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萌之丨爱情并不必然地导致婚姻的幸福 - 世说文丛

祁萌之丨爱情并不必然地导致婚姻的幸福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题记:文友把网上一些人借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L女士的私生活,炒作爱情与婚姻关系的视频发给我,希望我能对爱情与婚姻的关系谈点看法。
爱情是个永不过时的课题;爱情与婚姻也是个常说常新的话题。两者都是人们感兴趣的问题。
不过看了这个视频后发现,网上关于爱情与婚姻关系的说法,既没有事实根据,也没有理论根据。鲜有人讲出点什么道理来。都是旧话重提中的老生常谈,跟帖起哄凑热闹罢了,不足道。
我对网上炒作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L女士年过半百未婚一事不感兴趣,不凑这个热闹。
不过关于爱情与婚姻的关系是个严肃的学术问题。学界对这个问题也鲜有让人满意的说法。这里借机谈点与众不同的看法,就教方家中供读者参考。

炒作著名表演艺术家L女士年过半百未婚一事的视频中,数不胜数的跟帖人,都用“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这句老掉牙的话,表达对表演艺术家L女士年过半百未婚的同情与支持:L女士至今没遇到真正的爱情,不结婚也罢——“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不道德的婚姻可以不要!
但是,什么是爱情?爱情与婚姻是种什么关系?爱情是否会导致婚姻的幸福?婚姻幸福意味着什么?婚姻与家庭是种什么关系?根据什么说“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这些涉及爱情与婚姻关系的重要问题,跟帖人都忽视了。或者说这些热心的网友大都不清楚这些问题。不要说跟帖人说不明白什么是爱情;就是那位贡献了“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19世纪西欧思想家,又何曾说明白“什么是爱情”,否则这位思想家就不会提出“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这个经不住推敲的论断了。
为什么说“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是个经不住推敲的论断?
因为这个论断既经不住实践的检验,又经不住理论的检验。
人世间有太多的爱情走向婚姻后的家庭生活并不幸福。很多爱情的婚姻最终以离婚的悲剧落幕。也就是说,在实践中爱情并不必然地导致婚姻的幸福!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事与愿违的婚姻结局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明白什么是爱情,婚姻是什么,婚姻的幸福都是哪些因素构成的,或者说什么样的婚姻才会有持久的幸福?
提出“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那位19世纪西欧思想家,大概并未考虑过这些至关重要的问题。所以思想家抛出了“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这个经不住实践检验的论断。
那么,什么是爱情呢?
这是个看上去人人都懂、实际上人人又不懂的常见问题。
关于什么是爱情这个问题难以用一句话给出定义。读者可能想到词典辞海对爱情的定义。但是词典辞海定义的爱情是:“男女之间相爱的感情”。这个定义不确切:父亲与女儿,母亲与儿子,哥哥与妹妹,姐姐与弟弟,都有相爱的感情,显然不是爱情。所以词典辞海的定义不确切。说明编撰词典辞海的人没有抓住爱情的特征。
这里谈一下爱情固有的几个特征,读者可以根据这些特征自悟什么是爱情。
(1)爱情是一种理性不在场的情感现象。或者说爱情是一种理性无法左右的性爱现象。
虽然“情感是条无序的河流”,但是理性毕竟可以左右人的情感;唯独爱情是理性无法左右的。正因为爱情是一种理性不在场的情感现象,所以才有了“非她不娶,非他不嫁”的爱情执着,才有了爱情中的人没有商量余地的固执。即便遭到父母反对也会一意孤行。因此出现的爱情婚姻难堪的僵局屡见不鲜。
(2)爱情是唯一的、不可替代的情感现象。不仅会“非她不娶、非他不嫁”,而且会出现“爱得要死要活”这种不可思议的情感现象。
于是,才有了无理性的爱情与理性的婚姻冲突造成的很多悲剧。才有了徐悲鸿不顾家庭反对,不念父母弟兄姊妹亲情,私自携蒋碧薇小姐逃婚海外数年不归。才有了胡适的表妹江南才女、我国第一代农学家曹诚英与胡适的相爱不成婚姻而终生不嫁的佳话。这里有曹诚英与胡适分手二十年后写的爱情诗词为证:“沉雁断经久时,未悉平安否?万千心事寄无门,此去若能相见说他听。朱颜青鬓都消改。惟剩痴情在。二十年孤苦月华知。一似栖霞楼外数星时。”
(3)爱情是一种苦与乐交融的情感现象。爱情的体验是身心的愉悦,这是乐。但是坠入爱河中的人往往会出现“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家有娇妻万事牵心”“为伊消得人憔悴”“望断秋水”“望眼欲穿”等心理现象,这是爱情中苦的心理现象。
爱情中人难以避免这种性爱心理上苦的出现。世上没有纯粹乐的爱情。所以爱情是一种苦与乐交融的情感现象。
关于爱情的苦与乐,孙中山有深切的体会,他对爱情的苦与乐有个看法很能说明问题:孙中山当年与宋庆龄坠入爱河不久就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房东看出来了,特地问孙中山与宋小姐的婚事。孙中山得意地告诉房东:“我与宋小姐已经度过了恋爱期,我们准备结婚了。”
房东听后沉默中没说什么。孙中山没听到房东说句通常的祝贺话,于是问房东:“您是不是觉得我与宋小姐年龄相差悬殊不合适?”
房东说:“老夫少妻在你们中国自古以来就不少见。但是夫妻年龄差异太大,男性必定折寿。”
房东是医生出身,所以说了句让人扫兴的话。孙中山并没感到扫兴,他兴致勃勃的答话很坦率、很真诚,也很有水平,堪称“什么是爱情”的经典阐释——“自从与宋小姐相爱后,我才知道了什么是爱情。才深切地体会到爱情的苦与乐!体会到了什么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体会到了家有娇妻万事牵心的奥秘。我也是学医出身,您讲的夫妻年龄相差悬殊的道理我很清楚。但是今日与宋小姐结婚,我明天就死去,心甘情愿”!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一生誓死要救水深火热中四万万同胞的革命家孙中山在爱情中也失去了理性。勃发了几十年的雄心壮志、家国情怀、革命理想,都淹没在“我明天死去也心甘情愿”中了。
作为局外人的读者,会理性地考虑:原来一直受人崇拜的“伟大革命家”在爱情面前也不伟大了!那个万民敬仰的国父形象黯然失色在爱情中。
既然爱情是一种非理性的情感现象;那么婚姻是什么呢?
几乎全人类都认为:婚姻是理性地选择一生中不可或缺的家庭生活方式,是需要严肃对待的人生之路。构成婚姻幸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这里仅点到为止两条供参考:
1.物质生活是婚姻的基础。人不可能喝西北风谈情说爱。应该把“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改成“没有物质保障的婚姻是天方夜谭”。在这个意义上说,父母包办婚姻并非一点道理没有;“门当户对”并非错误的成见。何况不同的物质生活经历,形成不同的生活习惯,会在婚后的生活中成为影响家庭质量的重要因素。所以中国民间有谚:“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宁要大户人家的丫鬟,不要小户人家的小姐”。这些说法都是不无道理的理性判断的结论。都强调了不同的物质生活会形成不同生活习惯直接影响家庭生活。
2.夫妻的文化水平及其曾经的家庭文化背景,是影响婚后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夫妻文化差异太大,双方的家庭文化背景差异太大,都可能是严重影响姻后生活的不良因素。有位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因为特殊原因,与其老家的一位很漂亮的村姑结婚了。但村姑没有文化。婚后的生活中男方逐渐发现女方:想爱又不会爱,比不爱更可悲!但是木已成舟悔之晚矣!
夫妻文化差异太大婚姻后的生活,很容易出现时时、事事、处处不一致、不和谐、不愉快。这都是必然的现象。
不难看出,无理性的爱情与理性的婚姻是两个截然不同的范畴。爱情固守理性不在场的执着;婚姻坚持理性的选择。在理论上两者不可能一脉相通合而为一。爱情中的人不可能顾及婚姻理性选择中的那些实际问题。爱情中的人只认可两人相爱就足够了。好像喝西北风也能永远爱下去似的。所以爱情走向婚姻的生活出现并不幸福的现象很普遍。这都是无理性的爱情选择婚姻的必然结果。
至于因此出现分道扬镳的悲剧,那是爱情的“咎由自取”了。
文学家用最优美的语言讴歌爱情,实质上就是讴歌无理性的性爱感情。为什么要讴歌无理性的爱情?无理性的爱情值得那么倾情地讴歌吗?无理性的爱情酿成的人间悲剧还少吗?
人要有情感地生活;但人也要有理性地生存啊!


祁萌之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祁萌之丨爱情并不必然地导致婚姻的幸福》 发布于2024-1-19

评论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