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周丨漫步明孝陵遐想 - 世说文丛

学周丨漫步明孝陵遐想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7.jpg

江南的初冬似秋,来到明孝陵时,红枫叶和黄银杏尚未完全凋零,踏着秋的尾声,我来看看埋葬朱皇帝的地方……

明孝陵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东毗中山陵,南临梅花山,在钟山风景名胜区内,是明太祖朱元璋与其皇后的合葬陵寝。得名“孝陵”是因皇后马氏谥号“孝慈高皇后”,又因朱元璋奉行孝治天下,故名。

3.jpg

从秦始皇到袁世凯,数百个称孤道寡者中,朱元璋出身最低微,登上皇位的路途也最不平坦,他以一个游方沙弥身份,起步行伍,战胜与自己实力相当的对手陈友谅、张士诚,赶走了蒙元异族统治者,一统天下登上九五,是一个异数和奇迹,他的陵墓神道上的神兽也和别的皇帝不同,除了雄狮、麒麟和骏马,大象、骆驼的加盟,足可看出这位皇帝的雄心与气概。他的肇基之功似乎只有这样规模的陵园才能相配。

16.jpg
19.jpg
12.jpg

石像道上的神兽或卧或立,护卫在陵道旁。
建陵先后调用军工10万,历时达25年。要知道,战乱频仍之后,民不聊生,这样大规模的建筑工程对于王朝意味着什么。最高统治者何尝顾及过黎民苍生。

32.jpg
25.jpg

陵园占地面积达170余万平方米,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朱元璋时年54岁,陵园未及竣工,他就驾崩了,中间经历了几年的“靖难”之役,在朱棣坐稳皇位后的明永乐三年(1405)才告建成。此时他已经“崩”了七年。
陵区内的主体建筑和石刻有方城、明楼、宝城、宝顶,包括下马坊、大金门、神功圣德碑、神道、石像路石刻等,都是明代建筑遗存,保持了陵墓原有建筑的真实性和空间布局的完整性。

34.jpg
11.jpg

岁月如砾,摩挲掉石头的粗粝,甚至磨出了包浆的感觉。用手触摸石像,光滑温润,六百年了,朱元璋这三个字就像被摸得光滑的石头一样,不再那么杀气逼人,再厉害的皇帝权威也有失效的时候,朱元璋当然也不例外!

30.jpg

只要有一树红叶,就有无数的镜头对着,历经沧桑,神道已经失去了阴森的气势和王权的威严,也好,能让普通人忘了这里曾经的禁忌,这就是进步。

24.jpg

神兽之后是翁仲,中间隔着两尊华表构成的仪门。

31.jpg
13.jpg

“翁仲”即石像生,是帝王陵墓前安设的石人、石兽的统称,是皇权仪卫的缩影。在寝陵墓道立石人这种做法,始于秦汉时期,此后历代帝王、重臣沿用不衰,只是数量和取象不尽相同。石像生作为王公大臣陵墓前的仪卫性雕刻,是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特有的一种表现形式。及至明代,朱元璋通过数十年的鞍马征战,在南京建立了明王朝,石像生作为皇权的象征,成为当时陵寝制度中的主流形态,石像生艺术也因此达到了最为鼎盛的时期,产生了众多优秀的石雕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追求,反映了明初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生活,作为涓涓细流汇入到中国雕刻艺术的长河之中。

5.jpg

可能是“二进宫”这出戏看多了,怀抱铜锤的这尊武将让我不由得想起“徐彦昭”。我想,朱元璋的墓道上应该有徐达的位置吧,我的联想还是有依据的。

15.jpg

文臣的形象则像戏里的“杨波”,稳重端庄,智勇过人。

20.jpg

走累了坐下来,面前的红叶正好悦目。

38.jpg
9.jpg

明孝陵作为中国明清皇陵之首,代表了明初建筑和石刻艺术的最高成就,直接影响明清两代五百余年20多座帝王陵寝的形制,在中国帝陵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故有“明清皇家第一陵”之誉。

28.jpg
2.jpg
10.jpg
33.jpg
6.jpg
据史书记载,康熙数次到南京,都来祭奠朱元璋,陈道明演出的电视剧《康熙王朝》,大致复原了康熙祭陵时的情景。“治隆唐宋”是康熙对朱元璋的褒扬,皇位上所谓知音,一定是有共同权势背景,后来另一位“领袖”也对朱元璋表达过憧憬,大概他们都有一样的心境吧。

23.jpg

这幅太祖画像没有对他美化,因为一幅对联把马屁拍出了相当的高度了,哪怕把人像画得丑一点,那又何妨?

020-.jpg

逆光下,享殿的断垣残壁显得格外刺目。享殿原名孝陵殿,是明孝陵的主要建筑之一,明洪武十六年(1383)建成。用来供奉朱元璋及其皇后、嫔妃的牌位,是一座拥有三层石造须弥座台基,面阔九间、进深五间的巨大木结构殿宇,现仍遗留有56个石柱础。原建筑于清咸丰三年(1853)毁于兵火,同治年间重新修建。

29.jpg

同游者问我,是被哪场兵火所毁?我说应该是毁于“洪杨红毛”,同游者问,为什么不说清楚呢?我说大概是不想说……

26.jpg
18.jpg

然后我们聊了一会对有些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判,历史有时真像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或者隐恶扬善,或者隐善扬恶,全凭解释者的需求,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于今为烈。

21.jpg
4.jpg
14.jpg
7.jpg

此情此景让我想起孔尚任的一首七律《拜明孝陵》 :

宋寝齐陵尽野莎,英雄有恨欲如何。
宝城石坏狐巢大,龙座金消蝠粪多。
瞻像犹惊神猛气,禁樵浑仗帝恩波。
萧条异代微臣泪,无故秋风洒玉河。

36.jpg

终于走近了雄伟高大的寝殿!

1.jpg
7.jpg

将人文与自然和谐统一,达到天人合一的完美高度,孝陵成为中国传统建筑艺术文化与环境美学相结合的优秀典范。

22.jpg

从寝宫往下看,人都显得那么渺小,这不正是皇权下,帝与子民的关系吗?

35.jpg

不可一世的朱皇帝就埋在这些树下的山丘里。孝陵承唐宋帝陵“依山为陵”旧制,又创方坟为圜丘新制。将人文与自然和谐统一,达到天人合一的完美孝陵承唐宋帝陵“依山为陵”旧制,又创方坟为圜丘新制。据说孝陵从未被盗过,这是朱元璋创造的另一个奇迹!

17.jpg

吴研人有两首写明孝陵的七言绝句,颇合我此时的心思,抄录如下:

《明孝陵》

其一

鹿豕遗容野老装,陵前驰道亦康庄。
如何作贼成王日,烹狗残民似虎狼。

其二 

东望孙陵似北辰,啾啾故鬼莫酸呻。
民权若果昌明早,那有闲山容汝身。

8.jpg

满目秋色正宜人,终于,我走了一遍孝陵墓道。墓道很长,我走得好累……朱者,红也。这红色与朱皇帝有关系吗?不管是与不是,这颜色挺迷人的!




于学周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学周丨漫步明孝陵遐想》 发布于2023-11-30

评论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