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起庆丨维特根斯坦如是说 - 世说文丛

王起庆丨维特根斯坦如是说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读过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但没读懂。这是我印象中最难懂的一本书了。以下是资料摘引里的一些话,出自他有关文化、社会和人生方面的言谈,就觉得好懂些了,但这些书却没读。在此只说说对这些摘言的读后感:

天才并不比任何一个诚实的人有更多的光,但他有一个特殊的透镜,可以将光线聚焦至燃点。(《文化与价值》)
且不说天才,换一个词叫天赋敏感吧。还有一个条件,即这个敏感者必须是“诚实的”,因为敏感不一定诚实。所谓“透镜”,当然要具备诚实和敏感的特性。但“聚焦”的过程可能是漫长的、有代价的、有情感体验的。最终,这个“燃点”就是良知和真知,燃点熔炼出某种主见,切勿动摇。

一个人可以不相信自己的感觉,但不能不相信自己的信念。(《哲学研究》)
感觉时准时谬,它是多,多无定准。而信念则是一,可以依凭。如果是好的信念,则受益。若问:信念也有好坏?窃以为有,偶像崇拜、官本位便是坏的信念。

一个优秀的建筑师与一个蹩脚的建筑师的区别在于,蹩脚的建筑师屈从于每一种诱惑,而优秀的建筑师则予以抵制。(《文化与价值》)
人都是“自我建设工程”的建筑师,摇摆于各种诱惑的建筑师,搞出的是豆腐渣工程;而能够抵制诱惑的建筑师,则保证了工程质量。

你必须说出新的东西,但它肯定全是旧的。(《哲学研究》)
这是一个悖论,却真是这样的。思想的珊瑚礁层层叠起,而毕竟有了新的高度。

哲学所能做的一切就是破除偶像。(《维特根斯坦论伦理学与哲学》)
破除偶像的问题,在神学里、哲学里都是如此重要,而在历史和社会生活中它又是如此普遍。偶像,一个普世的症结。

哲学的目的是使思想在逻辑上清晰。(《哲学研究》)
思想是质料,逻辑是形式。如果质料在形式的加工流程中怎么也处理不好,那么,责任不在思想,也不在逻辑,而在哲学。就是说:它没哲好。

坏的人生是没有理性的人生。(《战时笔记》)
维特根斯坦说的这么肯定,几近于理性至上论了。这里不说对错如否,只说一点体会:自从接受了“非理性主义思潮”的若干描述后,又加上目睹冲涌的非理性现实,并反思自己内心的非理性暴政,对“理性”这个词几乎就不敢提了,好像它是一种罪。至少是羞于再提“理性”了,好像它是那颗叫做“海洋之心”的钻石,已沉入很深的海底。

微信图片_20230802165039_副本.jpg



王起庆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王起庆丨维特根斯坦如是说》 发布于2023-8-2

评论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