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瑶本丨塔普伦寺的沦陷 - 世说文丛

陈瑶本丨塔普伦寺的沦陷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2016年4月19日早饭后,我们去塔普伦寺参观。烈日高照,没有一丝风,气温升到了摄氏40多度(天气预报今天的最高气温摄氏45°)。热带灼热的阳光刺到皮肤上火辣辣地痛,大家都换上长衣长裤,戴上遮阳帽,涂上防晒霜。可是,无孔不入的“热”仍然不依不饶,仿佛置身于烤箱中,一个个热得面红耳赤。大家亲近着树荫躲避着阳光走路,从停车场到塔普伦寺不足200米,已经汗流浃背,脊背上洇出了汗渍。我花5元人民币(柬币已经施舍完,原来人民币也通用)买了把葵扇,走路时遮阳,停下时扇风。
塔普伦寺位于大吴哥城东一公里处,是古真腊王朝国王加亚巴尔曼七世于1186年为他母亲建造的寺院,当地人称之为“小吴哥窟”。寺院有围墙环绕,四面有四座门廊,主殿面向东方。我们从东门进入,只见古老的寺院里一些盘根错节的大树已经侵入了寺院的各个角落,有的与房屋紧紧拥抱,犹如热恋中的情侣,有的跨上了屋顶把枝叶伸向蓝天,有如骄傲的公主……古老的寺院在古树包围下勉强支撑着,已经残缺不全。
仔细观察依稀可辨:门内曾是一道长廊,长廊顶端有成列仙女起舞的浮雕。仙女体态婀娜,形象生动,透出飘逸浪漫的气息,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导游小吴说,这里被称作“舞者长廊”。寺院中央是一座已经残缺的神殿,神殿内供奉的是智慧女神,传说女神是依据加亚巴尔曼七世母亲的形象塑造的。北侧突出的门廊上有6臂保护神的浮雕,使人联想到《封神演义》中神通广大有三头六臂手段的哪吒。还有一处地方称为回音塔,站在塔里的某一点,用力拍掌会发出宏亮的回声,与北京天坛的回音壁有异曲同工之妙。
吴导(不是误导)说,15世纪初期,随着真蜡王朝的南迁,塔普伦寺被遗弃,直到1861年被一个法国生物学家在丛林中发现。400多年过去了,大树已经和古寺纠缠在一起,结实雄大的建筑,被当地人称为蛇树的卡波克树所盘踞。卡波克树根系发达,枝叶茂密,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们如同神祇的臂膀,与神庙相互交错,伸向天际,形成了林、寺一体的独特景象。
我们耐着炎热酷暑,追随着吴导的讲解在寺内转了一圈。仔细观看大自然与人工建筑的较量,大树与古寺的结合,拍下了许多照片。 
落在石头缝里一粒小小的种子,它钻开坚硬的外壳,发育成一棵幼苗,细小而顽强的树根沿着石缝艰难地探寻着水分和养料,经过不懈地努力,幼苗不断地壮大,终于长成了大树。数百年中,大树用它的柔嫩却坚毅的根探入石缝、撬开巨石垒砌的墙壁,使一座座石砌建筑开裂;根系依然缠绕、盘结,继续着它以柔克刚的挺进,像八爪鱼一样在神庙中攀过梁柱,缠绕房檐,登堂入室,裹住门窗;经过数百年的努力,深稳紧密地缚住神庙,这里捅开一个洞,那里裂开一道缝,大树冲破了石砌的壁垒,让枝干自由地伸向蓝天。
一粒种子的能量,竟然如此巨大!而这样的种子有几十粒、几百粒,它们的能量足以摧毁整个寺庙,大自然力量的强大,让人心生敬畏!
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没有阻止大自然对神庙的改造,一切让自然和时间去选择,至今保持着大树与寺庙交错纠缠的自然风貌。在热带,人类放弃一座建筑,几百年后会变成什么样子,塔普伦寺给出了一份答案。
面对着眼前的残垣断壁,我想起了北京的圆明园遗址:一样的墙倒屋塌,一样的满眼狼藉;不过,一个在热带,一个在温带;一个是大自然对神庙的改造,一个是侵略者对园林的破坏;一个需要几百年的功夫,一个只需几天就大功告成。 
《古墓丽影》等电影把这里选做它的外景地。
从塔普伦寺出来,衣服几乎被汗水湿透。见张老师摇着葵扇坐在树下乘凉,我问:“你早早出来了?”她说:“太热了,我怕中暑,进去看了一眼就出来了,一直坐在这里。”啊!想想青岛夏天的气温,也有人说热。30几摄氏度,那还能叫“热”吗? 

微信图片_20240629080327.png
微信图片_20240629080402.png
微信图片_202406290803271.png
微信图片_202406290804021.png


陈瑶本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陈瑶本丨塔普伦寺的沦陷》 发布于2024-6-29

评论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