化名人缩影(之十九、之二十)》 发布于2025-10-24

评论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