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树鹏丨一棵树如何捍卫自己的尊严 - 世说文丛

刘树鹏丨一棵树如何捍卫自己的尊严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南川楼是坐落在运河拐弯处的一个古老村庄,足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虽然周围已经都是市区了,可是这个坐落在河套里的村庄依然存在。围绕着村庄的,依然还有一片片树林和菜园。

闲暇的时候,我喜欢一个人到这里走一走。这儿不仅有很美的景色,而且汇聚了形形色色的鸟儿。野鸽子、野鸭子、布谷鸟、灰喜鹊、戴胜、鹡鸰......不同声音的啼鸣此起彼伏,生机盎然。

村子里有许多高大的树木,其中有一棵槐树,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在一座青砖和混凝土垒筑的宅基上,坐落着一栋老房子。这棵槐树就生长在房子外面的角落里,有一道短墙,把这个角落圈了起来。

但随着这棵槐树长得越来越高,树干越来越粗,那道墙成了障碍。按照一般情况来说,当生长的树木遇到墙壁,树干便会变得弯曲,以便适应生存环境。然而,这棵槐树却不愿意委屈求全。它倔强地挺立着,把那道墙挤成弯曲的形状,墙壁上还裂开长长的缝隙。房子的主人不得不在墙的外面顶上木头,加以固定。

每当我走到这里的时候,总会有一些感慨。一棵树怎么会有这样力量,能够冲破砖墙的阻碍?这种力量让它保持了笔直茂盛的姿态,捍卫了一棵树的尊严。

每个人的成长中,都会面临形形色色的桎梏。这些桎梏使人的生存空间变得十分狭窄逼仄,以至于不得不低下头来,学会委曲求全。当一个人的灵魂被困在这些桎梏里,如何能够得到生命的尊贵和自由?

对于这些灵魂的桎梏,印度诗人泰戈尔有很深的感受。一九二〇年八月二十日,旅居巴黎的泰戈尔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

在印度,我们生活在一个趣味甚少的狭小牢笼里。我们不相信我们长有翅膀,因为我们失掉了我们的天空。我们在种种机遇均受阻碍的小小范围内,喋喋不休,跳跳蹦蹦,互相咬啄,吹毛求疵。在一个我们的责任零碎微小、我们的全部生活就是对极其有限的空间实行占有和产生影响的地方,伟大的思想和杰出的人格是非常难以实现的。

然而,我们必须穿过墙壁上的裂缝和罅隙,把我们渴望的枝条伸向阳光和天空。我们的生命之根必须穿透沙漠土壤的表层,抵达水流不竭的泉源。最困难的问题是,我们自己在外部环境十分狭小的情况下,如何去获得我们灵魂的自由,如何去蔑视我们命运中不断受到的侮辱,以便能够维护人的尊严。

读到这封信的时候,我自然而然地想起了南川楼的那棵槐树。这棵槐树之所以能冲破墙壁阻碍,不仅在于它渴望阳光和天空的枝条,更在于它的根穿透了土壤的表层,抵达了深深的泉源之处。

正是土地深处的泉源,给了一棵树捍卫尊严的力量。
       
   微信图片_20210207095307.jpg
  [俄] 几棵树(希施金 画

一个人不也是这样吗?他若想蔑视外部坏境的侮辱,维护人格的尊严,乃至于获得灵魂的自由,必须寻求到能够支撑自己坚强挺立的力量。他的根必须扎到活水的泉源。

应该到哪里寻求活水的泉源呢?

其实每个人活着,都有支撑自己的精神资源。也许是某种哲学,也许是某种宗教,也许是某种道德。一个人应该省察自己所依靠的资源,是活水的泉源,还是破裂不能存水的池子?

泰戈尔是我非常喜欢的诗人。他虽然深受印度文化的熏陶,但他对耶稣怀着深深的敬意。然而,在泰戈尔眼中的耶稣,只是一个洋溢着博爱精神的伟大人物,是他学习和效法的对象。和托尔斯泰一样,泰戈尔也是把耶稣当成爱的楷模,而非个人的救主。

耶稣说:“人若喝我所赐的水,就永远不渴。我所赐的水要在他里头成为泉源,直涌到永生。”(约4:14)

对我来说,当我探寻了世界上形形色色的学说和宗教以后,只有在耶稣这里才找到了活水。只有在祂身边,我才会像溪水畔的一棵树那样,按时结果子,叶子也不枯干。

一棵树若想获得冲破桎梏的力量,必须扎根于土地深处的泉源。一个人若想捍卫生命的尊严,必须深深地扎根,扎根于生命之源。





刘树鹏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刘树鹏丨一棵树如何捍卫自己的尊严》 发布于2021-2-11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