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知丨菲利普·罗斯:剥开人性表皮下的暗疮 - 世说文丛

任知丨菲利普·罗斯:剥开人性表皮下的暗疮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把我的心烧尽,它被绑在一个/垂死的肉身上,为欲望所腐蚀/已不知他原来是什么了;请尽快/把我采集进永恒的艺术安排……”——选自叶芝名诗《驶向拜占庭》

犹太多才俊,皆因神选民。就美国犹太作家而言,也是群星璀璨。被誉为“垮掉一代”之父的艾伦·金斯堡,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因朗诵长诗《嚎叫》声震文坛,成为反主流文化的英雄,即便在中国他对于现代诗同样具有无人替代的开启作用。艾·巴·辛格和索尔·贝娄两人均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美国伟大的良心”诺曼·梅勒写下杰作《裸者与死者》,此外的我心中名单还可列下塞林格、约瑟夫·海勒、阿瑟·米勒等人。

1.jpg

菲利普·罗斯出生于1933年3月19日,在2018年5月22日溘然长逝。他1955年获芝加哥大学文学硕士学位后留校教英语,同时攻读博士学位,但在1957年放弃学位学习,专事写作,2012年他宣布封笔,其创作历程达半个世纪,他的地位尤为重要,他是继马拉默德、艾·巴·辛格和索尔·贝娄、诺曼·梅勒之后的又一位有着国际声誉的美国犹太文学作家。
1959年他在26岁时发表《再见吧,哥伦布》而一举成名,次年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枕于幻想的犹太青年尼尔·克鲁格曼与追去自我的富贵女布伦达给人鲜明的印象,两人处于不同阶层,尼尔虽然沉浸在爱情中,同时他也陷于爱情与迷失、性爱与道德责任的惶惑中。1969年他创作了《波特诺伊的怨诉》该书通过对犹太青年波特诺伊的性变态心理和行为进行揭示,讽刺了纽约中产阶级的生活丑态。

2.jpg索尔·贝娄:不很乐观的乐观主义者

有篇趣闻:菲利普罗斯曾写过《鬼作家》影射了诺奖获得者索尔·贝娄,索尔·贝娄在电视上采访曾说:菲利普·罗斯写的什么东西。1989年罗斯得了心脏病感到生命急促,经过心脏病手术后即改变了创作风格,连出了将近十几本高质量小说,索尔·贝娄这时不得不承认罗斯的创作实力。

3.jpg

暮年他的战后的“美国的三部曲”——即《美国牧歌》(1997)、《嫁给一个共产党人》(1998)、《人性的污秽》(2000)深刻探索了人的内心世界,其犀利令人惊诧。2006年出版的《凡人》是作者基于自身对疾病与死亡的深刻认识而创作的人生反思之作,在他从文学大师索尔·贝娄的葬礼回来后的第二天,即动笔写作这部小说,主题是“身体”在不断与悔憾、疾病以及死亡抗争的故事,作者写得坦率、深沉,又富普遍意义。
菲利普·罗斯多部小说改编成电影,1972年由理查德·本杰明和杰伦·布莱尔主演的《波特诺伊的怨诉》;2003年妮可·基德曼和安东尼·霍普金斯主演的《人性的污秽》;2008年其长篇《沉重的肉身》西班牙导演伊莎贝尔·科赛特改编成《挽歌》;2014年巴瑞·莱文森《低入尘埃》(阿尔·帕西诺主演);2016年詹姆斯·夏慕斯《愤怒》、伊万·麦克格雷格导演《美国牧歌》;2021年阿诺·戴普勒尚导演的《欺骗》上映。

4.jpg

《人性的污秽》情节并不复杂:雅典娜大学的有名教授希尔克一次在课堂上对两位缺课的学生讽喻地叫他们是“幽灵”(也有“黑鬼”的意思)的词,他遭到来自校方的指责,被控有种族歧视。几乎是一夜之间这件事令他的生活土崩瓦解,从云端直坠地狱。他被大学解雇,朋友避之唯恐不及,妻子因气愤突发疾病也离他而去。
后来他遇到了34岁的清洁工佛妮娅,希尔克是被自身种族困扰隐藏出身的落魄者,佛妮娅幼年被继父侵犯,离家出走过着畸零漂泊的日子,后来找了个丈夫是一位参加过越战老兵,那人的患有精神病,孩子还在一次意外火灾中不幸死去。佛妮娅对于过去与现在充满羞耻感,对于不幸的回忆充满痛苦。两个孤独的人各怀秘密地相互寻找慰藉,用激情来填补内心的寂寞,抚平伤口。 

5.jpg

希尔克对佛妮娅吐露了压在心头50年身世之谜:他从父亲那里看到,无论你有怎样的学问,只要你是黑人,你就只能在列车上端盘子。他带着第一个女友回家,女友见到他母亲黑色的皮肤时开始异样,回来的旅途中被女友婉言拒绝,她无法接受他的血统。由于他的皮肤较白,他伪称自己是犹太人,娶了妻子,凭着自己的努力事业不断成功。
他对妻子和周围的人一直隐瞒自己的身世。他探望母亲,母亲讽刺他:“你不怕冒险么?如果他们出生后不和你一样洁白你是不是要指责你的妻子和黑人通奸?”希尔克的生活被自身的秘密折磨着,血统是他解不开的心结。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一个皮肤白皙的黑人被控告“种族歧视”,希尔克为了追求自由,反倒成了囚徒。

6.jpg

这部作品蕴含对于灵魂的救赎,可能需要救赎的是每一个人的心灵,在这个从来就充满歧视与不平等的社会,肤色、种族、民族、伦理甚至是方言被拒绝被排斥。人与人之间不接受本相便会有的悲剧,设置藩篱互相挞伐就是“人性的污点”。
本片无法达到原著同样的深度,有些情节交代得模糊。原著作者罗斯喜欢在小说中长篇大论,常借人物之口,说出自己的哲学思考、道德评价,就连本应是目不识丁的佛妮娅和粗鄙的莱斯,都能够像大学教授那样高谈阔论,这在电影中显然不可能。   
在这部电影中安东尼·霍普金斯的表演无可挑剔,值得一提的是希尔克的青年扮演者,他就是现在美剧明星温特沃什·米勒。很巧妙他与影片主人公的经历也有雷同之处。在他入学高中时,决定在一次作业中描述家族的历史。女朋友得知他有黑人血统(美籍非洲、牙买加、英国、德国、法国、荷兰、叙利亚和黎巴嫩),竟然刻薄地说:“滚回你的种植园去吧,黑鬼!”这让他因为家族血统而感受到极大的伤害。

7.jpg

在普林斯顿大学入学报到之前特别担心同学和室友无法接纳他。曾受到歧视和伤害令他一度非常偏激,并对自己的出生非常不认同。他曾发表过一张漫画,讽刺当时一位美籍非洲血统的黑人教授。这张漫画描绘了一个白人学生在想象教授的第一堂课,教授说:‘今天的课我最有资格来讲,题目是节奏感——为什么你们没有一个人拥有,你们应该如何来掌握节奏。’这幅漫画还讽刺刚来的教授是‘新买的奴隶’,这是一个学生对一个教授的评价。温特沃什·米勒因此饱受非议,他和希尔克没有说出真相,始终没用自己的身份来辩解。
后来他看到《人性的污秽》剧本时,觉得自己很合适这个角色,可他又担心演了这角色以后被定型,只能演黑人的角色。面试时他向导演坦诚了身世。《人性的污秽》带给他了一次转机,但没有令他声名大噪。他在影视圈历经十年摸爬滚打,不断被拒之门外,难以想象的曲折,《越狱》使他一举成名,这是他第一次当上主角。  

8.jpg

最近又看了菲利普·罗斯《垂死的肉身》这部小说,这部小说的看点是跨越年龄的老少恋,老教授大卫和女学生康秀拉之间一段肉欲关系,王尔德认为:思想和语言都是艺术的工具,善与恶都是艺术的材料。在《沉重的肉身》则轻易地换成了性爱和死亡。
老教授一度洁身自好,却被康秀拉的美丽所惑。由于两人年龄相差悬殊,他对这段感情没有信心,可他又无法摆脱对女学生的好奇与占有。直到有一天,康秀拉邀请他参加一个家庭聚会,老教授作出了本能的反应。女孩因此决意离开他,老教授没有主动解释,也无意挽留,在他心里这个结局早已注定。

9.jpg

两年后康秀薇拉再次出现,她剪了短发,面露憔悴。她得了乳癌,要做切割手术了,她特意找他拍照片。在沙发上,她解开衣衫,摆出戈雅笔下“玛哈”的姿势。康秀拉对待大卫如此深情。满不在乎世俗观念,倒是这个性情不羁的大卫掉进了自掘的陷阱。终于,到了该唱挽歌的时候了。大卫抱住病榻上的康秀拉,深深一吻。

10.jpg

罗曼·罗兰说:“每个人都要遇到千古不灭的痛苦,抱着没有希望的希望。每个人都要追随着抗拒过死,否认过死,而终于不得不死。”大卫是个行将就木的老人,康秀拉是身患绝症的妙龄女子,无情的现实仿佛立即将年龄的壕沟填平。大卫因年龄困顿而裹足不前,康斯拉的生命却被无情拉至尽头。人世遗憾遂成完美,唯有时间洞若观火般的准确。 

11.jpg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

塞林格借霍尔顿之口说,世上有两种好作家,一种是读完作品后你不会产生任何感想,另一种却会让你特别想去见上一见。菲利普·罗斯属于后一种,读完《沉重的肉身》很多人会引发猎奇,作者罗斯离婚是因为婚外情?是否有个24岁姑娘让他难忘?他写的是自己的经历?其实追寻作家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意义不大,还是深植于艺术本身。
罗斯本人曾评论过马拉默德:“悲伤地记录人类需求的互相冲突,需求遭到无情抗拒——也可以说是间接地降低——被封锁的生命痛苦地挣扎着,渴望所需要的光明、鼓舞和一点希望……”这段话正好可以作为这部书的评述,罗斯将“年龄带来灼伤”和对年轻美丽生命的惋惜,这些文字如冰中之火,绝望而温暖,这种低回的思绪愁肠,令旁观的读者也会久久萦绕于心。
2023.2.14 天津



任知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任知丨菲利普·罗斯:剥开人性表皮下的暗疮》 发布于2025-8-25

评论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