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4月9日《北京益世报》第五版“艺府”专栏,刊登题为《青岛小西湖》的短文:
青岛的小西湖,在中山公园西北角,周围不到一百公尺,从南岸一木搭长桥作孤线伸入湖心,长桥尽头为一茅亭,夏天逛第一公园的人,少不了到此地玩一会儿。
冬天小西湖冻冰期不过两星期之久,但这冰冻时期却不前不后的正值学校寒假,所以到此地滑冰的哥儿姐儿以及洋人们,每天很多。
在冰场上你可以听无线电,可以听冰上洋人唱的洋歌,一会儿也许有人来一声怪叫,等你顺着声音看去的时候,对面是平安无事,你正觉得奇怪发呆的时候,说不定会被一个男士碰倒,忽然又有小孩哭,一会又是狗叫,其实那是某人在玩口技。
如果你爱看奇装异服也保管你满意,迎面来一外国女人,红帽红衣红裙,还有红冰鞋,哼!单纯美!还有人帽子歪得有掉下来的危险!女人穿男子式的西装裤……
要看滑冰的技术,则脚踏四轮车式的鞋最稳快,(因此鞋底无冰刀而带四轮小孩多半着此。)有的人滑到桥旁一弯腰,刹那间穿过桥洞去了,小孩们常常如是作拔河运动。王涓如。
不到四百字的文章,给人描绘了一幅城市地标的生动场景。其中,值得品读的是:
△中山公园与第一公园名称并用:
报纸出版的时段,已是日本第二次占领青岛后的第三个月。原先中山公园和中山路的名称,陆续改回第一公园和山东路的叫法。这是对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接收青岛的心理对抗与变相否定。
△两个星期之久的小西湖冻冰期:
1938年的春节在1月31日,这是全民族抗战后的第一个春节。小西湖冰冻的两个星期正值学校寒假,基本是围绕春节前后的两三个周的时间。由此想到,短文提到的洋人们可能包括日本人。
△冰场上听无线电是否为收音机:
在冰场上可以听无线电,似乎意味着是听收音机。据记载,1938年3月21日青岛广播电台开播。但6月4日,当局公布私设广播无线电收音机规则,规定市民所有的收音机应向警察部申请。
△滑冰场景的人物特征世间百态:
听无线电、听冰上洋人唱洋歌,看起来是一种曲调。有人怪叫、被人碰倒,既是冰面活动的真实一幕,也容易引发对现实社会的反思。小孩哭是真哭,又是狗叫则是口技,可谓哭笑皆可。
外国女人的红帽、红衣、红裙,以至红冰鞋,把文章仅有的三个感叹号和一个省略号集中于此,令人深思。毕竟这是八十七年前的小西湖了。
2025.8.30
张勇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评论