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婉如丨《说苑新注》序 - 世说文丛

姚婉如丨《说苑新注》序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这是一部沉重又无法回避的文字。它不仅是我个人记忆的追索,更是父辈命运的见证。
劫后余生,我父亲姚文珊倾注于《说苑新注》,从《说苑》中选出133篇文章,逐一注释,累计有17万字。其间所作的《列女传》的注释,尤能彰显他扎实的学术功底与不懈的热爱。
这部《说苑新注》(含《列女传》)并非只是学术意义上的成果,而是我父亲生命经历的见证。它凝结了他劫后余生的坚守、对学术的执着以及他深厚的专业功底。
父亲原为山东大学中文系的研究生,受业于著名的“两殷”,即殷焕先先生与殷孟伦先生等一代大师,主攻训诂学、音韵学、古代汉语语法等。那是他意气风发的岁月。他的老师曾评价他“功底深厚,治学严谨”,这一评价不仅是对一个青年学人的嘉许,更是父亲日后在逆境中依然能重新执笔的根基。
然而,历史的波涛骤然转向。反右运动的风暴将他打入深渊,冠以“极右”之名,从此失去了学术舞台。长达二十余年的屈辱与艰难,他的人生轨迹彻底改变。我们的母亲在困厄中早逝;我们三个孩子流离失所,均无学可上,家庭蒙受巨大苦难。父亲曾一度漂泊街头,以打零工维持生计。但即使在最困窘的岁月,他依旧心怀书卷,未曾忘记当年所学。
劫后余生,迎来了他学术生涯中弥足珍贵的时光,重返讲坛已是暮年。那时,他身心俱疲,但依旧以一个学人的姿态,重新投入典籍的整理与研究。《说苑》成为他学术生命的归宿。他将多年积累下来的训诂学功力,倾注于在每一条字义的辨析上,将语法的敏锐直觉融入每一处文义的阐发之中。他深知,许多已无法重来,但唯有学问才是生命的安放之处。
这部《说苑新注》(含《列女传》)不仅有学术价值,更有精神的重量。它承载了我父亲未竟的志业,也昭示了一个知识分子在逆境中矢志不渝的坚守。
如今,我第一次完整地读了这部书稿,更深切体会父亲的一生对所学专业的热爱与功力之深。读之,不仅可以看到父亲对古籍的细致考证与新解,更能感受到那份执着背后所蕴含的热爱与痛苦。
作为女儿,我尤知它的分量。这不仅是父亲的学术成果,更是他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它告诉我们:即使时代无情,命运多舛,学问与信念仍可以支撑一个人走到最后。
谨以此序,纪念父亲姚文珊,纪念他在劫难之后仍不改的学术之心。
2025.8


姚婉如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姚婉如丨《说苑新注》序》 发布于2025-8-21

评论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