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被一面高墙分隔为两个世界,时间却依然统一。
秋千,是富贵人家年轻眷属的乐园设施,象征着衣食无忧的青春时光。
晁冲之《感皇恩》“秋千斜挂起,人何处”;张先《青门引》“那堪更被明月,隔帘送过秋千影”。白天莺声燕语、一片欢笑的春日庭院,夜静时分却只剩秋千低垂。这种景象极富暗示力,让秋千成为了兴意极浓、却注定不能持久的欢乐的象征。继而推之,无忧无虑、有兴与同龄伙伴们在深深庭院内一起戏耍秋千的岁月又有几何?转眼便是人各奔前路,庭院空空。
苏轼这里的“秋千”,叠加着佳人的笑声,更令墙外之人浮想联翩——墙外之道,却是属于过客的匆匆来路与遥遥去路,象征着漫长的行旅和未知的前途。
两个况味截然不同的世界被墙割裂,又被墙所无法割裂的笑声和笑声的感染力所联通。
清代词人董士锡《江城子·里中作》有句云“墙内乌啼,墙外少人行”,句法跨越着词牌套用着东坡的名句。但通观词意,董词之墙应是城墙而非院墙,墙里墙外的景致不同,也仅仅指示着词人离城外出时的时空流变。
苏词的句法可以摹拟,其中丰富的时空含义却难以摹拟。
江城子·里中作
[清]董士锡
寒风相送出层城。
晓霜凝,画轮轻。
墙内乌啼,墙外少人行。
折尽垂杨千万缕,
留不住,此时情。
红桥独上数春星。
月华生,水天平。
镜里夫容,应向脸边明。
金雁一双飞过也,
空目断,远山青。
(选自《近三百年名家词选》第101页)
冯震翔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