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迪思丨大国工匠的精神丰碑——评南尔邨《故宫总建造师——工部尚书吴中》 - 世说文丛

邓迪思丨大国工匠的精神丰碑——评南尔邨《故宫总建造师——工部尚书吴中》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大运河文化推动了多元地域文化的融合,也孕育了无数才俊人杰。生于大运河河畔武城县吴家庄的吴中自幼聪颖机智、才高八斗,在明初靖难之变错综复杂的争斗中审时度势,毅然追随一代雄主朱棣,展露才华,官至都察院右都御史、工部尚书、刑部尚书、少师,名垂青史,誉满中华。吴中弘扬了大国工匠精神,他主持修建的北京紫禁城、长陵、景陵、献陵、武当山紫霄宫、南京大报恩寺、京城九门,无一不是中华建筑史的瑰宝,世界建筑史的名迹。历经六朝,揆情度事传万古;辅佐四帝,立业建功著千秋。
军旅作家南尔邨,也是大运河畔的一个才子,入伍13载,获得“优秀教练员”“尊干爱兵标兵”等荣誉。转业回地方后,以雷厉风行的干练为地方做贡献,任县政府政策研究室主任时被评为“省信息先进工作者”;任镇党委书记兼镇长时,郑口镇年年被评为全市“十强乡镇”。南尔邨文武全才,喜欢舞文弄墨,尤喜小说,他的长篇小说《蒺藜草》获得2015年首届河北省长篇小说文学作品原创精品奖,长篇传记《铮铮铁骨马中锡》获得2016年河北省民俗学会优秀作品奖、衡水市委宣传部优秀作品奖。《故宫总建造师——工部尚书吴中》是南尔邨的又一部力作,写这本长篇传记,概因他性格豪爽,与吴中后人多有交往,被他们口口相传的吴中故事深深打动,故萌生出为其作传的念头。故城与武城接壤,风俗相近,水乳交融,有天然的亲近感,燕赵豪侠,山东好汉在骨子里都有一个“义”字。南尔邨查遍资料,发现为建造者著传者寥寥,不由豪气干云,决心为邻县的吴中立传。历时四载,暑往寒来,执笔不辍,辛勤耕耘,终完成这部厚厚的50万字大作。
为古人作传,并非一件易事,单单搜集相关材料便是一项耗时耗力的工作。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作家,南尔邨深知,不能将作品建立在民间传说上,否则写出来的便是一个长篇传奇故事而不是传记。于是,除了自己在浩繁的书堆里查找相关资料外,还到处托人辛苦搜寻。偶获一点零星资料,也如获至宝,欣喜若狂。
探究南尔邨的长篇传记,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历史语境下的合理想象。南尔邨写吴中,以《明史》《吴氏宗谱》《皇帝实录》以及圣旨等资料为写作依据,摒弃了吴氏家族的口述传说,在人物刻画上,力求准确翔实。但仅以史料堆积很难支撑起一部50万字的长篇,因此南尔邨在不违背历史真实的情况下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文学虚构,凭借一个作家的联想能力,对历史风云的细节进行了合理想象。诚然,这些想象未必能够还原历史,甚至有些许出入。但他始终将想象的真实拘囿于史实的框架之内,做到了大处不出格,小处有弹性。
传记开篇,从吴中的曾祖父吴渊写起,“盛夏时节,一老一少两个人,行走在泥泞不堪的长堤上。”随后便介绍到,这个长堤是战国时期的易水长城遗迹。“长堤两旁,白茫茫一片汪洋”,这是依据史书记载想象的情节,当时故城、武城一带,因地势较低,每遇大雨,便成泽国。很多想象的细节都是建立在历史真实的基础之上,可见,南尔邨为这部传记的写作下足了工夫。
在情节的推动与历史画面的描写中,南尔邨采用了夹杂历史资料、人文掌故、地方风俗的写法,让趣味性与知识性融为一体,行文不枯燥,运笔有余味。南尔邨牢牢把握传记不是演义这个原则,对人物、事件进行了有限的文学想象,他深知不能像《三国演义》那样将人物典型化,写出血肉感,一切都要以史实为基础。其中描写吴中参加县试,夺得案首之时,人们起哄要喜钱这个情景就写得很有节制,仅仅是在人们的簇拥中将身上的铜钱散尽。在历史语境下,南尔邨是不可能写出“范进中举”式的戏剧性的,毕竟,传记不是小说。因此,他将笔锋放在刻画人物性格上,特别描写了吴中在欣喜之余不忘安慰失落的刘大秋,为吴中心地善良、善解人意的性格特点进行了点染。
第十八章中道衍与吴中的对话,在很大程度上是虚构。但是谈话的内容,皆有历史依据。如道衍说:“四十多年前也曾有人给老衲看过相,不过,不是说的寿命。”其出处来自《明史·姚广孝传》,“相者袁珙见之曰:‘是何异僧!目三角,形如病虎,性必嗜杀,刘秉忠流也。’道衍大喜。”道衍修《太祖实录》,规划紫禁城格局,与吴中交往皆有历史记载,南尔邨在写作时巧妙地将各种史料穿插进来,形成虚构处有真实,真实中有虚构的写作特点。
而《明史》等众多历史资料多以记事为主,很难见到人物的鲜明性格,只能凭南尔邨去揣测。吴中的一生,虽然也有一些波折,比如入狱两次,但相对而言,较为平稳,没有大起大落的传奇色彩和不断反转的戏剧性,故而整部传记,以平实为主,意在记录吴中一生的伟绩,从而淡化了文学色彩。南尔邨所写的吴中传记,是用文学语言记录的历史,而不是历史小说,他在历史语境下的合理想象,都是在努力营造真实感,力求还原可能发生的历史画面。
二、叙述文本的客观性。在波澜壮阔的历史风云变幻中,朱棣作为一代具有雄才大略的明主,迁都北京、五征漠北、南征安南、派郑和下西洋、修撰《永乐大典》……在位期间,实现了经济民生的“永乐盛世”。即便如此,也有杀戮过多、穷兵黩武的非议。道衍和尚姚广孝足智多谋,是朱棣的主要谋士,为朱棣夺取皇位立正汗马功劳。但他披着袈裟,不在佛门修行,一心撺掇朱棣造反的种种行为,也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光彩的贬低。吴中老成稳重、人情练达,功勋卓著,但《明史》中也有“然不恤工匠,又湛于声色,时论鄙之”的负面评价。
写一部长篇传记,如何对这些历史人物作出公正的评价,是摆在南尔邨面前的难题。况且写作之前,南尔邨得到了吴氏后人的鼎力资助,按理说,应该极尽赞美之能事,为吴中的丰功伟绩锦上添花、重墨添彩。但是,南尔邨并没有涂脂抹粉,也没有带着强烈的主观情感色彩去评价历史人物,而是依史而写,公正客观。
对“靖难之役”的叙述中,将燕王朱棣身处险境的现实一一陈述,将建文帝朱允炆所面临的难题也客观地摆出来。吴中在这场巨大的风波中,虽然从感情和利益上,他更希望朱棣一举成功,但也十分清楚,以燕王手中的十万精兵对抗朝廷的百万大军,要克服巨大的困难。但他还是毅然选择了朱棣,良禽择木而栖,他相信朱棣是一代枭雄,能够实现弱能胜强的奇迹。
吴中收美妾在史书中本是污点,但南尔邨并没有避开这个争议,而是不加掩盖地讲述出来,任由读者判断。吴中建造紫禁城的过程中调用了囚徒,因为疏忽,导致他留下“不恤工匠”的恶名,南尔邨也将事件的来龙去脉讲清楚,他并没有替吴中辩护,但读者却可以通过他客观的叙述,选择原谅吴中。毕竟,建造紫禁城这样一个浩大的工程,琐事繁多,吴中不可能面面俱到,一点失误都不出现。他能够以大国工匠的精神保证工程质量,让故宫屹立六百余年而如新,经历了各种天灾而不倒,便已经创造了一个奇迹。拿那些小过失却捣毁他的光芒,颇有鸡蛋里的挑骨头的刁钻。
南尔邨的叙述风格冷静沉稳,虽然他以章回小说的形式来讲述吴中的故事,但他并没有像说书人那样将故事讲得天花乱坠,而是追求一个“信”字,力求细节经得起推敲,文本经得起考证,将历史风云以文学的形式客观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三、丰富繁多的知识普及。南尔邨的文学讲述,偏重于历史的真实性,而众多历史名词对于大众而言是陌生的。因此,南尔邨站在一个历史文化普及者的角度对大众读者进行了不厌其烦的阐释。如吴中参加县试,南尔邨详细介绍了县试的规则,甚至用了“准考证号”这样的现代词汇,便于读者理解。事实上,中国最早的准考证号出现于1905年清朝政府废除科举制度,实行“壬寅学制”之时。但为了照顾读者,南尔邨尽可能用通俗的语言去讲述县试的过程,将“放排”“发案”“长案”“案首”“进学”等一一交代清楚,使读者在获得阅读享受的同时,也获得历史知识的营养。
在记录敕封吴中曾祖父等几份圣旨之后,南尔邨对明朝圣旨进行详解,告知读者,诏书有三种措辞——“诏曰”“制曰”“敕曰”。这一解释犹如及时雨,改变了大众心目中的既定印象。在戏剧、影视剧中,每次宣读圣旨,无不例外地都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事实上,古代只有对重大政事须布告天下臣民的,才用“诏曰”。而对百官进行奖赏,表达皇恩浩荡时,皆用“制曰”。这些历史的普及,并没有影响传记的可读性,反之,让传记显得更加真实可信,彰显出作者严谨负责的态度。
烧制贡砖是建造紫禁城的一个重要环节,南尔邨从选土、碎土、澄泥、熟泥、醒泥、制坯、晾坯、盖戳、验坏等工艺流程进行了详细介绍,旨在展现大国工匠精神的严谨细致、精益求精。为了使写作不呆板,南尔邨采用吴中与王士嘉对话的形式进一步展现贡砖的来之不易,对话中写道:“贡砖一旦有质量问题,即可按照贡砖上的刻文信息,直接查找到砖窑的地点、窑主、匠人、工人,以及生产时间等,各负其责,容不得半点纰漏和虚假。”这番对话是学术研究的通俗性解释,是文化普及的另外一种形式。南尔邨搜集资料非常全面,甚至搜集到了贡砖的价格。“贡砖每块给价银二分七厘,如挑出哑声砖,每块变价银一分七厘,不堪用者每块变价银一厘七毫。”虽然贡砖金贵,但古人并没有铺张浪费,复检不合格的砖用作垒城墙或长城用。
这种普及性的知识点,在书中占据了相当篇幅,展现了作者的文化担当。很多时候,对于一个热爱传统文化的读者来说,这些辛苦搜集得来的历史知识,堪称历史文化“小百科”,比故事更耐看,更值得收藏。南尔邨与其说在写一部名人传记,不如说在讲述历史文化,大运河文化,吴氏家族的家风文化,文化构成了写作的基石,也让这部长篇传记散发出熠熠之辉。
四、传统文体的可读性。在建构吴中的长篇传记之时,南尔邨就充分考虑了文体的可读性,毕竟,这本书是面向大众读者的,如何将枯燥的历史写得盎然有趣,引人入胜,是作者需要反复思考的。南尔邨采用了古典小说的讲述方式,采用章回体,用对偶的形式作目录,更符合大众的审美情趣。“赴任丘千里探亲 缔良缘同僚联姻”“守卫北平立新功 屯田会州创新法”“遵圣谕疏浚潞河 奉旨令修建二宫”,这些回目,使读者由然产生一股亲切感,有了读下去的欲望。
南尔邨在书中引用了大量的历史文献,每逢遇到较为难懂的文言文时,他都会耐心地用白话文翻译一遍。比如升吴中为荣禄大夫、少保的圣旨,南尔邨运用流畅的白话文将其含义准确地表达出来,他尽可能照顾大众的阅读习惯,将语言写得通俗一点。
沿着历史时间线索讲述吴中的事迹时,南尔邨并没有采用大量陈述句,而是采用了古典小说那样的对话模式,给人一种在场的镜头感。这些对话,符合说话人的身份,没有出格之处。特别是吴中临终前交待遗言时,作者这样写道:“我自觉这次难熬过去。我走后,这一,将皇上封赏的圣旨、丝帛带回去,这是咱们吴家的荣耀,定要妥善保存好。二是重建三殿二宫,皇上赏赐我的银两五千贯,悉数带回,购置些田产。倘若我闯过这一关,致仕后,以便回归故里,安度田园生活;如闯不过,权做墓地。三是我走后,与你嫂合葬一处。”这番遗言,并没有刻意拔高,而是顺应人之常情,吴中首先考虑的是家族荣耀,其次考虑的是衣锦还乡,然后考虑的是与妻合葬。仿佛吴中就是一个普通的百姓,但是这样的处理反而真实可信。吴中身为礼部尚书,主持多个大型建筑工程,显然这是一个肥差,但吴中并没有从中渔利,而是兢兢业业,所有的财富都是皇帝赏赐的。他念念不忘的家族荣耀,也是在激励子孙后代,用功读书,干出一番事业,为家族争光。
南尔邨将可信与可读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平实厚重的文风。
五、宏大叙事的民间视角。吴中的事迹贯穿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无疑,他的传记也将奠基在宏大的历史叙事上。但是南尔邨并未处处采用宏观叙事的手法,他进行细节描写时,采用了一种民间喜闻乐见的描写方式。比如描写朱棣征战时,“朱棣杀得兴起,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这样的描写,颇有一点《三国演义》中赵子龙长坂坡单骑救主的味道,符合大众读者的审美习惯。南尔邨描写历史场景之外,也不忘描写民间生活情趣,比如吴中高中案首,喜得贵子之时,家里来了一批又一批讨喜钱的人,吴成不情愿地说:“讨个没完没了,还是刚才赏过的那一拔。”而吴兴却乐呵呵地说:“谁叫你家双喜临门了?官不打送礼的,民不打道喜的。”假如宏大历史叙事是一片广阔的草原,那么这些民间生活情景就是草原上的萨日朗花,为草原增添了绯红的色彩。南尔邨书写历史,并不是采取俯视姿态,用“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写意手法,而是采用了民间视角的仰视姿态,从低处向高处看历史。这样写的目的,是为了拉近与大众读者的距离,让读者看一场历史大戏。
南尔邨擅长民俗写作,以民俗文学的标准看,这部长篇传记写得可圈可点。作为第一部为故宫总建造师吴中立传的长篇作品,南尔邨为吴中这位大国工匠树起了一座壮观的精神丰碑。南尔邨既在传扬吴中的工匠精神,也在传扬中华传统文化,在立意上,他一箭双雕,实现了更厚重的文化内涵。当然,50万字的作品,难免会出现一些疏漏之处,或者考虑欠周之处,但瑕不掩瑜,能以民俗写作的手法,将历史史实与历史人物写出真实感与厚重感,实现了艺术表现与文化价值的双丰收。

《故宫总建造师——工部尚书吴中》  
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2022年10月第一版

作      者:南尔邨
选题策划:牛   钮
责任编辑:张   曦
特约编辑:周晓方
封面设计:颜忠语


本文作者简介:邓迪思,作家、评论家。河北省文联期刊联盟创联部主任、《小小说月刊》执行主编、郭小川文学院副院长、衡水市青少年作家协会顾问。在《人民日报》《文艺报》《中国国防报》《散文选刊》台湾《中国语文》、哈萨克斯坦《国际文学》等报刊发表作品上百万字。

本书作者简介:南尔邨,原名卢宝行,网名蒺藜秧子。务过农,教过书,当过兵,从事过通讯报道、党务、政务、文秘、广播电视、企业管理、宣传教育、乡镇管理等工作。涉文学创作十年,出版长篇小说《蒺藜草》,长篇文学传记《铮铮铁骨马中锡》。《蒺藜草》获2015年首届河北省长篇文学作品原创精品奖。《铮铮铁骨马中锡》分别获2016年河北省民俗学会优秀作品奖、衡水市宣传部优秀作品奖。《蒺藜草》《铮铮铁骨马中锡》,同时获2019年衡水市旅发大会“大运河文化”重点推广宣传作品。《无声的军礼》《又闻枣花香》等多篇散文获省级以上奖励。

本书出版过程,全程得到苏永生老师的大力支持,特此致谢!

QQ截图20240321174743_副本.png 《故宫总建造师——工部尚书吴中》封面

QQ截图20240321174757.png 《故宫总建造师——工部尚书吴中》书脊、封底

圣旨20221129_00_副本.png
圣旨20221129_01_副本.png
圣旨20221129_02_副本.png
圣旨20221129_03_副本.png 吴氏传家宝——吴中获得的圣旨影印件(原件长达9米)

111.jpg 2021年7月6日,在李沧区金水路,本书出版协议签约后,
在作者发小苏永生(中)见证下,作者南尔邨(左)与特约编辑周晓方(右)合影

微信图片_20221108160046.jpg 作者芦宝行(笔名南尔邨),编辑想让他找一张较好的照片,用于勒口,
但他说很少照相,只找出不多的几张,让编辑看着用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邓迪思丨大国工匠的精神丰碑——评南尔邨《故宫总建造师——工部尚书吴中》》 发布于2024-3-21

评论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