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瑶本丨南非游记之二——花园之城比勒陀利亚 - 世说文丛

陈瑶本丨南非游记之二——花园之城比勒陀利亚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从先民纪念馆出来,我们乘车来到比勒陀利亚(现名磁瓦内)。比勒陀利亚是南非的行政首都(南非有三个首都,其余两个分别是立法首都开普敦和司法首都布隆方丹),位于南非东北部高原上的马加利山麓谷地、阿皮斯河西岸。比勒陀利亚是布尔人大迁徙重要的迁居地,创建于1855年,以布尔人领袖安德列斯·比勒陀利乌斯的名字命名。其子马蒂纳斯·比勒陀利乌斯(先后任德兰士瓦和奥兰治自由邦总统和南非共和国总统)是比勒陀利亚城的创建者,市内立有父子倆的塑像。                             
这是一座美丽的城市。阳光轻柔地洒在大地上,微风中蕴含着花草的芳香。举目四望,整座城市呈方格状,布局整齐,街道清洁;庭院内外、道路两边种满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故有“花园城”的美誉。10月下旬正当南非的仲春时节,满眼是撩人的春色。街道两旁种植了数万棵蓝花楹(蓝花楹属紫葳科,落叶乔木,树姿高大而优美,花朵绚烂而浪漫。树高可达15米。原产于南美洲巴西、阿根廷等国,后来移植到澳大利亚、南非、中国等世界各地),因此比勒陀利亚又得名“紫葳城”。高大的蓝花楹还没有长出叶子,满树已经挂满了小铃铛一样的浅紫色花朵,开得恣意,开得酣畅,染紫了半边天;掉落满地的花朵,给平时平淡无奇的街道铺上了紫色的地毯,浪漫而新奇。花园里的蔷薇、三角梅开得如火如荼,争芳斗艳,花枝探出墙外,铁栏杆的围墙哪里关得住那满园的春色。嫩绿的小草和枝头上的新芽欣欣向荣,娇嫩无比;路边的小花红红白白,有的含苞待放,有的花蕾初吐,你争我抢地为明艳的春天增添一分妩媚。这些嫩芽,这些花蕾,这些崭新的生命让人有初见之喜。人的生命历程没有回头路,只能在植物一次次的轮回重生中,领略生命初始的喜悦;在面对花草的初生与娇美时,一次次绽放心底的柔情。一些不知道名字的小鸟吱吱喳喳地叫着在树上、花间飞来飞去,把比勒陀利亚的春天渲染得生机勃勃,多彩多姿。这时的青岛正是黄叶飘飞的金秋,南非却是的姹紫嫣红的阳春。我们选择来南非的时间恰到好处,人生路上又要比家乡的父老乡亲多享七天骀荡的春色了!  
“春城无处不飞花”。我们在鲜花盛开的大街上逛了一会儿,一边赏景一边拍照,然后来到联合大厦前参观。联合大厦是南非政府和总统府所在地。这是一组雄伟壮观的花岗岩建筑,耸立于比勒陀利亚一座植被茂密的山冈上,地势为全市之巅。站在大厦前的台阶上,居高临下,可以俯瞰比勒陀利亚的全貌。大厦后面有茂密的丛林;大厦前面是美丽的花园;花园中有蓊郁的棕榈、紫杉和鲜花。花园的前端延伸至马路对面的斜坡上,斜坡辟为梯田。一层层的梯田里绿草如茵,一棵棵法国冬青(常绿小乔木,又名珊瑚树,长像跟石楠差不多)排列成行,修剪得整齐划一。花园中立有纪念碑和雕塑。沿阶而下,梯田的尽头是南非前总统曼德拉(黑人领袖,南非国父)高大的塑像。他面带微笑,两臂半举,像是要拥抱他多灾多难的黑人子民;又像是在召唤民众,团结起来,争取他毕生为之奋斗的目标——民族平等。
马路边的小摊上出售水果、木雕、挂件等当地的土特产和各种手工艺品。丰乳肥臀的黑人妇女热情洋溢,用半通不通的汉语兜揽着生意;一群年轻的黑人女孩在路边轻声地歌唱;柔曼的歌声随着春风四处飘荡。
春天的比勒陀利亚花团锦簇,全城弥漫着幽雅的花香;到处是一派欣欣向荣、宁静祥和的景象。她的美丽铭刻我心,至今难以忘怀。 
  
附:南非黑人祖鲁族的习俗:未婚女孩不穿上衣。他们认为处女袒胸露乳是对神明的敬重。我在南非比勒陀利亚等城市看到的黑人女孩都穿着简单的上衣。她们不是祖鲁人?还是祖鲁人已经逐渐融入城市习俗随之改变?不得而知。 

微信图片_20250519100720.png 大街上盛开的蓝花楹

微信图片_20250519100750.png 关不住的春色

微信图片_20250519100843.png 联合大厦

微信图片_20250519100917.png 联合大厦前花园中的雕像

微信图片_20250519100955.png 花园尽头的曼德拉像

微信图片_20250519101029.png 在路边唱歌的黑人女孩
(以上图片均摄于2018年10月23日)


陈瑶本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陈瑶本丨南非游记之二——花园之城比勒陀利亚》 发布于2025-5-19

评论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