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日记(2024年6月17日星期一)
昨天傍晚赶到了离家不远处的聚会地点,得知主陪和副陪都是老熟人,又听说叫的人都是熟人,心里面便有了底。这些年挺害怕陌生人的出现,因为不了解,觉得无话可说,更害怕是相关机构“深入敌穴”的人,但凡陌生人在场自己很少说话,但熟悉的人就无所谓了。
我带了一瓶白酒和一瓶红酒,加上其他人带的酒,晚上感觉没太费事都喝了出来,我依然保持自己的风格,感觉喝足了就溜号,保持清醒回家,沿用一贯的伎俩,假借去卫生间,直接溜号,经常在一起的这些人知道我的毛病,也不会说什么,更何况又是“单身”老人。在去公交车的车站期间,跟掌柜的通了电话,汇报自己的情况,听掌柜的介绍那里的情况,一切正常。
今晚上是请客的人“双喜临门”的好日子,听到这些赶紧表示自己意思,连敬三杯,祝贺、分享、祝好运连连。这些年已经养成了这样的“约定俗成”,反正是入乡随俗的事情,也只好这样。敬完酒又坐了一小会,装着去卫生间,之后直接溜号,不能总喝的让人往家送。
回到家里首先是撸猫,似乎小虎子很享受这种肉麻呵护,随后到书房看手机上的消息,打开电脑把这一天应该记得事情记录下来,随后便是洗漱睡觉,生活就是这样重复,当然自己知道实际上每天有不一样的感觉。
小虎子可不拿你当外人,在它的感觉中你不是他的儿子,就是他爹,无论你睡得怎样,想跟你玩了,就会跑到你脑袋边上,喊你起来陪它玩,十二点喊我一次,我装作没听见,小虎子用爪子踩了我肩膀几下,见我没任何反应,便离开了。
到凌晨两点多一点,又跑到我耳边喵喵叫,感觉有点急不可耐,只好起身去客厅喂它猫条,吃完后它心满意足地走了,我赶紧回到卧室上床睡觉,再一醒来是早晨六点多了,在床上懒到七点才起床,起床后发现小虎子就在我床边上躺着睡,用掌柜的话说,忠实保镖。
起来后首先的任务就是扮演好铲屎官的角色,给猫整理完了这些,便回到电脑前,准备把今天要贴的文字发出去,后来发现贴不出去,知道里面有敏感词,但是我找不出来,所以把今天这篇文字放弃,贴不出去也只能认命。
贾老师打来电话,一起聊了很多有关艺术圈的事情,这个电话打了半个多小时,以至于掌柜的来电话也接不上。
早饭很简单,切了块面包,就着咸菜吃了,考虑到中午要做鸡蛋羹所以早餐的鸡蛋就免了。
吃完早饭,开始这一上午的自由活动空间,整理内务(打扫卫生的代名词),等待着原单位的一个人来,趁着没来之前,将昨天没看完的作家迟子建的作品看完。
琐碎的事不值一提,将屋里的卫生打扫一遍,就已经汗流浃背,知道这是衰老的表现,自然规律无法违背,到现在再跟之前那样生龙活虎那才见鬼了,人得服老。
接下来想吃一碗岛城现在非常火的陈氏拉面馆,去网上查了靠近家不远处的燕儿岛路上有一家,换上衣服去了,很遗憾没有找到,回到佳世客买了煎饼果子回家,用它替代兰州拉面,也感觉不错。
吃完中午饭,倒在床上,开始充电,还好睡得踏实。
下午一点半醒来,换上衣服去了昌乐路文化市场的书房,在那里等候原工作单位的同事,需要我在《出国说明情况》和《申请护照更换的申请》上签字,签完字同事走了,我在那里整理书籍,到下午四点。
自己在想每年去孩子那里都要写这样一份申请,都要让分管领导签字恩准,他们成为你是否可以与子女团圆的审查官。在想我们这些退下来的员工,与单位已经半毛钱的关系没有,既没有机密的材料在手中,也不了解系统的情况,依然要向组织作出承诺,不违法乱纪,不泄露国家机密(哪有机密而言),组织上就不知道在国外住在远郊,左邻右舍好死不相往来,偶尔在路上见到一个人大家都客气地相互问候“哈喽”,随后就匆匆而过。组织上的人真不了解中国的情况,别说像我这样的平民百姓,就是国内的一线明星人家也不搭理你,在这里活的很自我。
从文化市场出来,去台东鱼鸟花卉宠物市场,给猫买食品,之后乘公交车去华严路农贸市场买晚上请客的海产品,送到饭店,又回了趟莲岛路的家,浇花,通气。
晚上请了朋友吃饭,喝的不少,迷迷糊糊回家,简单洗漱后上床睡觉,忘了跟掌柜的汇报这一天的工作。
管窥一见丨留守日记(2024年6月18日星期二)
咱这睡眠质量被掌柜的誉为“猪睡眠”,随时倒下就能睡,晚上起来几次,回到床上接着就睡着,更要命的是没做完的梦还能接上,真不知道猪是不是这样。
昨晚半夜两点被小虎子叫醒,起来喂了猫条,之后我又回到床上接着睡,五点半小虎子又来叫我,我打开窗帘,窗外天已经大亮,但还是又倒在床上继续睡觉,再醒来早晨七点多了。
跟以往一样,先给小虎子服务,之后洗漱,做早饭,冲的牛奶,加上咖啡,煎的鸡蛋,主食油条。
外面天气挺好,把枕巾换下来,把T恤衫和背心一起放到洗衣机里洗了,洗好后开始擦地,三个房间下来之后,汗流浃背,我冲了一个澡,坐到书房的电脑前,在网上转了一圈,没什么吸引人的新闻,竟是一些八卦消息,亦真亦假谁也不知道,索性关机。接下来的项目就是随便翻阅书架上的哪些书籍,根据当时自己感兴趣的书目,抽出来看一下目录和前言,因为自己知道没有整块时间认真阅读,马上就到中午了,还要做中午饭。
一个人的饭怎么简单怎么来,中午饭,昨天买的炸茄盒,放到锅里再煎一下,主食有剩的酥皮火烧,白开水就算汤汤水水了。一刻钟午饭完成。下午要去小城的芝罘路参加赵夫青老师去世一周年的追思会。
中午休息了半个小时,下午一点出门坐二号线地铁去台东,再转一号线地铁到中山路站下,很快就找到了追思会的地点,去的人并不多,赵夫青的儿子去了,听了赵夫青同事和一起编纂青岛百科全书的同仁讲述赵老师不幸罹难后,对尚未完成的那些手头上的工作面临的各种困难,正因为这样更加怀念赵老师,有他在感觉一切都算顺利,他不在了,面对的是进退维谷。足以见得一个有能力人的不可或缺。
赵夫青的儿子讲述了赵夫青不幸去世后家里面发生的事情,感觉就是一地鸡毛。
赵夫青老师走了,留下那么多未完成的工作,现在后人都很难插手,最后与会的各位形成一致意见,把尚未完成,但已经完成多半的文字,让大家分担帮助完成,那些有意向的写作大纲暂时放置。
四点钟追思会结束,我和孙一老师一起乘公交车后转乘地铁各自回家。
急着回家,除去惦记着小虎子,更重要的是肠胃隐隐作痛,不知道中午那口没吃好,猜想是买的炸藕合里面的肉馅不新鲜,到了家什么不说冲进卫生间,翻江倒海,感觉那才是痛快。
晚饭煮的面条,加牛肉酱,味道相当不错。吃完饭,直接到书屋,按照自己的计划开始继续阅读作家迟子建的作品,一个人的世界,想看到几点都行,只要你有精神头。
虽然是这样想的,可是到了这个年纪,你想通宵达旦地阅读就根本不可能,不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而是身体向你发出强烈信号,到了十二点多钟,眼睛开始发花,想使劲去看,眼泪哗哗流,知道到了眼睛阅读的极限,尊重身体发出的信号,合上书,简单洗漱,倒在床上进入睡眠状态,也可以说是充电状态,希望一觉到天亮,睡出好质量,睡出好心情,睡到自然醒。
管窥一见丨留守日记(2024年6月19日星期三)
昨晚上把作家迟子建的作品集《起舞》看完了,作家确实不一般,同样的生活琐碎在她的笔下呈现给读者的是跌宕起伏的生活场景,把生活中的那些琐碎凝练出精华,表现在对人性的透彻理解上,特别是人内心感情的微妙变化是人生悲喜剧的必然,作家迟子建在关于再婚问题上有着她深刻独到地理解。
在这部作品集的最后一篇《鬼魅丹青》是一部引人入胜的悬疑片,各种谜团在作家抽丝剥茧的叙述中最终得到答案,写出了每一个人都有着为人不知的另一面。
昨晚上十一点半倒在床上,知道明天开始又要开启作家迟子建的另一部作品集《踏着月光的行板》的阅读。
小虎子昨晚上到床上喊我了三次,十二点二十我没理会,到了凌晨两点十分,我起来喂了猫条,回到床上继续睡觉,四点半又来教我,我装糊涂,它跑到床下躺在那里睡了。
我起床已经早晨七点一刻了,按照既定程序先为小虎子服务,之后,去电脑前将要在公众号贴出的文字进行再次审阅,没想到贴出后,迟迟没有通过,去看一下消息,明白又有不当言论,只好将五个大段删除,整个文字结构已经面目全非,像疯人说话,这才通过,心里面觉得有一种说不出的恶心。
离开电脑,去洗漱,接着就是烧开水和做早饭的时间,老一套,牛奶加咖啡,主食吃昨天剩的油条,煎的鸡蛋,随后又洗了几个杏,感觉早饭很丰富。
吃完早饭,整理内务。
九点半钟回到电脑前开始这一天的阅读。只有阅读的人才知道作家的水平高在哪里,从九点到十一点一沉浸在阅读的欢悦中,看到作家在讲述一对两地分居的夫妇相互交叉错的相互探望,来证明他们之间的那种真诚又无奈的情感。
这篇作品感人,并不在于他们的相见,而是在阴差阳错的彼此错过,让人想到了那种本能与相爱的那种内心动力,虽然阴差阳错,错过了见面机会,但是这种不即不离的来来回回的追寻,印证了他们相互的情感。
作品中有公安人员押送将被判死刑的罪犯,但是淳朴的女人能够感受到罪犯对口琴的那种驾驭能力,罪犯的演绎让女主人知道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我认为这是作家在告诉读者,无论什么人身上都有他自己的闪光点。
管窥一见丨留守日记(2024年6月20日星期四)
昨天下午两点半赶到书房,同学和著名行为艺术家李瓦克要去书房借书,在那里一起聊天到四点多,之后我跟同学一起去华严路买海鲜,到锦涛园一起跟同学见面吃饭,其中一位长期居住在皇城的同学,带着他的书法作品,送给每一个同学,听说他的字非常难求,特别是全国书法展获大奖后,所以获得有价值的墨宝同学都很高兴,大家一起敞开喝到晚上九点结束,同学要乘地铁回开发区,明天还要赶回京城,分手后我乘地铁回家,到家后洗了洗就上床睡觉了。
今晨四点钟我被小虎子叫醒了,起来喂猫条,随后我又回到屋里继续睡回笼觉,再起来已经是早晨七点了。
早晨起来老一套,先到电脑前把这一天要贴的文字贴上去,再就是检查下一篇的文字。
跟掌柜的视频电话打了十分钟,问我今晚上去哪里吃,我说去李村,参加作家作品研讨会,她讲了一下最近孩子和外孙的情况,大家都挺辛苦,孩子基本上交给了掌柜的,还好每周还有三天幼儿园。
通完视频电话,去做早饭,牛奶加咖啡,大列巴面包切一小块,煎鸡蛋。
吃完早饭,开始用吸尘器吸房间地面,由于到处是猫毛,用扫把不好扫,只能用吸尘器吸,干完活出了一身汗,回到电脑前,看作家韩松礼发给我的作品。
身为我很敬佩的老作家的韩松礼,可以用宝刀不老形容,他的坚持创作的韧劲令人敬佩,发来这个作品认真阅读后,觉得像我们这样年纪的人,从改革开放走过来的人都不陌生,写了一个困难企业铤而走险去贩卖走私烟的过程,有惊无险,最后大家都意识到冒这种险不值,这也是这部作品的积极一面,作品文笔流畅,情节跌宕起伏,在小城的杂志上发表应该不是问题。
布置布局到了该吃中午饭的时间,怎么简单怎么来,把昨天剩的菜和米饭微波炉一转就好,从准备到吃完饭不用一刻钟。
午休是给身体的能量充电,这对于我来说非常重要,而且倒下去就可以睡着,这个同样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下午两点钟醒来,回到“书房”,微信中发现曾经单位的人发来消息,让我填写出国的理由,看来有戏,我赶紧填写完了后,发给他们静候消息。
接下来是阅读作家迟子建的作品集《踏着月光的行版》中的《向着白夜旅行》,写了她与前男友结伴去北极村看极光的旅途中发生的故事,写的很棒,我在结尾处用铅笔写道:婚姻、情感、生活都是宿命,马孔多在作家的笔下就是这样一个人。
一个从事考古的男人,放荡不羁,即便他有着自己的智慧,但是太注重自己的感受,最终的结局就是惨遭不测,而作为他的妻子离开同样是救赎。
晚上“月亮湾作品研讨会”成员在李村正大酒店举行,我是下午五点钟离开家,乘地铁前往。
参加的都是熟人,大家聊的畅快,欢声笑语,插科打诨,情绪高涨,自然酒喝的也不少,三瓶白酒加两箱啤酒,感觉没费劲就喝出来了,为了赶地铁,不到九点钟研讨会结束,跟着住在市内的朋友坐地铁回家,这一天算作是充实、圆满、快乐、平安度过。
管窥一见丨留守日记(2024年6月21日星期五)
昨天晚上不到十一点就倒在床上睡觉了,十二点多钟小虎子就去喊我一次,那时候感觉脚腕隐隐作痛,知道这是痛风急性发作的前兆,想到赶紧吃药压下去,起来感觉右脚腕站立时疼痛难忍,咬着牙去书房拿镇痛药吃上,又咬着牙喂了小虎子猫条,回到床上躺下,下半夜就没有那么难受了。
早晨起来七点,一瘸一拐,先把小虎子的事情弄好,接着就是我的内务问题,洗漱完毕以后,开始做早饭,老一套,煎鸡蛋、面包和牛奶加咖啡。
吃完早饭到书房上网,把准备贴出的文字按照新的想法修改后贴出去,接下来就是自己的阅读时间。
看了一篇作家迟子建的作品《荒野上的羊群》,看完后感觉出大作家的文笔的老道,看似在讲述一个毫无关联的故事,夫妻两个人,女方不能生育,协商好了去农村要一个,一上来就是去抱孩子的情节,那家人丈夫不在家,大儿子跟父亲一起出去了,家里面就剩下母女和刚出生不久的孩子,这家人的女儿对把弟弟送给别人不同意,哭着喊着不让母亲送人,但无济于事。
接下来就是讲述他们喂养孩子的过程,孩子最初是抗拒,但是很快就适应了寄养人的生活节奏,接下来就是这对抚养孩子的夫妇找了一个保姆,而且是一个很有文化素养的保姆,自然她也有内心里面的悲苦,唯一的女儿不听话,跑到美国,把她丈夫活活气死。
看似这些故事情节不着边,其实,作家在表现每个家庭都有着各种各样的不如意。
接下来便是这对夫妇去其他的村庄写生,结识了一个老羊倌,感觉与众不同,在结识他的同时,又结识了为他家放羊的年轻人,老爷说这个人很喜欢放羊,隔三差五过来帮他放羊,这让画家夫妇很上心,就这样又认识了那个年轻人,从这个年轻人嘴里得知了他的难处,他六岁的女儿得了厌食症,眼看就要危在旦夕。
到后来夫妇两个人又过来找那个年轻人,通过老牧养倌讲述,把谜底揭开,那个得厌食症的女孩,就是他保养走的那家人的女儿,而那个帮助放羊的年轻人,就是他寄养孩子的父亲,到最后读者才发现作家在讲述一个悲惨的故事。
中午饭感觉不饿,所以就凑合,吃的泡米饭,香肠和咸菜每一顿饭不用十分钟就吃完了。
明天就要回老母亲家了,准备带着红烧肉去,所以上午我把冰箱里的猪肉找出来,洗了切出来,用佐料浸泡,准备明天做出来带回去。
中午觉睡得很香,到快两点才起来。直接去了人民银行并寄来的银行卡激活,之后又去锦涛园把放在那里好几天的物品拿回来。
晚上蚂蚱眼请客,说了好几天,五点多钟离开家前往“三宝粥店”。
原载 管窥一见
2025.3.23-3.27 澳洲
管窥一见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