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作亮丨遗世独立的学者型书法篆刻家姜寿民夫子(40-41) - 世说文丛

王作亮丨遗世独立的学者型书法篆刻家姜寿民夫子(40-41)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四十)

郭斌先生属于七〇后,按现在的标准,算是青年才俊,他也是看了公众号,我们结识的。2024年10月18日,郭先生莅馆。
“我小时候住市场三路,跟罗相福先生习书画,他的画室离我家很近。1995年,我上了于甯先生办的‘齐鲁书画篆刻研修学校’,看课表,有‘书法理论’一门,一次跟罗老师闲谈,我说我想学书法理论,罗老师说那你去找刘遵三先生,青岛搞书法理论没有高过刘先生的。我拿上罗老师写的条子,就跑到黄岛路一号刘老的家。刘老有感于青年人有意学书法理论的不多,同意正式收我为弟子,我行了鞠躬礼呢。
“刘老很认真,他拿出通讯录,挑出他认可的,叫我有时间挨个拜访,他老人家指着‘姜寿民’的名字对我说,这人将来必成大器,我印象很深。没想到,还没登门拜访,就先在学校里见了面。
“于先生的那个学校,请姜老师授课,那时候是在四十二中里面借的地方,八点半上课,姜老师八点到,我去得也早,上前致意,说我是刘老的学生,听刘老说起过您,他很高兴,说好久没见刘老了,下回我去,请代他问候刘老,还请刘老上下楼梯一定多注意,这是因为黄岛路一号的楼梯很陡。
“我把姜老师的问候转告刘老,刘老很感慨,想起了一些往事,说姜寿民年轻的时候,经常早上六点多就骑着自行车,来问问题一一现在你早上六点上别人家,谁不烦?老一辈的不这样,他觉得你能问问题,好学,恨不得倾囊相授。问题讲清楚了,留他一起吃早饭,他不,转身就跑了。
“齐鲁学校,姜老师只来上过两次课,后面就不来了。每次下课,学生围着,你如果写了字,带着请他看,他很高兴,给你批、讲、示范,可是很多人要字,他就很烦。后来我到他家去过几次,我只请教印稿,姜老师悉心指点,但同来的几位同学,东张西望,那会儿他家的空间小,地上都堆着书,夫人进进出出地忙碌,不方便,以后,我就再没去。”

《历代书法家述评辑要》.jpg
《历代书法家述评辑要》

函授大学教案.jpg
函授大学教案

第二期全国书法篆刻创作培训班学员通讯录.jpg
第二期全国书法篆刻创作培训班学员通讯录

(四十一)

济南陈全胜先生,山东省美术协会的副主席,十分推崇姜寿民先生的篆刻,2024年的年初就打来电话,长谈姜师的印章,10月23日,陈先生来青,特意抽出半天时间,枉顾敝馆,看姜先生的印作。
一坐下,陈老便开门见山:“姜先生的印章,入目即有一种清气,‘格’非常高。格高,很难做到,要心无杂念地入进去,还要念书,大量地,认真地,念有价值的书。搞书画篆刻,如果光讲究笔画怎么安排,刀怎么用,那是技法,技法是可以练出来的,格,不是靠练的。当今一批人的书、画、印作,上眼,扑面就是一股浊气、晦气、淫气,不堪入目,根本谈不到格。
“蒋维崧先生的金文写得好,很厚重,姜先生写得活,可谓双美。
“现在活着的篆刻家一一包括去世了的吧,姜先生在他们中间,毫不逊色。老一辈的一位名家,都说他刻得好,但我不喜欢,我觉得失之粗野,就是文化气少了。
“姜先生的印面,很活,但又很严谨。内容也好,看他这些语句,完全反映出一种隐者的心境。”
陈老慧眼如炬!姜师最爱读的书之一,就是《陶渊明集》。

《陶渊明集笺注》封面.jpg
《陶渊明集笺注》封面

陈全胜先生翻看寿民先生遗稿.jpg
陈全胜先生翻看寿民先生遗稿

陈全胜先生在大愚美术馆.jpg
陈全胜先生(左)在大愚美术馆


青岛大愚美术馆 供稿

王作亮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王作亮丨遗世独立的学者型书法篆刻家姜寿民夫子(40-41)》 发布于2025-7-16

评论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